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乒乓球裁判运动科研动态的分析
——以CNKI1996—2016年间公开发表文献为例

2016-04-11 07:56
运动 2016年23期
关键词:裁判员裁判乒乓球

冯 维

(江苏警官学院警察体育教研部,江苏 南京 210031)

实验与调查

我国乒乓球裁判运动科研动态的分析
——以CNKI1996—2016年间公开发表文献为例

冯 维

(江苏警官学院警察体育教研部,江苏 南京 210031)

本文对1996—2016年我国乒乓球裁判运动科研论文按照发表时间、研究方法、职业职称、科研合作、地域分布、研究主题等6个方面进行了分类数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20多年来我国乒乓球裁判运动科研论文成果总量较少、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者之间缺乏合作、研究内容较为集中、第1作者职称、区域分布均呈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

乒乓球裁判运动;期刊;科研成果;科研现状

乒乓球被誉为中国的国球,是我国众多竞技项目中最为典型的优势项目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乒坛保持优势长达60 多年。乒乓球运动项目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比赛,而在比赛中裁判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既是比赛成绩的裁定者,也是比赛的制定者。目前,我国许多专家学者着力于乒乓球运动的科学研究,却很少关注裁判运动的理论研究。本文通过统计和分析1996—2016年期间中国知网(CNKI)上关于乒乓球裁判运动研究的39篇文献,旨在揭示我国乒乓球裁判运动科学研究的特点、规律,指出乒乓球裁判运动科研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措施, 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乒乓球裁判运动的科研水平。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统计和分析1996—2016年期间中国知网(CNKI)上关于乒乓球裁判运动研究的39篇文献,按照发表时间、研究方法、职业职称、地域分布、科研合作、研究主题等6个方面进行了分类数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20年乒乓球裁判运动科研论文发表时间分布

1996—2000年关于乒乓球裁判运动科研论文年均1篇,关注于此的科研人员不多。2000—2007年平均每年2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乒乓球运动,裁判活动也随之增多。从2008年至今,处于不稳定的上升趋势,2014年数量最多,江苏地区涌现大量文章,赛事活动刺激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裁判活动,科研工作随之开展,各个研究领域都有涉猎,科研成果有所增加,乒乓球裁判运动的文章数量与乒乓球比赛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2001—2004年4年间无1篇相关论文,看不出有逐步上升的趋势。总体来说,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图1)

图1 20年乒乓球裁判运动科研论文发表时间分布

2.2 研究方法的运用

1996—2016年国内公开出版的期刊中发表的有关乒乓球裁判运动的文章运用最多的方法是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3种方法,但这些常用的科研方法多数是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方法较少,缺少多样化。说明乒乓球裁判运动科研论文中科研方法的运用比较单一。

2.3 第1作者职业职称的分布

由表1可知,39篇文章中,作者的职业绝大多数是高校教师,占总的90%,学生占总的10%,这是因为乒乓球裁判员队伍中大多是高校教师,且作为教师本身需要承担相应的科研任务。教师队伍中职称分布还有明显不同,助教占总的10.2%;讲师占总的66%;副教授占总的10.2%;正教授只有1位,占总的2.6%。

2.4 第1作者的地域分布

在39篇文献中,从作者地域分布来看,中部地区占总数的43.6%,东部地区占总数的35.9%。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更多的经济条件举办体育赛事,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均占总数的7.7%,西南地区占总数的5.1%。根据统计,北京、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高校数量多、赛事举办次数多的情况下,研究成果却依然很少,这一点值得参与乒乓球裁判运动的有关人士深思。从统计中可以看出,我国乒乓球裁判运动科研论文第1作者地区分布具有较大差异,这与区域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乒乓球项目的竞技水平、乒乓球赛事活动发展速度和大众化程度密切相关。

2.5 科研合作情况统计

科研合作是科研工作者为了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或实现各自的科研目标而进行的协同互助的科学活动。没有科研合作,就不可能有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更不可能有高质量科研成果的产出。研究表明,在39篇论文中,28 篇论文是独立作者,占71.8%;2位作者合作完成的论文篇数是10篇,占25.6%;3位以上(包括3位)作者完成的篇数仅有1篇,占2.6%。从数据可以看出,乒乓球裁判方面的科研合作较少,这也是导致内容单一、角度不够新颖的原因之一。影响乒乓球裁判运动科研合作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所需研究的内容本身只要通过文献查阅以及文献整理的方法即可进行研究;第二,研究方法大多是定量分析方法,操作起来较为简易,因此可以单独完成;第三,我国用于乒乓球裁判运动的科研经费较少,给合作科研带来诸多不便;第四,现阶段的科研政策要求,如要进行职称评定,则署名在第2位以后的作者均无任何作用,在科研工作量统计上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许多教师不希望和他人合作,尽量独立完成;第五,科学研究工作者合作意识较为淡薄。

2.6 研究主题由表2可以看出,20年来我国乒乓球裁判运动科研内容的情况,4大领域是研究的主攻方向:乒乓球裁判员的业务水平、如何培养高校学生成为裁判员的主力军、某个地区乒乓球裁判员队伍现状、各个级别裁判员队伍情况等。科研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裁判业务水平上,关于乒乓球裁判员级别的分析所占比例最少。

