县域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机理研究——以无为电缆集群为例

2016-04-09 05:04武云亮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无为县城镇化

汪 朝,武云亮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县域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机理研究
——以无为电缆集群为例

汪朝,武云亮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摘要:城镇化的发展必须要有产业支撑,以产业集群带动城镇化是推进我国县域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基于集群发展的3个阶段,分析了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且以安徽省无为县电缆产业集群为例,结合该县电缆产业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电缆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过程。从案例分析结果来看,集群与城镇化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助益。

关键词:电缆产业集群;城镇化;互动机理;无为县

我国政府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从1949年的10.64%跃升至2013年的53.73%。在骄人成绩之下,我国的城镇化仍然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鬼城”现象和云南虚假城镇化行为反映出城镇化的本质不是简单的城镇面积扩张和户籍变换,而是以人为本地实现包括居住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全面转变。城镇化事关经济民生,因此,如何促进城镇化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义乌在小商品市场的带动下快速提升,江苏昆山在产业集群的推动下快速发展,我们发现产业集群对城镇化的巨大推力,国内学者开始重视二者间互动关系的研究。苏雪串(2004)通过理论分析认为,要素集聚是城市化的基础,产业集聚则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1]。蒋贵凰(2013)从多方面研究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互动机理,并指出大力发展大城市战略是我国城市化战略的必然选择[2]。饶宝红、徐维祥等(2006)以浙江义乌、江苏昆山为例,通过实证检验得出结论,认为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是产业集群的发展[3]。陆根尧(2011)利用典型性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浙江省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结果证明二者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这种互动关系在不同时点不同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特点[4]。余斌斌、杨宏翔(2015)则基于推拉理论研究产业集群不同阶段与城市化的动态演进过程[5]。本文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从产业集群的不同发展阶段出发,分析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机制,并以安徽无为电缆集群为例,研究县域集群与小城镇的互动发展。

一、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机理分析——基于集群演化视角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一个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逐步演进的动态过程。王志敏(2007)根据1990年Ahokangas和Rasanen构建的产业集群形成模型[9],将集群的演化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即孕育阶段、发展阶段以及成熟阶段[6]。不同阶段的集群发展特点和动力机制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不同发展阶段的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作用机制也有所不同。

图1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机理示意图

(一)孕育阶段

区位优势的低成本效应促使理性厂商积极选取便利区位,共同追求区位优势的厂商逐渐聚拢,形成了初级的产业集群。这一阶段,企业之间除了共享资源外,没有过多的联系。王志敏(2007)指出,产业集群孕育阶段是基于关键要素的产业集聚[6]。城镇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便利的交通、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充足的劳动力、充裕的资金和众多优秀的企业家等关键要素。同时,城镇人口相对集中,需求市场巨大。众多优势因素吸引企业在城镇集中,形成集群的雏形。企业在城镇的集聚,一方面可提供众多的就业岗位,吸引附近的农民进入城镇;另一方面可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加廉价实惠的商品,直接改善居民生活。随着企业和农民在城镇的集聚,城镇规模逐渐扩张。

(二)发展阶段

为适应产品标准化与市场需求多样化的现状,集聚的相同或相关企业逐渐开展柔性专业化分工,分工的产生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规模经济。此外,企业的大量聚集,有利于知识和信息的外溢,获取外部经济效应[7]。正外部经济的实现吸引更多企业进入,随着外部企业的大量涌入,集群形态逐步形成。企业之间通过垂直分工协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提供相关服务的企业开始出现,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6]。

随着集群的发展,各类人才不断进入城镇,形成成熟的劳动力市场,有利于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发展阶段的产业集群可为城镇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更大范围的农民入城,进一步带动服务业快速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集群的发展提升了整个城镇经济,加之大量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共建共享基础设施,改善了城镇基础设施,降低了城镇化成本。

(三)成熟阶段

产业集聚的成熟阶段,企业数目增长稳定,相关机构都已具备,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为促使集群进一步升级,集聚企业必须紧跟世界潮流,融入全球价值链,此时集群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城镇坐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可大力推动集群创新。同时,城镇的包容开放性有利于集群融入全球价值链中。成熟的产业集群形成自己的品牌,在全国乃至全球拥有竞争力,将会进一步提升城镇的竞争力,推动城镇发展壮大。

