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乒乓球课程学力情况调研与分析
——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6-04-11 07:56
运动 2016年23期
关键词:学力乒乓球选项

刘 娜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4)

高职院校学生乒乓球课程学力情况调研与分析
——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刘 娜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据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对该校学生对乒乓球课的认知、学习情况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得出高职院校学生乒乓球课程的学力情况,以期为高职院校乒乓球课程的开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高职院校;乒乓球课程;学力情况

作为中国的“国球”,乒乓球运动长期以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和关注。目前,我国各级教育部门已将乒乓球运动作为体育课的基本内容列入了教育计划,乒乓球教学日益成为了全国各大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乒乓球兴趣,培养学生身体灵敏性以及机智等品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响应国家教育部号召,自2010年起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开设乒乓球选项课,培养学生有关乒乓球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以及参赛能力,并在基本技术、战术能力的培养基础上,选择性地进行一些专项练习,提高学习者对乒乓球对技战术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本文探究了高职院校学生对乒乓球课程的兴趣度、学习情况及教学效果等,通过对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乒乓球课程学习前后对乒乓球活动的认知情况,以及经过学习后的学习情况和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乒乓球课程的学力情况,以期发现该课程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达到改进乒乓球教学策略,提升乒乓球课程实效性的目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普遍实行“普修+选项”的教学模式,将体育课划分为基础体育课和选项体育课两大部分,基础体育课为普修,选项体育课由学生按照个人兴趣进行选择。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它属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此次调研选取该学校作为调研对象,对入校以来学习乒乓球课程的66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分别对该组学生在刚入校还未进行课程学习时、经过一学年普修课学习后,以及第3学期进行了选项课学习后的学力情况进行了跟踪问卷调查。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阅读了有关乒乓球课程方面的书籍,并在中国知网(CNKI)上,搜索查阅了相关文献;调查问卷法,根据调研需要设计问卷,并进行了3次问卷调查;访谈法,根据研究需要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从而对问卷分析进行有益补充;数据分析法,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后并统计分析,作为研究的数据支持;逻辑分析法,通过将搜集来的文献资料和数据研究进行统一的分析和整理,最终得出研究结论和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问卷包含20道题项,分别涉及学生对我国乒乓球整体基本情况的了解,学生对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的认识,学生对乒乓球专业技术、技能的了解,学生对学校开设乒乓球课的认识,以及自我期盼和认识等多个方面,3次调查各发放问卷66份,第1次问卷共收回63份,第2次、第3次问卷各收回65份,均为有效问卷。第1次调查使用问卷一,第2次、第3次调查分别使用问卷二。2份问卷1~14题大致相同,均是关于乒乓球的一些相关理论及专业知识和认识的选题;15~20题根据不同调查对象做了调整,问卷一多为期盼类题目, 问卷二多为反馈类题目。选项划分“完全同意”“同意”“说不清”“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5项。

2.1 高职院校学生对乒乓球相关知识以及课程整体认识的情况

为有一个基本全面的了解,我们将20道题项3次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来探究学生对乒乓球相关知识以及乒乓球选修课整体认识的差别。首先做了选项合并,完全同意+同意=同意,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同意,忽略“不清楚”选项,表中所列数据均为“同意”选项结果的百分比,其中第14题为反向选择题,在统计时做了选项置换。Q1指对一年级刚入学还未进行过乒乓球课程学习的学生的问卷调查(使用问卷一),Q2指该组学生在通过了第1学年普修课中的乒乓球课程学习后的第2次问卷调查(使用问卷二),Q3 指对该组学生中选择并通过第3学期乒乓球选项课后,进行的第3次问卷调查(使用问卷二)。

从表1可以看出,同意度上学生在先后3次问卷中,在第1题“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第2题“我对我国乒乓球成绩‘独揽天下’深感自豪”,保持几乎相同比例的“同意”态度,同时发现Q2和Q3在对多数题目的认知变化波动不大。而在第3、第4、第7、第8题上,Q1与Q2和Q3出现了较大差异。其中,第3题为“我十分了解我国乒乓球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第4题为“我对现行的乒乓球比赛规则有了全面的了解”,第7题为“我对乒乓球的技战术有了深入的研究”,第8题为“我认为乒乓球训练没有最佳年龄期”,统计结果中不同的百分比充分表明学生在学习乒乓球课程前后对乒乓球运动的了解和认知发生了变化,较还未进行体育课乒乓球课程学习的同学而言,学习后的高职学生对乒乓球的认识显然更加深入、全面。

2.2 高职院校学生乒乓球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

学习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发展程度和最后的成绩,学生在乒乓球活动中融入相应的感情色彩和运动嗜好,能够对学生学习乒乓球起到很好的作用。鉴于原始问卷所涉及的20个变量所测内容有重复情况,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Q1KMO=0.629,Q2KMO=0.514,符合因子分析条件。笔者从学生体育课成绩与问卷涉及的多种变量的相关性入手,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各变量与学生体育课成绩之间相关性的研究。