2.6.1 某地区乒乓球裁判员队伍的状况方面 由表2可知,20年来发表在期刊上关于某地区乒乓球裁判员队伍的状况的论文为8篇,占总量的20.5%。这个领域的科学研究有助于通过对该地区乒乓球裁判员队伍的全面了解,分析其影响裁判员发展的因素,为加强裁判员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6.2 高校培养乒乓球裁判未来人才方面 从表2中可以看出,关于高校培养乒乓球裁判员的文章共发表10篇,占总数的25.6%。中国是世界乒乓球强国,大学生乒乓球裁判员是我国裁判员队伍的储备力量、裁判梯队的基础和后备人才库。随着我国乒乓球裁判员队伍执裁水平的提高,培养和储备一支高、精、尖的大学生裁判队伍势在必行,也是今后我国在裁判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前瞻性的趋势所在。

2.6.3 我国乒乓球各级别裁判员现状方面 由表2可知,关于我国乒乓球各级别裁判员现状的论文为2篇,占总量的5.1%。通过对不同级别乒乓球裁判员的分析研究,可以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方面探索出一条合理、可行的路径,从而为我国乒乓球项目的裁判员进阶制度、培养模式的完善提供政策建议。同时,通过研究为各等级裁判的培训、考核等各个环节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这对于乒乓球裁判员人才选拔机制来说,是极大的帮助。

2.6.4 如何发展我国乒乓球裁判员业务水平方面 由表2可以看出,关于业务水平提高方面的科学研究文献共19篇,占总量的48.8%。这说明该方面是科研人员们主攻的方向。其中乒乓球竞赛规则的演变及发展趋势论文5篇,对比赛规则进行深度解读以及对未来变化趋势的分析,有利于裁判员提高裁判理论水平,也促进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关于乒乓球裁判员的临场执裁经验及执裁艺术性的文献分别是5篇和4篇,乒乓球运动中,裁判员是一场比赛的组织者和指挥者。裁判员临场执裁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一场乃至一次比赛的公正性、连续性和观赏性。因此对裁判员的临场执行裁判水平的研究势在必行。在已发表关于乒乓球裁判运动业务类的科研论文中,有5篇论文研究内容较为零散,研究不够深入,目前难以形成一定的研究方向。

表1 第1作者职业职称

表2 关于乒乓球裁判运动文献的研究主题统计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发表在体育类核心期刊的数量需要增加,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的多少,就表明我国乒乓球裁判运动的动态越明确。因此,我国乒乓球裁判运动科研论文的质量与研究深度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1.2 乒乓球裁判运动科研方法较为单一,且论文中所运用的方法大多相似,研究方法多样性体现不出。

3.1.3 我国乒乓球裁判运动科研队伍中,力量集中在高等院校以及体育院校中。科研人员大都以副教授和讲师为主力,正高职称科研人员较少。

3.1.4 乒乓球裁判运动科研论文作者的地域分布不均衡,相比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以及东北部的科研力量较为薄弱。应注重发展这些地区的科学研究水平。

3.2 建 议

3.2.1 乒乓球裁判运动可研究方法种类繁多,但目前我国乒乓球裁判运动科研的内容偏少,分布不均。研究人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发展更广的领域,利用发散性思维,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的层次进行研究。

3.2.2 乒乓球裁判运动科研论文的合作主要以相似专业共同合作为主,跨专业跨学科之间的合作甚少。乒乓球裁判运动科研应重视向交叉学科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乒乓球协会等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乒乓球裁判运动科研人员的关注和不同战线上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

3.2.3 加大对乒乓球裁判运动科研工作者的范围,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从不同角度和观点来为科研做点贡献。让更多领域对乒乓球裁判运动感兴趣的人参与到科学研究中,通过比赛,增加彼此交流的机会,让各种思想相互碰撞,这无疑是对乒乓球裁判运动科研发展极为有利的。

3.2.4 加大对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科学研究水平,多交流,多互动。

[ 1 ]曹烃.体育科研论文合著状况分析——基于知识图谱的CSSCI文献计量分析[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9):22.

[ 2 ]马樟生,朱国华.对我国1994——2000年中文体育类部分期刊足球运动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 J ].中国体育科技,2002(1):8.

[ 3 ]张迪.成都市普通高校乒乓球学生裁判的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 4 ]杜力平.我国国际乒乓球裁判员队伍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J ].中国体育科技,2014(1):8.

[ 5 ]孙国友.乒乓球裁判员临场艺术的研究[ J ].四川体育科学,2012(3):26.

[ 6 ]梅志中.谈乒乓球裁判技能的培养[ J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2):9.

G846

A

1674-151X(2016)12-062-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3.031

投稿日期:2016-11-04

冯维,助教。研究方向:乒乓球。

猜你喜欢
裁判员裁判乒乓球
乒乓球悬浮术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我国高水平女足裁判员培训现状调查
足球总体改革背景下德阳市足球裁判员队伍发展研究
乒乓球与大铁球
乡村篮球裁判员现状与发展对策
——以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大安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