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部分运动学参数对比研究

2016-04-11 07:56马芷筠
运动 2016年23期
关键词:运动学显著性角度

马芷筠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理论与方法探索

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部分运动学参数对比研究

马芷筠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与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2015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项目决赛前8名运动员助跑最后阶段到起跳技术环节中的运动学参数。研究发现,我国运动员在踏板速度、腾起速度与腾起角度方面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也是我们男子跳远项目崛起的决定性因素。此外,指出了我国运动员高兴龙与李金哲下一步改进和提高个人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跳远成绩;因素差异;影响

随着2014年李金哲跳出的8.47m打破1997年劳剑锋创造的8.40m的全国纪录,我国跳远与世界优秀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特别是2015年以来,我国已涌现出多位成绩超8m的优秀运动员。跳远作为速度力量型的项目,动作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落地4个阶段,大量的前人研究及不断的实践发现,影响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在于助跑的速度及起跳的技术,并且科研人员分析运动员的技术参数时也集中在助跑的倒2步、踏板的精准度及起跳阶段的运动学参数。所以,本研究也试图从这几个方面来分别对比国内外优秀运动员之间的差距,以期为国内教练员运动员提供实践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查阅图书馆阅度近10年内有关国内外跳远运动技术现状,查询到世界纪录保持者鲍威尔和刘易斯跳出8.95m和8.91m的关键运动技术参数,通过国际田联官网站查找最新男子跳远项目决赛的运动生物力学技术分析报告,通过以上途径获取运动员在助跑起跳过程中的技术参数,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数据。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获得平均数、标准差、相关性及显著性等结果进行分析,为理论提供依据。

1.2.3 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国内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技术参数对比分析,结合数理统计结果,进行逻辑分析与归纳总结,找出我国技术水平的优缺点,并对今后跳远项目发展做出客观建议及改进措施。

表1 2015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前8名步长参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助跑阶段运动学参数对比

2.1.1 助跑最后2步的步长比较 通过表1可以发现,前8名运动员除李金哲外,其他人最后2步步长均表现为“大—小”的特征,即为倒2步步长大,倒1步步长缩短。统计显示,前8名运动员最后2步步长变化差值为0.29±0.18m(13.5%),这种变化为快速进入起跳阶段做好准备。目前,有较多的研究和实践对跳远最后2步的步长呈“大—小”特征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但是最后2步步长变化的合理差值目前还没有定论。有研究结果显示,最后2步步长变化大致存现以下几个区间:10~15cm、10~20cm、30~40cm,其变化

本文以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部分运动学参数对比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项目决赛前8名运动员为观察对象,观察对象均属国际高水平运动员,相关运动学数据由国际田联官网和国家体科所科研团队获取。研究对象及相关数据真实可靠,能够满足本研究的需要。范围在3.40%~17.70%之间。此外,我们看到李金哲在倒2步时,步长为2.31m,与其他选手的步长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李金哲的倒1步步长为2.38m,与其他选手2.17m左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那么研究说明,已经达到世界优秀水平的李金哲则应主要考虑缩小最后一步步长,或许更利于起跳与技术水平的发挥。

2.1.2 助跑最后2步速度比较 跳远项目对于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有着绝对的要求,许多优秀跳远运动员都是百米项目出身,跳远运动员成绩与运动员的100m跑成绩具有直接联系。有研究显示。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5。从表2可以发现,前8名选手的共同特征就是具有突出的速度水平,如冠军拉瑟福德最后2步的均速高达10.87m/s,前8名的平均速度已达到了10.61m/s。因此,可以说良好的速度水平是取得好成绩的最关键因素。统计显示,我国的3名运动员最后2步的平均速度水平和其他国外5名运动员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也充分说明我国3名运动员能够在主场决赛中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进行分庭抗衡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涌现出多名超过8m成绩的优秀跳远运动员,这也主要在于训练理念上更加注重绝对速度训练的结果,可以说发展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是提升跳远运动成绩的必由之路。