二、安徽无为县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城镇化的发展

无为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北依巢湖,南与芜湖市、铜陵市隔江相望,曾是安徽省贫困县之一。如今无为县发展日新月异,连续多年位居安徽省十强县之列,成为皖江城市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无为的发展离不开其快速发展的电线电缆产业。2006年,无为县的工业产值为114.11亿元人民币,而电线电缆行业的总产值是91.6亿,占比为82.27%。但无为县政府意识到过度依赖单一产业,对于本县的经济发展是毫无助益的。因此,近年来无为县政府着重培育其他产业,但具备先发优势的电缆行业仍然独占鳌头。2013年,无为电线电缆及其配套业实现产值458.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7.22%。“世界电缆看中国,中国电缆看安徽,安徽电缆看无为”,足可以看出无为电缆产业的辉煌,而无为电缆产业的发展又得益于其形成的产业集群。

(一)电缆产业集群发展阶段划分

1、孕育阶段:1993~2001年

无为的电缆产业起源于一个小镇——高沟镇。高沟镇位于无为县东南方,交通闭塞、地少人多,既无区位优势,亦无资源优势。上个世纪80年代无为县兴起外出务工潮,无为“保姆”遍天下。一些高沟人在外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后,便回到家乡办起工厂。高沟原来不生产电缆,以生产磨具和加热器为主。直到1993年,具有丰富电缆推销经验的沈志海发现了电缆行业蕴藏的巨大商机,回到高沟定兴村创办了第一家电缆企业。在该企业取得巨大成功后,高沟的很多企业开始转做电缆,电缆产业在高沟呈现出聚集的形态,产业集群的外部性逐渐显现。高沟电缆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基于高沟人“敢为人先、锐意进取、互助合作、通达四海”的高沟精神[8]。

2、发展阶段:2002~2007年

历经近10年的孕育期,2002年高沟电缆产业集群进入飞速发展时期。随着配套企业、相关机构的进入,电缆产业链不断延伸,年产值逐年增加。2002年无为电缆行业年产值突破10亿元,2004年达到30亿元,2006年跃升至90亿元。在2002年之前,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只有一家电缆企业,即安徽新科电器电缆总厂。2002年,上榜企业增加为3家,2007年已增至12家,包括安徽江淮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菱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这些企业的总产值占无为县整个电缆产业的66.43%。高沟镇更是先后被授予“安徽省民营企业科技园”“省级星火技术密区”“安徽特种电缆产业基地”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06年,无为县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无为特种电缆产业基地”。随着高沟镇电缆集群的快速发展,电缆产业开始向周边的泥汊镇、姚沟镇扩散。

在电缆集群发展阶段,高沟及其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较好的助推作用。2002年,姚沟镇仅有3家企业,但仅在“高新大道”项目建设期间,就多达40家企业落户于姚沟镇,包括安徽华源电缆集团。2006年12月,“高新大道”顺利通车,这一年又吸引了16家企业,总投资达数亿元。“高新大道”贯穿无城、泥汊、姚沟、高沟4个镇,连接无城、高沟两大工业园区,沿线落满企业,无城至高沟的工业走廊初具雏形。随着硬件设施的完善,高沟工业园区内的电缆企业在5年内增加至60多家。人才是企业的核心力量,对于无为电缆集群的发展而言,亦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高沟原本只是一个小乡村,留住人才非常困难。但随着高沟镇乃至整个无为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愿意留在无为。2005年前后,共引进长三角地区各类专业人才200多人。且于2006年8月,在华菱集团成立了中科大博士后流动站。

3、成熟阶段:2008年至今

无为电缆集群经历快速发展期后,步入成熟期。成熟期的电缆集群充分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目前无为县共有电线电缆加工及配套企业268家,年产值达484亿,年产能660万km,企业数目稳定增长。在全国4大电缆产业基地中,无为电缆产业基地是唯一一个国家级特种电缆产业基地,且无为县正致力于创建国家特种电缆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高沟经济开发区更是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无为电缆集群助力城镇化

1、集聚劳动力

人口集聚是城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城镇化的基本要求,而集群对于促进人口集聚具有显著作用。无为电缆集群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电缆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劳动力;另一方面,政府给予的政策优惠,外加集群自身的优势,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新企业的进入又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形成良性循环。2003年,无为县电缆及配套企业26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4家,电缆行业从业人员3万余人。电缆集群为当地劳动力从农村转向集镇提供了机会,是人口集聚的重要支撑。以高沟镇为例,作为电缆产业的发源地,高沟乡在1988年,人口为1.9万人;2001年建镇之初,人口数量增加至4.5万,集镇人口1 800人,建成区0.5 km2;2012年末,全镇户籍人口5万人,外来人口1.3万人,镇区人口3.4万人,建成区15 km2,城镇化率达到68%,高于安徽省的平均水平。

