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水平及其对生育保险需求的影响——基于全国31省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2016-04-09 05:09卫传雪胡本田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二胎政策社会保障制度面板数据

杨 洋,卫传雪,胡本田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城镇化水平及其对生育保险需求的影响
——基于全国31省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杨洋,卫传雪,胡本田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基于全国31省市2005~2013年面板数据,使用半对数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城镇化水平对生育保险需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对生育保险需求的影响呈“倒U型”规律,城镇化早期其对生育保险需求促进作用显著,但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拐点效应。此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年新出生人口数和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对生育保险需求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城镇化过程中不能片面追求城镇化率的提高,更要注重城镇化的内涵并完善生育保险制度。

关键词:生育保险需求;城镇化水平;二胎政策;社会保障制度;面板数据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自1980年我国保险业务得以恢复以来,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部门大力推广以及居民认知程度的不断深化,保险业发展势头迅猛。同时,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的健全和完善。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资料,我国的生育保险收入从1993年的0.8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368.4亿元,并且以平均每年35.88%的速度在增长。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于2015年10月正式通过,在此新的生育政策导向下,我国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进行二胎生育,其中大多数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女子,而高龄产妇在生育时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孩子都会造成较高的危险,生育保险可以为其提供生活和健康保障,因此在二胎政策开放背景下研究生育保险需求意义重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有着显著提高,从1990年至今,城镇化水平由25.41%提高到54.77%。但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政府在促进城镇化进程中更多注重城镇化率的提高却忽视了城镇化的内涵。城镇化不仅仅是更多的家庭获得城镇户籍,更为关键的是进入城镇的这些新生代市民能否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与之相匹配的福利待遇与社会保障。本文以生育保险为视角,论证城镇化水平是否有力促进了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国内外学者在城镇化与社会保障的关系以及迁移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Stark认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需要政府扩大财政支出水平来确保迁移农民的利益[1]。Cai F认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然而农村移民却很难享受到城市的基本服务[2]。蒋占峰认为将乡镇企业职工纳入社保体系有利于农村移民享受更多的保障,推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3]。黄艳芬、丁立提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合理性以及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等问题,因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并没有得到保障,城市病问题严重[4]。汪国华认为我国二元社会保障制度阻碍了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提出从实现居民权利、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层面来完善我国社会制度[5]。李迎生、袁小平提出政府在推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要注重对新生代市民提供社会保障,从而实现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目标[6]。

在生育保险的研究层面上,国内学者主要从理论分析的层面探究我国现行生育保险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杨连专提出我国生育保险制度存在立法层次低、覆盖范围窄、待遇保障标准低以及基金收支不平衡等问题[7]。刘海燕、吴海建提出应从加大对生育保险价值的宣传、改善居民对生育保险价值的认识以及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等几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现行的生育保险法律制度[8]。覃成菊、张一名分析我国生育保险制度演变过程发现政府在生育保险制度中所履行的责任并不充分,认为政府应当加大对生育保险的投资力度、改变传统企业生育保险模式以及加强司法机关的监管作用[9]。何文炯、杨一心等人提出拆分现行生育保险制度、提高居民生育待遇保障标准、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生育津贴制度是我国生育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10]。

已有文献多集中于研究城镇化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在生育保险研究层面多集中于完善我国生育保险制度。在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大环境下,本文基于全国31省市2005~2013年面板数据研究了城镇化水平与生育保险需求之间的关系,以生育保险为切入点,论证城镇化的发展是否真正地促进了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并且为二胎政策开放后如何制定并实施生育保险制度提供一定思路。

二、模型选择、变量定义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描述

本文探究城镇化水平对生育保险需求的影响,所以选择人均生育保险收入为被解释变量,城镇化水平作为关键的解释变量。为了保证研究分析的科学性,在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人口增长、受教育程度以及消费水平5个维度下选取控制变量。由于各省人均生育保险收入在不同的年份相对于各个解释变量变化的较快,因此本文采用半对数回归模型,具体模型如下:

(1)

其中C为常数项,Yit为人均生育保险收入,Urb为城镇化率,考虑到城镇化的影响可能是非线性的,所以加上了其平方项。Zit为控制变量,包括人均GDP,每年新出生人口数,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受教育程度,人均消费支出。αit,βit为系数,λit为系数矩阵,μit为随机误差项。各变量描述如下:

(1)城镇化水平(Urb)。随着一国城镇化的发展,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城镇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不断增大,居民对社会保险意识的逐渐加强。因而认为城镇化水平对生育保险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

(2)经济增长(PerG)。一个地区保险业的发展可以由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来体现,只有经济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人民生活变得更加富裕,才会有更多的人有能力去选择购买生育保险从而获得生育上的保障。因此,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生育保险需求总量。

(3)社会保障(PerS)。随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政府越来越重视本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险覆盖率的不断增加以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渐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居民对社会保险的需求,当然也包括对生育保险的需求。

(4)受教育程度(Edu)。一个地区文化程度越高,居民社会保障以及风险规避意识也就越强,因而更愿意购买生育保险获得生育上的保障,所以认为生育保险需求总量与教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5)消费水平(PerC)。生育保险作为一种消费品,与其他的商品一样具有相同的经济学基础,收入决定着支出。在一般情况下伴随着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人们对生育保险的需求也是增加的。

(6)人口增长(Born)。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近几年来生育率虽然在下降但是生育率仍然为正值,并且人口基数高达14亿,所以我国的人口数目也在不断增加,处于20~40岁的人口数也在增加。因此,各省每年新出生的人口是在不断增加的,会有更多的人愿意购买生育保险获得保障。

表1 指标选取及变量定义

(二)数据来源

本文所选择的样本为我国2005~2013年31个省市的分年度分地区资料。其中被解释变量Y以及解释变量的数据来源说明如下:

各省生育保险收入Y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其中各省人均生育保险收入通过各省生育保险收入除以各省总人口数得到;PerG,Urb,Born,PerS,Edu,PerC各指标数据均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其中PerG通过各省的年生产总值除以各省的总人口得到,Born通过各省的生育率再乘以各省的总人口数得到。至于社会保障支出,从1999年到2006年由抚恤和社会福利费用、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以及社会保障支出组成,而从2007年之后由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来衡量。所以各省人均社会保障支出PerS数据由各省的社会保障总支出除以各省总人口数得到。

经过数据的初选之后,笔者发现上文中所得到的面板数据并没有剔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因此,需要对人均生育保险收入、人均GDP、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以及人均消费支出4个指标进行预处理,在本文中以全国31个省份各自2005年的价格为基期,利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了数据的计算和处理。

三、实证结果及解释

(一)回归结果

本文主要运用了混合回归模型、固定效应模型以及随机效应模型对2005~2013年31省市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通过HAUSMAN检验以及结果对比,笔者发现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更好,拟合最优,随机效应初步回归结果如表2中的模型(1)所示。从回归模型拟合的结果来看,该总体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R2等于0.7922,拟合优度较高,并且模型通过了Wald检验,所以模型从总体上来看是显著的。但是模型中Edu和PerC系数的t检验并没有通过(在显著性水平为5%下t检验的临界值为2.064),所以本文剔除了Edu和PerC这两个不显著的变量,得出结果如模型(2)所示。

从模型(2)回归的结果来看,拟合优度较高,并且通过了Wald检验,所以模型从总体上来说是显著的,并且在95%的置信水平下,模型中各个解释变量所对应的P值均小于0.05,因此模型(2)中所有解释变量对人均生育保险收入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表2 模型回归结果

(二)对回归结果的解释

1、城镇化水平与人均生育保险收入

城镇化水平对生育保险需求的影响呈“倒U型”规律。在城镇化发展早期,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伴随而来的是人均生育保险需求的提升,主要原因有3个:首先,很多农村人口进入城镇正规部门并要求参加生育保险,会导致对生育保险需求的增加;再者,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其收入增加,因此有更多的资本去选择购买生育保险;最后,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升高,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以后会对社会保障有思想上的转变,他们社保意识加强,更加愿意购买社会保障产品。因而在城镇化早期,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升高对生育保险需求具有促进作用。但当我国城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会出现拐点效应,因此在其他控制变量不变时,城镇化的发展反而对人均生育保险需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合理的解释是,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片面追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却忽视了城镇化的内涵,并没有为新生代市民提供社会保障所带来的福利,大量人口流入城镇反而降低了生育保险的深度及密度。

