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世界杯男单决赛马龙反手接发球技战术研究

2016-04-11 07:56李冬阳
运动 2016年23期
关键词:控制性张继科接发球

李冬阳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技战术分析

2014年世界杯男单决赛马龙反手接发球技战术研究

李冬阳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马龙在2014年世界杯男单决赛与张继科的比赛中的反手接发球技战术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马龙反手接发球技术以挑打和台外拉的进攻性技术为主,战术上以形成相持发挥速度优势为主,但在关键时刻存在漏洞,技术较为单一。

马龙;反手接发球;技战术

接发球技术是乒乓球所有技术中难度系数最高的技术,由于主动权在对方手中,处理是否得当和能否将被动转为主动是得分的关键。特别是在大型比赛中随着运动员技术的全面发展对运动员的发球、接发球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马龙是当今乒坛最具实力的横板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的运动员,技术全面、特长突出且无明显漏洞。曾获得2003年的世青赛男团冠军、2007年科威特公开赛男单冠军等辉煌成绩,但其反手接发球技战术上仍有漏洞。在2014年世界杯男单决赛中,在决胜局的最后时刻反手接发球失误最终无缘冠军。笔者通过对马龙反手接发球技战术分析揭示其特点,总结出不足,为今后的比赛和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马龙在2014年世界杯男单决赛中的反手接发球技战术。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从各类学术期刊中搜索阅读整理有关的各种信息和资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录像观察法 回放2014世界杯男单决赛录像并记录了比赛中的重要数据。1.2.3 数理统计法 获得数据采用常规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接发球技术与对手的发球质量和落点息息相关。所以,本研究将从对手的发球技术和马龙的接发球技术2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其他接发球暂不统计,只统计反手接发球技术。

2.1 马龙与张继科在第1局比赛中反手接发球技战术的分析

在第1局的比赛中,马龙以11:8战胜张继科。由表1可知,张继科发马龙反手位的次数共计4次,其中近台3次,远台1次,逆上旋转占了3次。所以,从决赛的第1局开始,张继科就比较鲜明地展现了自己的发球特长和优势,以逆向旋转发球为主,但是旋转变化较为单一,侧下只占了1次。所以,整体来看,第1局张继科发球对马龙的威胁不大。对马龙反手接发球来看,由于对手发球威胁较小,在判断发球旋转和落点上减轻了压力。在接3次逆上发球中有2次用了快弹和轻拉为主的进攻性技术、1次摆短的控制性技术;在处理侧下旋转时,马龙也采用了台外拉的进攻型技术,4次接发球中,快弹和台外拉胜而摆短和轻拉输球。从胜负结果分析来看,进攻性技术胜而控制型技术为负,说明在对手相持技术与自己实力悬殊不大时如果不能在接发球给对手施加压力则很难得分。

表1 第1局张继科发反手位主要技术及马龙反手接发球技术胜负一览表

2.2 马龙与张继科在第2局比赛中反手接发球技战术的分析

第2局比赛马龙4:11输给了张继科。在第2局的比赛中,张继科发马龙反手位次数低至3次,发球特点仍然以逆向旋转为主在旋转方面张继科由第1局的上旋为主。全部改为下旋;在落点方面,张继科也由单一的左右台加了中台。在第2局中,张继科发反手位的次数甚少,仅为3次且以下旋为主,虽然次数减少,但是与第1局相比在旋转和落点上都增加了难度。所以,马龙2次采用了以搓球为主的控制性技术,1次扭拉。从胜负情况来看,进攻型技术得分,控制性技术1胜1负。从第2局马龙的反手接发球技术运用来看,当对手增加了发球难度,马龙运用进攻型技术的次数明显减少,且在中台的发球也会采用反手搓球过度。这表明当对手增加了发球难度,马龙便会采用控制性技术来保证接发球的命中率,但不利于在第二板的衔接中发挥相持优势,因此很难得分。

2.3 马龙与张继科在第3局比赛中反手接发球技战术的分析

第3局比赛,马龙11:13输给了张继科。由表2可知,在第3局的比赛中张继科发马龙反手位的次数多达6次,逆向旋转仍然占主要位置达到了4次,但与前2局相比又增加了2次普通发球。落点方面,2次远台、4次近台;在旋转方面,本局张继科以上旋为主共发了5次,而下旋低至1次。分析张继科在本局的发球,虽然发反手位的次数与前2局相比大大增加,但在旋转方面却几乎没有变化,以威胁性较低的上旋为主,为马龙在接发球时发挥进攻性技术增加了机会。分析马龙的接发球技术可知,挑打、挑拉、台外拉为主的进攻性技术各占2次。在胜负方面3胜3负可知,马龙在运用反手接发球技术时,会随着对手发球质量的高低而改变,当对手发球质量低时,马龙果断勇于采用进攻型技术为接下来的相持减轻压力。但从胜负方面来看,马龙虽然采用进攻性技术,但是得分率并没有达到100%,说明进攻技术质量的高低也会影响得分率。从本局最后2个接发球中马龙在2个完全相同的接发球上连续失分可知,马龙在关键时刻处理接发球时,变化较少缺乏变换意识。