2、优化经济结构

图2 1978~2014年安徽无为产业结构变动图数据来源:无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无为县政府的历年统计数据

图3 1998~2014年安徽无为人均社会消费品总额

无为电缆产业凭借集群优势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无为主导产业。电缆产业的成长顺利带动无为工业化进程,使得第二产业比重不断攀升,而第二产业的发展必然会促进第三产业的繁荣。由图2可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无为县第一产业比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二、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表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会引起就业结构优化,进而增加居民收入,拉动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1997年无为县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只有987.6元,到2014年跃升至7 565.71元,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3、完善基础设施

1984年安徽掀起小城镇建设高潮,几个月内6万农民涌入肥东县城,但由于水电煤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需求,农民们又纷纷返回农村,可见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城镇化至关重要。集群的不断成长,对基础设施的要求逐渐提高,只有基础设施齐全,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就业者。因此,集群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无为电缆产业起源于高沟乡,为引导和扶持乡镇企业发展,高沟政府兴建定兴、龙庵、坝湾、长淋5个工业园区,电缆产业依托工业园区不断发展,逐渐形成电缆集群。电缆集群的发展不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至2010年期间,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总计投入达4.8亿元,建成以“高新大道”为轴线的“三纵三横”道路体系,两座35 KV变电所,4个自来水厂,以及高沟休闲健身广场、龙庵文化广场,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储银行等金融网点也纷纷落户。

4、提升城镇竞争力

电缆集群拉动了高沟镇经济快速发展,高沟镇连续多年位于安徽十强镇之列。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达53.24亿,2013年跃升至319亿。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速达15.19%,2013年为8.14%;而2012年电缆产业年产值增速是16.67%,2013年是12.86%,均大于GDP增速,表明电缆产业对于高沟GDP的增长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电缆集群打造高沟名片,高沟镇以“电缆之乡”的美誉闻名全国,获得一系列荣誉。2010年高沟镇被中央编办批准为“全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

三、启示与建议

无为县电缆产业集群的发展为其城镇化之路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无为县的城镇化进程也为其电缆产业集群的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两者之间存在着良好的互动关系。高沟镇作为无为电缆集群的中心镇,其城镇化亦离不开电缆集群的助力。城镇化不是政府主导的强制性人口集聚,它是人们追逐效用最大化的一种理性选择。产业是城镇化的有力支撑,以产业集群带动城镇化是推进我国县域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地方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在有条件有能力的县、镇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推动中心城镇发展,实现就地城镇化。

参考文献:

[1]苏雪串.城市化进程中的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和城市群发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49-52.

[2]蒋贵凰.基于文献综述的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互动机理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3(6):68-72.

[3]饶宝红,徐维祥,陆央央,等.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浙江义乌、江苏昆山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6(9):149-152.

[4]陆根尧,符翔云,朱省娥.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12):101-109.

[5]余斌斌,杨宏翔.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演化机制与实践路径——以“义乌商圈”和“柯桥商圈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5(3):92-102.

[6]王志敏.从集聚到集群: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J].企业经济,2007(2):39-42.

[7]陆根尧,盛龙.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机制研究:理论与实证[J].发展研究,2012(8):83-91.

[8]张丛寿.安徽高沟电缆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与公共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1(8):41-43.

[9]Ahokangas,Rasane.Small Technology Based-firms in a Fast-growing Regional Cluster[J].New England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1999(2):19-25.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Clusters——A Case Study of the Cable Cluster of Wuwei County

WANG Chao, WU Yunliang

(Schoo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andTrade,Anhu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Bengbu233030,China)

Abstract: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cluster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our county urbanization. Based on the three stages of cluster development, we analyz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lusters and urbanization. Taking the cable cluster of Wuwei County in Anhui Province as a typical example, combin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active progress between the cable cluster and urbanization. As a result,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luster and urbanization.

Key words:cluster; urbanization;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Wuwei County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35(2016)01-0068-04

作者简介:汪朝,女,安徽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武云亮,男,安徽萧县人,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4D40)。

*收稿日期:2015-12-06

猜你喜欢
无为县城镇化
作品赏析(8)
作品赏析(3)
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3)
作品赏析(9)
作品赏析(5)
且看,堆沟港的城镇化之路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