2.2 起跳阶段运动学参数对比

2.2.1 起跳速度比较 运动员的踏板速度、离板速度、腾起初速度、腾起角度等几项运动学参数对研究起跳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跳远运动员腾起的初速度是由运动员踏板腾起时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决定的,跳远运动员的水平速度向垂直速度转化的合理程度,直接影响着跳远运动员跳远成绩的好坏。通过资料了解到,运动员踏板瞬间的水平速度与其跳远的成绩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1,也就是说运动员踏板水平速度越快,跳远成绩也就越好。

从表3可以看出,在离板垂直速度方面,除我国运动员高兴龙和李金哲外,其余运动员的离板垂直速度处于3.50m/s左右或以上水平,平均速度为3.54m/s。值得注意的是,高兴龙和李金哲的离板瞬间水平速度却是所有运动员中最快的2位。由此可见,水平速度、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度三者是内在统一的。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自身特点,将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比例分布在一定的合理区间内,以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起跳技术。

表2 2015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前8名速度参数

表3 2015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前8名起跳阶段技术参数

表4 刘易斯8.91m和鲍威尔8.95m的关键运动学参数

2.2.2 起跳角度比较 前苏联的哈罗伊通过研究认为,跳远运动员最佳的跳远腾起角在22°~24°;《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中指出:优秀的跳远运动员腾起角度应在18°~24°左右。日本的三浦在研究中发现,跳远运动员的成绩突破8m及其以上,他腾起的角度应控制在19°~22°。相关资料也表明,目前世界优秀水平都控制在22°左右。我们从表3可以看到,在腾起角度方面,同样是除高兴龙和李金哲外,其他运动员的腾起角度均高于20°,平均值为21.34°。但在均值方面,国内3名运动员和国外的五名运动员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对比表4可以发现,我国优秀运动员与成绩在8.90m上的世界顶尖运动员相比,在助跑水平速度方面还有差距,在起跳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度方面也存在差异。从个体来看,高兴龙与李金哲的起跳角度偏小,下一步要想取得成绩的突破,也许提高垂直速度和起跳角度是一个突破的方向和路径。从我国目前的训练水平和条件来看,如果想从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和绝对速度上进行大幅度的提高,难度还是相当大的。那么,在国内跳远选手和世界优秀跳远选手相比在腾起初速度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如果适当增大腾起角度来提高跳远成绩也许会更有可能取得突破。

3 结 论

3.1 从本文研究结果来看,国内跳远水平与世界优秀跳远水平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其中在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腾起的垂直速度和起跳角度方面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已没有显著性差异。

3.2 王嘉男的相关运动学参数趋向更加合理。高兴龙与李金哲的能力与成绩均已达到世界优秀水平,这2位运动员应在起跳垂直速度和起跳角度上寻求突破。另外,建议李金哲还应缩小最后一步的步长,为最后的起跳做好充分准备,这可能是增加起跳垂直速度和起跳角度的一种有效方式。

3.3 超强的助跑速度是优秀跳远运动员能否取得优异跳远成绩的关键性因素,对国内运动员提高成绩的建议是继续保持和提高助跑速度与腾起角度,通过发展爆发力和快速力量等专门性练习来完善跳远的专项力量。

[ 1 ]杨小坚.国内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跳远技术特征的比较研究[ J ].安徽体育科技,2003(2):6-7.

[ 2 ]王海明.影响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的踏跳因素分析[ J ].中国体育教练员,2002(3):16-17.

[ 3 ]苑廷刚,李爱东,郑富强,等. 2014年北京国际田联挑战赛男子跳远运动员李金哲关键运动技术研究[ J ].中国体育科技,2014(6):29-35.

[ 4 ]王秀香,铁任.对影响我国优秀运动员起跳垂直速度的因素分析[ J ].浙江体育科学,2002,24(2):34-35.

G823.3

A

1674-151X(2016)12-033-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3.017

投稿日期:2016-11-01

马芷筠,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运动学显著性角度
轿车前后悬架运动学仿真分析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速度轮滑直道双蹬技术的运动学特征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
基于运动学特征的新型滑板对速滑蹬冰动作模拟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