2、控制变量与人均生育保险收入

人均生育保险收入与人均GDP呈正相关关系,并且通过显著性检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因此,更多的人有能力并且愿意购买生育保险来享有生育上的保障。

人口受教育程度对人均生育保险收入的影响未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也就是说,当期的教育水平对当期的生育保险需求的影响很小。

人均生育保险收入与新出生人口数呈正相关关系,并且通过显著性检验。随着各省每年人口的增多,每年新出生人口数量也会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购买生育保险,导致生育保险的需求将会增加。

社会保障水平对生育保险的影响是正向的。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升高,政府对居民的社会补贴越来越多,为整个社会提供的保障越来越好,因此会有更多的人去选择购买生育保险。

四、结论以及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在探究城镇化水平对生育保险需求的影响机制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城镇化水平对生育保险需求的影响呈“倒U型”规律,在城镇化早期城镇化率较低的情况下,居民对生育保险需求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当城镇化率上升到一定水平后,城镇化水平对生育保险需求呈负面影响。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年新出生人口数和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对生育保险需求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基于此,本文得出如下启示:

第一,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不应该仅仅重视城镇化率的提高,盲目的征地拆迁虽然扩大了城市面积,但是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却没有跟进,致使政府和群众间的隔阂加深,城乡问题矛盾突出。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资力度,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以及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以便确保新生代市民能够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福利待遇。

第二,在二胎政策全面放开的大环境下,我国政府需要加大对生育保障的投资力度,加大对生育保险的宣传,刺激居民对生育保险的需求,从而为被保险人提供健康保障。

第三,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生育保险的需求,只有收入提高了,人民才更有能力购买生育保险。因此,政府应当千方百计地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让更多的人们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所带来的福利。

参考文献:

[1]Stark O.The Migration of Labour[M].USA:Blackwell,1991.

[2]Cai F.LaborMarket Developments in the Course of Urbanization [M].Beijing:CASS, 2006.

[3]蒋占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与城镇化论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7-90.

[4]黄燕芬,丁力.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分析[J].河北学刊,2013(1):116-121.

[5]汪国华.城镇化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研究[J].天府新论,2013(2):95-100.

[6]李迎生,袁小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的因应——以农民工为例[J].社会科学,2013(11):76-85.

[7]杨连专.生育保险问题立法研究[J].人口学刊,2010(5):59-64.

[8]刘海燕,吴海建.我国生育保险法律制度的演替与完善——从《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方法》到社会保险法》[J].人口与经济,2011(4):102-105.

[9]覃成菊,张一名.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演变与政府责任[J].中国软科学,2011(8):14-20.

[10]何文炯,杨一心,王璐莎,等.中国生育保障制度改革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5-18.

Urbanization Level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Demand of Maternity Insurance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Panel Data from 31 Provinces in the Whole Country

YANG Yang, WEI Chuanxue, HU Bentian

(SchoolofEconomics,Anhui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Abstract:By selecting the panel data from 2005 to 2013 of 31 provinces, and using semi-logarithmic multi-dimensional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 to study 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level on the demand of maternity insuranc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level on the demand of maternity insurance is “inverted U”. In the early stage of urbanization, the demand for maternity insuranc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However,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stage will appear inflection effect. In addition, per capita gross domestic product, the annual new-born population and per capita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all play significant roles in promoting the demand for maternity insurance.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ttention should not only be paid to pursue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ization rate, but also to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improving the maternity insurance system.

Key words:the demand for maternity insurance; urbanization level; two-child policy; the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中图分类号:F840.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35(2016)01-0072-05

作者简介:杨洋,男,安徽六安人,研究方向:经济统计;卫传雪,女,安徽合肥人,研究方向:世界经济;胡本田,男,安徽广德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经济统计学。

基金项目:合肥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资助课题(REUD2014002)。

*收稿日期:2016-01-06

猜你喜欢
二胎政策社会保障制度面板数据
“捆绑制”的文化研判:基于文化适应论观点的分析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贫富差距影响下的观念差异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对蚌埠市人口结构的影响的探索
二胎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影响
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
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