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2016-04-10 16:29张桂枝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实验幼儿园
少儿美术 2016年1期
关键词:创造力想象美术

■文/张桂枝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实验幼儿园

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文/张桂枝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实验幼儿园

美术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进行创造教育的良好途径;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是创造的主体;创设丰富多样的物质环境、营造氛围、激发思维能更大程度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

美术区域 创造空间 创造思维 挖掘创造潜能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与生俱来就有艺术创造的潜能,幼儿的创造强调了自身发展的个体价值,反映出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幼儿这一时期,实施有效的发展策略以发展其创造力。我们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主要着眼于挖掘幼儿潜在的创造力,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使幼儿接受一些创造活动的熏陶,产生一些最初的创造意识。美术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进行创造教育的良好途径。可正规美术区域活动往往是教师预设大于幼儿生成,技能的传授与幼儿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度把握不够准确。在美术区域教育活动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提供范例,幼儿一味地模仿学习,是被动的学习者,没有范例,就不知道该怎么操作;另一种是接受教育改革思想后走入误区,在创造性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始终持肯定的态度,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让幼儿盲目地创造,放任自流,片面强调个人情绪情感的抒发,忽视教师的辅导,使得幼儿失去对美术的兴趣,因为他们没有一定的表现技能,难于用美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见,这两种倾向培养出来的幼儿都是不成功的,是不会适应社会发展的。《纲要》指出: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视幼儿为创造的主体,给幼儿创造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技巧。那么,如何在平时的美术区域活动中落实创新教育呢?幼儿园美术创新教育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在实践教育工作中,我进行了些尝试,现与大家分享。

一、营造鼓励幼儿创造的氛围

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我总是以一颗宽容之心来对待孩子“与众不同”的言行,从不轻易指责孩子,让孩子在一种轻松、自由、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有一次,我让孩子用水粉在纸上创设画,发现其中一个孩子偏不在纸上画,而是用颜料偷偷在另一区域的竹筒器皿上“挥洒作画”!他发现我时下意识地把手藏在背后,感到恐慌和不安。我敏锐地觉察到孩子的创造性,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肯定他,并向家长收集了许多高矮不一的废旧竹筒,孩子们在这片方寸空间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挥洒,画了又洗,洗了又画,形成了我班颇具特色的“竹筒天天画”。所以,面对幼儿看似“出格”的行为,我们应宽容理解幼儿并通过帮助启发使幼儿敢想敢做,从而营造宽松自由的创造氛围。

美术区域活动中,老师欣赏的目光、满意的点头、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给幼儿带来莫大的快乐,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在“装饰区”里,幼儿习惯于用记号笔装饰杯子,一个幼儿改变了方法:用记号笔自己画瓶子,自己给瓶子装饰,觉得教师提供的杯子杯形让创作受到约束。我立即对她的大胆创新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并赞赏道:“多棒的设计师,把瓶子娃娃打扮得这么漂亮!”她涨红了脸,显得很激动。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内心的自豪,体验了赏识的价值。从此,这个孩子便对装饰瓶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画出了很多的花样,比如:给瓶子娃娃戴上赤豆项链,为瓶子娃娃穿上绒线裙……

因此,赏识幼儿每一次不起眼的创造,才能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形成幼儿内在的创造倾向。

二、创设丰富、多样的物质环境

1.开放活动区的环境,拓展幼儿创造的空间, 皮亚杰发展认知理论认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美术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新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活动区中自主地与各种材料交互作用。所以,只有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才能体现出幼儿的自主活动,更大程度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

活动区的环境要开放,我精心地构思活动室的每块面、每个角落,让活动区环境处处成为幼儿求异创造表现的天地。墙面环境“超级变变变”是幼儿求异创作的成果。幼儿大胆利用废旧光盘装饰或制作成形态各异的小动物,有老虎、小熊、狮子、螃蟹。利用多种废旧材料制作出各异的服装秀,用废旧的一次性纸杯制作的“窗花”,用牛奶盒和食品包装盒、瓶子制作的各种汽车等,虽没有经过精细的加工,但无不透露出幼儿思维的新奇。总之,创设开放的活动区环境并充分利用发挥了幼儿求异创造的能力。

2.提供丰富变化的物质材料,诱发幼儿求异创造。幼儿的求异创造离不开物质材料,只有丰富多彩、难易适度的材料才能保证幼儿活动的质量。我提倡幼儿共同搜集材料,因为幼儿自己搜集的材料更易引发幼儿的创造。材料不能过分精细,应使幼儿不用太复杂的技巧就可以获得满足感,材料要富有变化性,能吸引幼儿更多地直接参与活动,颜色鲜亮、小巧、易折、形状易引发想象的材料很受幼儿欢迎。总之,在材料提供上大至纸箱,小到纽扣、绿豆,凡是要丢进垃圾筒的干净废品都可以考虑是否能进幼儿的“百宝箱”。比如:在“制作区”里,我提供了幼儿自己收集的瓶盖、贝壳,以及我带领孩子们去采摘的闽北“苍耳”,染上各种颜色,幼儿创作出了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作品,幼儿看到了自己的作品更是激发了其创作欲望。他们有的用三角形药盒做成“药盒金鱼”,有的用有凹痕的饼干盒做成“饼干盒金鱼”,还有的幼儿用自己收集的开心果果壳做成了“果壳金鱼”。丰富合适的材料使幼儿饱满的创造欲望一触即发,在经验——材料——成品之间,思维在对材料直观感受的刺激下,伴随着创造的冲动走向联想,并在经验的土壤里孕育出花朵:大小不一的瓶盖组合成了不倒翁娃娃、可爱的熊猫等。就这样,丰富变化的材料环境成为幼儿的创造乐园。

