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高考的古代文化常识题说起

2016-04-09 07:58广东杨朝中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常识参考答案新课标

广东 杨朝中

从2015年高考的古代文化常识题说起

广东 杨朝中

编者按:随着各省市高考自主命题向全国卷过渡,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本文以“古代文化常识”为切入点,辅以2015年真题,帮助广大师生更加清晰透彻地了解这一趋势。

在全国统一命题时,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不仅是《考试说明》中的基本要求,也是每年文言试题中的常见内容。但是,自分省市高考之后,这一知识点便很少出现在各地的试卷里。欣喜的是,在2015年的高考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出现在广东、浙江、全国新课标等试卷中。笔者认为,这不是巧合,而是趋势。

一、试题类型及考点解析

2015年的高考语文试卷里,有4套试卷是比较明显地考查到古代文化常识的。其中,广东卷是以文句翻译的形式出现的,全国新课标卷Ⅰ和卷Ⅱ是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而浙江卷则是出现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具体题型如下:

1.【2015·新课标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参考答案】D

【考点解析】本题重在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科举制度(进士)、承袭(太子)、官职(兵部)及与帝王相关的特定称谓(庙号)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太子”,即皇太子,又称王储、皇储或储君,是我国古代王朝中王位或皇位继承人的称谓,不能指其他儿子。在封建王朝,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我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女性没有继承权。继承人的原则是:“立嫡立长”,也就是说,继承顺序是以嫡子优先、年长优先。所以,D选项中的“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了。

2.【2015·新课标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参考答案】C

【考点解析】我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继承顺序是以嫡子优先、年长优先。虽最年长,但如果不是嫡子,也不可。这道题与课标卷Ⅰ相类似,实际上也是在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帝王的承继、特称以及古人取名的意义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C项中的“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不准确。

3.【2015·广东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参考答案】卢象昇指挥军队奋力作战,(战场上)呼喊声震荡天空,从辰时到未时,炮弹打光了,箭也射完了。

【考点解析】本题重在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纪时方法的掌握情况。

古代十二个时辰的说法,即每昼夜的24个小时分成12个时辰,每个时辰2个小时。这十二个时辰分别用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称呼。如:子时(即子夜)就是23点到1点,也就是夜里11点到凌晨1点,以此类推即可。当然,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我们只要笼统译成“辰时”和“未时”即可,无需译成具体的时间点。

4.【2015·浙江卷】古人有名有字。名与字意义上往往有联系,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如岳飞字鹏举,意思是鲲鹏高飞。给下面的人名取字,并说明字与名的意义关联。(各不超过25字)(4分)

(1)陈璋,字_____。说明: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孙冠群,字_____。说明: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1)玉成 。璋,玉器名,字“玉成”,表示玉汝于成。(2)谦之 。“冠群”意为出类拔萃,字“谦之”,以谦虚戒之。

【考点解析】本题的解答首先要参考例句分析的内容,然后根据名与字的意义进行分析。在“陈璋”中,“陈”是姓氏,“璋”是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上说:“璋,一种玉器,形状像半个圭。”如《诗经·大雅·朴》:“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圭:一种上圆下方的玉器)。根据“璋”的内涵,我们便可以取字“玉成”等。总之,所取之“字”只要在意思上大抵与“璋”相近、相联或相反即可。同理,在“孙冠群”中,“孙”是姓氏,“冠群”是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中对“冠”字有三种解释:①帽子(名词);戴帽子(动词)。②古代的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③位居第一:《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此考题当取第③意义,意为力超群雄,出类拔萃。字“谦之”实际上是取其相反之意,意即要谦虚。

与前三道考题不同,本道题不仅在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还在考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本道题较前三道题更活,也较前三道题略难。前三道题重在识记,本道题重在运用。

二、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古代文化内容极其广泛和丰富,大致说来,它们包括“天文地理、目录辞书、科举官职、习俗礼仪、名姓称谓、衣食住行、器皿物具、史传典籍、纪时纪日”等,可谓上至天文,下到地理,从皇宫贵族到黎民百姓,从科举礼仪到社稷民生,林林总总,博大精深。对于这些本应引以为自豪的传统文化,我们今人又能了解和掌握多少?

笔者谨以2015年广东高考语文卷为例。从广东省阅卷现场提供的参考答案及有关评分细则里,我们发现,虽然该句全句的得分点并没有明确落实在“辰”和“未”这一有关纪时的古代文化常识上(可能是有意降低试卷的难度,或者并没有将此一文化常识作为重点考查的内容),但从考生的卷面得分来看,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因为能够对句中的“辰”和“未”作出准确解释的考生并不多。在抽查的近20份答卷中,仅有3位考生能够将“自辰迄未”中的“辰”和“未”译为“辰时”和“未时”,稍次一点的则译为“从白天到晚上”“从早上到晚上”等大概意思;有的则译成“从出生到现在”“直到现在”“到了第二天早上”等;甚至更有6位考生竟没有对此进行解释,只是照抄原句而已。以上抽查分析的结果,让我们窥知了广大考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和掌握的严重欠缺和不足。

那么,怎样才能重拾起这些传统文化呢?笔者认为,首先还是要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教育落实在课堂里,落实在考卷中。这是对年轻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最直接、最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具体做法是:

1.以《考纲》为纲,但不拘泥于《考纲》。《考试大纲》是我们复习考试的重要依据,但知识又是具有系统性和联系性的。所以,我们学习古代作品时要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转化,除了要学习大量的文言现象外,还应该重视作品中出现的多种多样的文化常识。不能认为《考纲》指定的就重要,没指定的就不重要,就不会考,就不去学。如广东考题“象昇麾兵作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一句的翻译,评分标准规定:译对大意给3分,译对“迄”字给1分。如果考生没能对句中的“辰”字“未”字作出合理的解释,句意中的3分便很难全拿。

2.紧抓传统名篇,进行重点学习。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经典名篇,如《滕王阁序》《兰亭集序》《赤壁赋》《古诗十九首》《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游褒禅山记》等,其中包含了诸如“天文历法、文史典籍、文娱音乐、名姓称谓、官职任免、古代地理和科举制度”等大量的古代文化知识。这些作品显然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化的重要篇目。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实际上是文言文学习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古代文化常识,不仅能使学生在考试中多拿分,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对祖国传统文化魅力之体悟。

年复一年的考试,年复一年的变化,要求教师与学生都要顺应时代,顺应改革,而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我们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传统文化这朵灿烂的花朵必将在中国的校园里,在中国的土地上越开越耀眼!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65中学)

猜你喜欢
常识参考答案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靠不住的常识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参考答案
回归常识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