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苹果接连栽跟头,手机产业走得太快把“魂”丢了?

2016-04-10 03:53作者吴俊宇
通信世界 2016年27期
关键词:三星厂商竞争

作者│吴俊宇

三星苹果接连栽跟头,手机产业走得太快把“魂”丢了?

作者│吴俊宇

近期,三星、苹果作为整个手机行业的老大哥接连翻入阴沟,这其实给整个手机行业敲响了警钟——创新固然重要,但千万不能把用户至上的“灵魂”給丢了。

今年下半年,三星、苹果的新款旗舰机型接连发布。三星今年在S7和S7edge上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本想裹挟着冲击苹果的强大势能,利用机皇Note7再下一城。不过三星Note7的自燃事故不断,三星因此而折戟高端,在今年暂时停下阻击苹果新旗舰的步伐。在全行业刚为苹果松了一口气,认为本来不被看好的iPhone7将因为三星翻船而躲过一劫的时候,iPhone7却也被曝出存在各种瑕疵。

三星苹果接连在品控问题上栽跟头

本来是一副好牌,结果Note7一声爆炸炸没了人们对三星的乐观期待。今年9月,上市不久的三星Galaxy Note7因电池缺陷问题已在全球多地发生数十起因电池问题造成的爆炸起火事故。全球多地的航空部门将其列入危险品,三星方面也对问题手机进行全球召回。

自三星Note7爆炸以来,业内再也没有Note7赶超苹果iPhone 7的论调。有分析师多次下调了今年Note7的预期出货量,下手颇狠。据外媒报道,分析师将Note7今年预期出货量下调了38%,从最初的1300万“跳楼”到了800万部。总体而言,今年三星在多款旗舰机型上表现抢眼,相比于苹果的“挤牙膏”式创新,已经算是进步巨大。而且Note7输给苹果,输给iPhone 7并不算丢脸,毕竟苹果已经霸占神坛多年。

不过,如果说三星栽跟头还只是三星自身步子迈得太快的话,那么苹果iPhone 7最近接二连三的品控瑕疵就值得行业警示了。根据国内外媒体报道,苹果iPhone 7/ 7 Plus上市之后关注度居高不下,但随着用户开始使用新机,iPhone 7系列手机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据部分用户反馈,iPhone 7系列出现黄屏、耳机线控失灵、处理器异响等问题。

据苹果论坛网友晒出的iPhone7照片显示,iPhone7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黄屏现象。还有国外网友在Twitter上反映,iPhone7的A10处理器在高负荷运行时会发出噪音。除此之外,也有用户表示,在使用iPhone 7时,听筒会有电流声音,严重影响通话质量。虽然目前这两种问题是小概率事件,但苹果官方暂时还没有给出解决办法。

而在本月初,国外一名Reddit用户表示,其iPhone7发生了爆炸,他在论坛上写道,手机刚开始只是有点发热,没想到最后爆炸了。不过,他并没有透露爆炸发生的详细时间、地点。目前虽然有声音表示,这次爆炸有可能是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外力碰撞。但这次爆炸和三星Note7的多次爆炸起火事件联系在一起,很难不让人心有余悸,对三星和苹果两家的多起问题提出质疑。

根据路透社报道,由于急于抢在对手之前发售手机,尤其是苹果的新iPhone,三星电子已经加快了新手机的发售周期,但是这种匆忙引发了外界的担忧:三星在质量检测上可能做得不够。事实上,在行业竞争大势面前,苹果似乎也是难逃这种怪圈——一方面需要在技术层面上展开创新,以此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另一方面似乎又因此无暇顾及质量和品控。

三星苹果的问题只是市场环境的缩影

坦率来说,三星和苹果的问题只是如今手机行业大环境的缩影。三星和苹果的问题绝不是市场首家,而且像这样的问题其实国产手机早就全部走了一遍。

早在去年,几家互联网手机厂商纷纷迈向产品线扩张的时候,某互联网手机厂商推出的一款骁龙808轻旗舰就频频出现品控问题,电池异常发热,屏幕不灵,从去年开始便爆炸事故不断,而且还延续到了今年。