3.引导幼儿欣赏名画,激发幼儿创作欲望。我在班级区域里特别创设了美术欣赏区,放上凡·高的《向日葵》、米罗的名著《马诺莱特》等,让幼儿感受其色彩的鲜艳,认识颜色的种类。另外,通过观察大师的杰作,使幼儿感受美,从而大胆想象创作。也可将教师创作的作品、优秀儿童作品张贴在小画廊里,用渗透式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大师的作品。

三、适时指导,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

中班上学期,在绘画区里,让幼儿用圆形想象添画。我发现有一个幼儿作画时漠然置之,无从下笔,就鼓励他任意在纸上画一个圆形或长方形。他就随意画出了一个不规范的椭圆形,我立即启发他:这个形状像什么?他回答:像一个蛋。但如果画蛋就无法深入地画下去,我就讲了个简短的故事《小螃蟹去旅行》,再通过语言描述出螃蟹的形象、动态。这样一来,在他头脑里逐渐形成了螃蟹的形象。受到启发后,他很快能在椭圆形上添画螃蟹的八条腿,并用许多美丽的线条图案装饰,结果画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螃蟹。接着我又启发幼儿:还可以添画什么小动物呢?于是他又添画了蜗牛、鱼儿等。这样,一幅构图优美、形象生动的长颈鹿图、蜗牛图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例,既没有要求幼儿怎样画,也没有帮幼儿代笔,而是运用“不教善教”的教法,不断启发引导,增强儿童绘画的自信心,发掘出儿童绘画的潜能,提高儿童的想象创造能力,使儿童从想不到、画不出到想得多、画得好。

四、训练幼儿创造力,发掘幼儿创造潜力

美术区域活动内容广泛丰富,包罗万象,为创造力训练提供了有利因素。我针对幼儿思维及年龄特点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了一些创造力训练,譬如想象力、联想能力、扩散思维、推理判断等方面的练习。

想象是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一种形象思维,也是一种创造性形象思维。幼儿常常能由一个简单的形状想象出无数的象形物。借形想象符合幼儿具象思维和善于想象的特点,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形式。幼儿通常会就某一形状在自己已有的表象认识中积极“搜索”象形物并动手“发明”。我在“变画区”中给幼儿提供不同图形的底版,启发幼儿想象变出不同的象形物体。给幼儿有几根弧线的底版,幼儿想象变出“小羊身上的毛”“弯弯的小河”“小蛇赛跑”;给幼儿两个半圆的底版,幼儿想象变出了太阳、电风扇、乌龟、苹果、樱桃;给幼儿圆柱体的底版,幼儿想象变出了电池、垃圾筒、木桩;给幼儿两线交叉的底版,幼儿想象变出了剪刀、风车、小鱼。幼儿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后来我提供了只有一根直线的底版,幼儿居然想象变出十几种东西:铅笔、金箍棒、牙刷、筷子、勺子、宝剑……运用类似“智力激荡”手法进行想象力的训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在“加工区”里投放一次性饭盒、纸杯、蟹壳、牛奶盒等易引发想象的材料,启发幼儿根据这些废品进行加工。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一个孩子在一次性饭盒的旁边插上几根麦秆,变成了大闸蟹;另一个孩子则把饭盒打开,粘上数字及屏幕,变成一台手提电脑!有的幼儿则用牛奶盒挖了许多洞洞,再用一次性筷子搭上纵横的架子,变成了“金茂大厦”。可见,把借形想象作为训练的手段,可以使幼儿的创造力上一个台阶。

经过一学年的探索,我认为美术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幼儿来说,活动形式宽松,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自由积极地进行表现和创造,创造能力易于提高。对老师来说,这种活动区别于集体的正规活动,老师可以及时充分地观察和了解到每个幼儿的状况,及时地进行引导和帮助幼儿生成,利于各种层次的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现有水平,确定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使幼儿陶醉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追求中,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评价是美术区域活动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不能用评价艺术作品的眼光去严格评价幼儿的作品。年幼的儿童往往是为得到父母和教师的认可而学习。因此,家长和教师的认可、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下一代的创造会变得更精彩。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

3.皮亚杰发展认知理论。

猜你喜欢
创造力想象美术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创意美术
激发你的创造力
创意美术
激发你的创造力
创意美术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