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解读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思想
---- 兼论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启示

2016-04-10 04:44
中学政史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民族主义考试题史学



重新解读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思想
---- 兼论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启示

●湖北省兴山县第一中学黄伟

传统观点把蒋介石定为负面人物,认为蒋介石“背叛总理(孙中山)遗志”,“背叛革命,血腥屠杀革命群众”。在抗日战争中,蒋介石被认为不顾民族利益,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但是近年来,尤其是2006年3月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开《蒋介石日记》以来,许多学者开始从“民族主义”的角度来重新评价蒋介石及与其有关的历史事件。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员杨天石认为,蒋介石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蒋介石一直遵循孙中山“振兴中华”的教导,坚持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尽可能维护中华民族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统一。

这些观点影响了史学界对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作用的评价,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开始引导人们客观、公正地看待正面战场的贡献。

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思想影响了他对“台独”势力的态度。军事科学院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所的谭一青在《蒋介石与反“台独”斗争》中指出,蒋介石坚持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立场,向岛内人民不断宣传“台湾民众根在大陆”的理念,坚决打击岛内的“台独”活动,破获数以千计的“台独”案件,使“台独”活动在岛内难以立足。

可以说,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问题上,国共两党的立场是一致的。这也影响了我国的对台政策:在坚持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寻找两岸合作的历史与现实基础,不断扩大与台湾的对话与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讲,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重新解读教材、审视传统史学观点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不仅要拥有广阔的视野、全新的知识结构,还要养成勤于用心的习惯,在历史教学和研究中做到“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1.立足于教学主题,关注高考改革的新方向。

近几年的高考历史材料题往往围绕某一历史主题设置新情境、新材料,因此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研究中要更加注重教学主题。

教学主题的设置要综合考虑历史主干知识、现实热点问题等因素。除了本文已经涉及的民族主义外,常见的历史主题还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廉政文化(古代监察制度、巡视制度)、21世纪中国的崛起、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等。

2.立足于基本史实,关注史学研究的新成果。

梁启超认为,史家四长,先是史德,次史学,次史识,最后才是史才。所谓史德,就是“史家之道德,应如鉴空衡平,是什么,照出来就是什么,有多重,称出来就有多重”。运用史学研究的新成果重新审视传统的史学观点,并不意味着在看待历史问题时,要一味求新、求异。对历史的任何解读,都离不开对基本史实的尊重。

历史教师的责任,应该是向学生展示充分的、恰当的材料,展现当今史学研究的新成就,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教师还要处理好史学研究专业性与学生可接受性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看得懂、听得懂。

3.立足于历史教材,关注高考命题的新动态。

高考命题者一般是高校和教研部门的学科专家,他们拥有最前沿的学术素养。因此,高考试题最能反映史学研究新成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高考试题、总结高考命题新动态非常重要。

新版历史教材采用了“专题+模块”的编纂方式,这曾在中学历史教学界引起过巨大争议。虽说如此,但历史教材仍然是教学的基本载体,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在研究历史教材的基础上,将历史教材与史学成果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和使用教材。

4.立足于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新体验。

孔子曾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是互动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盲目地给学生下结论,更不能试图给学生灌输模式化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而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合理地学习,形成多元化思维,发挥历史教学应有作用。

猜你喜欢
民族主义考试题史学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做好干涉实验,答好高考试题
一道集训队选拔考试题的推广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例谈几道2018年高考试题
史学漫画馆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史学漫画馆
当代史学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