今年9月月初,正值三星Note7“爆炸门”闹得人心惶惶之时,这款产品也赶上了这波热潮,这款手机在金华某市民走路时,在口袋中突然爆炸燃烧,导致了三级烧伤。

其实不仅是这款轻旗舰产品,当时还有其他产品线也接连出现Wi-Fi断流或是屏幕过黄的问题,而且这也不仅只是一家厂商的问题,而是数家互联网厂商普遍存在的问题。几家互联网厂商在销量大涨的同时,品控和质量均在下滑。

从隶属于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移动电话售后服务委员会的315手机网上查询投诉数据(2015年以及之前的数据)可以看到,某互联网手机厂商的出货量为小米、华为1/3左右,却有着与小米、华为差不多的投诉次数,这个投诉率几乎是小米、华为的3倍。

更有厂商堂而皇之地声称,手机厮杀堪称白热化,而他们还要主打高配置加低价位的产品,把“微利”直接做到“负利手机时代”。所谓的“负利”看似美好,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要么是靠压榨产业链得来的,要么就是自身品控的下降。不管是如何做到“负利”,这都是饮鸩止渴违背市场价值规律的做法。

而这一系列做法其实可以看出今天手机行业正在陷入恶性循环的问题。手机行业中国同行互相竞争相互杀价,低价竞争必须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因为看似低价的背后,必然是某个功能模块的“阉割”和不足,如果没有“阉割”则必然是因为放松了品控,最终必然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可以说,产品质量和功能方面首先满足消费者的深度问题,价格体系由产品制作成本、产品品牌价值、产品营销推广等费用综合因素决定的,如果一家企业生产产品,只是为了去竞争或者通过价格占领市场,这个产品或者品牌就会失去原有的价值。

而且从汽车、电力,到软件、服饰和饮食,处处都可以见到低价竞争、同行拆台乃至恶性竞争的身影。但是从以上这些行业的发展规律来看,恶性竞争最终会导致整个行业的没落。手机行业在今天如此展开恶性循环的较量,其实各家都需要进行反思,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用户需求。

手机行业需要放慢脚步寻找到用户至上的灵魂

在完全竞争市场,手机厂商的利润会被无休止的价格战吞噬,但当在所属领域拥有自己的竞争壁垒时,你就能最大限度地规避竞争,这个竞争壁垒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创新,只有不断的推陈出新,一方面优化成本结构,另一方面改良革新工艺,在一个行业里努力成为领导者,你才能掌握制定行业规则的权力,才能避免无底线的竞争。

说到底,其实还是要靠品质和技术来说话。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之中,手机厂商不再像过去那样做的是“一锤子”的买卖,手机卖出去之后的后续维护更重要。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已经超过90%,在高渗透率以及用户换机频率的影响下行业高增长结束,“人口红利”退去;换机的硬件驱动力进一步削弱,性价比噱头的苦果开始显现。市场消费观念迅速变化,使国内市场开始转向成熟市场环境,仅仅是一部又好又便宜的手机远远不够,品质才是用户关注的重点。

产品本身才是衡量一家厂商实力几何的核心指标。全面提速之时,肯定会有厂商在这种情况下出现问题。去年部分互联网手机厂商的扩张就导致了大批量的品控问题。在这种局面下,今年各家厂商其实更要重视这个问题。

今年几家互联网厂商还在不断扩张自家产品线,表面上看,扩张产品线可以在短期内带来销量上的优势,但是这会给未来后续的产品维护带来大量的问题。每周系统更新、修复软件bug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会牵扯大量精力。一年扩张产品线可能会带来一年的销量刺激,但是很可能会带来未来2~3年的维护问题。各个产品的处理器型号、网络制式、软件方案各不相同,最终留给软件团队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所以说,今天这样的市场竞争其实需要进行反思。尤其是在苹果和三星接连栽跟头之后,国产厂商更需要深刻思考,什么才是手机行业的灵魂。手机市场慢几步、深几度,在优化、体验上更下功夫,这样给产品团队带来的后续压力才会更小,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手机市场里,步伐和节奏可以带来先发优势,不过后发制人的厂商有足够的时间在软硬件上做更多准备工作,后发制人的厂商或许能在“万米马拉松”里,取得“最后那一公里”的胜利。

猜你喜欢
三星厂商竞争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三星Galaxy Note 20 Ultra 5G
“三星”惊现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感谢竞争
V—NAND闪存NVMe固态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电视厂商与好莱坞公司将制订超高清标准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