2.4 马龙与张继科在第4~第6局比赛中反手接发球技战术的分析

由于第4局和第5局中,马龙没有采用反手接发球技术,所以对此2局不再统计。第6局比赛,马龙5:11输给了张继科。在第6局比赛中张继科仅发了1次反手位发球,运用了逆向旋转为下旋威胁性比较大。而马龙采用了近台搓球的控制性接发球技术但没有得分。马龙此接发球更能展现本人接发球特点,对手发球旋转有威胁时几乎不会采用进攻性技术,在采用控制性技术保证命中率的前提下靠相持技术得分,但是对手相持技术与自己悬殊不大时得分率则较低。

2.5 马龙与张继科在第7局比赛中反手接发球技战术的分析

第7局比赛,马龙10:12输给了张继科。在第7局的比赛中,张继科仅发了1次反手位,继续以逆向旋转为主。但是发了上旋为马龙采取进攻型技术提供了机会。马龙在接发球时判断准确,果断采取了近台挑打的进攻性技术,但是却直接接发球失误,导致输掉了整场比赛。这说明,马龙判断旋转准确,在接发球时能根据对手的发球质量而采取相应战术。但是由于进攻性技术不娴熟而在关键时刻失误率较高,从而影响比赛结果。

2.6 马龙反手接发球在整场比赛中的使用情况分析

由表3可知,马龙的反手接发球主要技术以扭拉、挑打、摆短、搓球和台外拉为主。其中挑打技术用了5个,占反手总运用数量的42%。摆短和搓球用了4次占反手总运用量的33%。可见,张继科具有威胁的发球技术直接导致马龙在整场比赛的接发球上大大降低了以台外拉和扭拉等进攻型技术的运用率。大大增加了摆短和搓球为主的控制性技术。此外,从挑打为40%,摆短和搓球为25%的成功率可知,马龙的控制性技术在面对像张继科这样技术全面,发球和反手杀伤力较高的选手时得分率是很低的,而整场比赛中扭拉和台外拉分别使用了1次和3次,数量虽少,成功率却高达100%和67%可见,进攻型技术对马龙来讲是主要的得分途径。结合整场比赛来看,马龙在接发球上失分率还是比较高,原因在于张继科发球旋转强,直接消弱了马龙的接发球质量,使马龙正反手衔接快速度高的特长发挥不出来,使张继科在主动上手上抢占了先机,在比赛的决胜局中最后的赛点,张继科发马龙反手位逆上,虽然威胁小于逆下且马龙判断准确采用了挑打战术却直接接发球失误导致整场比赛的失败。由此可知,马龙反手接发球技术并不熟练,在关键时刻会成为主要的失分点。在与张继科的这场比赛中,马龙的反手接发球技术较为稳定。

表2 第3局张继科发反手位主要技术及马龙反手接发球技术胜负一览表

表3 马龙反手接发球主要技术使用率及成功率一览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优点 马龙的反手接发球技术会随着对手发球的质量高低而调整,当对手发球质量高时马龙会采取控制性技术而质量低没有较高威胁时,马龙会直接采取台外拉台内扭拉等进攻性技术。可见,马龙的反手接发球技术全面以控制性技术为主,其目的是控制对手,制造自己主动上手抢占进攻先机,从而发挥自己相持衔接快速度快的战术。

3.1.2 缺点 虽然马龙反手接发球技术运用十分丰富,却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特长,甚至过分依赖自己相持的特长,过少使用进攻型技术,直接导致马龙在反手接发球上得分甚少,威胁性低。在遇到像张继科这样强劲的对手时,没有威胁的反手接发球,使马龙相持中的优势大大降低,最终会导致整场比赛的失败。在比赛赛点这样的关键时刻,马龙反手接发球技术的不娴熟等缺点也会暴漏得非常明显。

3.2 建 议

经过对马龙的反手接发球优缺点分析,优点应继续保持,缺点应及时改进。具体有以下建议:马龙的反手接发球,应加强多球训练,养成积极上手,比较固定的接发球技术,并应以进攻性技术为主,从而降低对手的进攻威胁,为接发球后的相持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接发球出球后的落点应多变,为了更快地提高马龙反手接发球进攻性技术的发挥,在素质训练中,可加强马龙前臂、手腕的力量练习。

[ 1 ]王飞.优秀乒乓球横拍选手马龙和张继科接发球技战术分析[ J ].运动,2014(1).

[ 2 ]唐建军 . 乒乓球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 3 ]陈 超.杨游游广州亚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接发球技战术分析[ 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6).

[ 4 ]李今亮.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判断的思维活动特征[ 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22.

[ 5 ]吴焕群,张晓蓬.乒乓球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G846

A

1674-151X(2016)12-013-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3.007

投稿日期:2016-11-01

李冬阳(1992—),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乒乓球。

猜你喜欢
控制性张继科接发球
云南大临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 大邦五隧道顺利贯通
樊振东和林高远乒乓球接发球技术比较分析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网瘾少年”张继科看房看到打哈欠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