由于问卷的重复性,我们首先对两问卷之间的共享变量做了差异性分析,发现两问卷共享变量之间无差异(Z =-0.906,P=0.365)由于第一次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是刚刚入学、还未进行过乒乓球体育课程学习的学生,所以该部分数据分析只涉及到第2次、第3次发放的调查问卷。我们首先通过因子分析将20道题项归于5个因子变量:(1)对乒乓球技战术理论的关注;(2)开设乒乓球选项课必要性的认识;(3)对乒乓球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的认识;(4)对自己乒乓球技术的认识和期望;(5)对乒乓球赛事的关注。在确定了因子变量的基础上,接着通过统计软件SPSS分析了学生乒乓球选项课成绩与各因子变量之间相关性(表2)。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学生对乒乓球课程的学习态度和重视程度,对该课程的学习成绩有影响作用。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的乒乓球选项课成绩与“对开设乒乓球选修课必要性的认识”呈显著正相关(r=0.207,P<0.01),即学生成绩越高,越觉得有必要开设乒乓球选修课。这一数据充分表明,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需要运用良好有效的方式和技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真正体会到乒乓球运动的有利因素,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

表1 3次问卷各选题“同意”项百分比对比情况

表2 学生乒乓球选项课成绩与问卷变量之间相关性

2.3 高职院校学生对学校体育课中乒乓球课程的满意程度

通过表1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在Q2与Q3中,对第15题“我对自己的乒乓球课程成绩十分满意”的调查中,学生先后有63%和65%的同意度,这一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在学校乒乓球课的成绩持有肯定态度,这也表明学生对学校的乒乓球课程教学的认可程度。另外,在Q2和Q3调查中学生对第20题“我以后会经常参加乒乓球活动和比赛”的同意度分别达到了74%和75%,侧面反映出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即学校通过课堂中专业的乒乓球课程教授,使学生具备了相应的乒乓球技术、技能和参赛能力等,同时还培养和提升了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自信心和兴趣度。

Q2和Q3中对第16题“我觉得自己在乒乓球技术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2次的同意人数分别为91% 和85%,这一数据能够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选修课学习,大部分原来对乒乓球认识不够了解和喜欢的学生开始对乒乓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有了对自我潜能的积极肯定意识,也说明乒乓球课程的开设调动了学生学习乒乓球运动的积极主动性,这也是我们开设此门课程的主要目的。经过进一步的访谈,我了解到未表示“同意”的学生中,一部分最初是本着对乒乓球的喜爱选修的,但由于有的学生在乒乓球运动方面的悟性及协调性方面并不理想,从而产生挫败心理;另一部分是本着单纯为达到体育课考试成绩合格的目的而选择乒乓球课程,所以在积极主动性方面不如真正喜爱此项运动的同学,因此成绩不够理想,认为提升空间不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大部分学生对作为“国球”的乒乓球的相关知识和信息都有了解,但通过学校相关体育教师对乒乓球课程的教授后,学生对乒乓球的基本理论、技战术及打法等有了更客观和全面的认识。通过课堂学习,原本对乒乓球相关知识有一知半解的同学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了解,原本没接触过乒乓球的同学大多都培养出了浓厚兴趣。

3.1.2 乒乓球课程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重视程度对该课程的学习成绩及实效性有显著影响,二者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部分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缺乏悟性及协调性等问题,我们必须细心疏导,给予相应指导、帮助。

3.1.3 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乒乓球课程成绩较为满意,经过专业教师对乒乓球理论的讲解和技战术的示范,大多数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许多同学表示,课程结束后他们已具有一定的参赛能力,并且能够积极参加班级或学校组织的乒乓球活动和比赛。

3.2 建 议

3.2.1 加强该学科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本文调研得出,接受调查的高职学生几乎都希望能够在乒乓球课的课程学习中,受到专业教师的教授和指导,从而使自身掌握一些乒乓球的专业技术,使自己的技术水平得到提升。良好的师资力量是进行乒乓球教学的有利保障,因而要加强该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培养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并吸收新鲜血液。

3.2.2 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端正的学习态度是积极主动学习的保障,这是提升学生学力的主观因素。因而,我们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运用良好有效的方式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真正体会到乒乓球运动的有利因素,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此外,在乒乓球教学的考核中要采用综合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程度、课堂表现等添入评价范围。

3.2.3 加强组织课外活动 学校应当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乒乓球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课外进行有秩序、有组织的乒乓球锻炼,这是提高该课程学生学力的重要途径。这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还充实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此外,这还是对乒乓球课程的有力宣传,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乒乓球运动和乒乓球课程的学习中来。

3.2.4 改进乒乓球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本文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学生乒乓球课程的考试成绩与“对乒乓球技战术理论的了解和认识”呈负相关,这表明部分学生片面重视对理论教学的关注度不够。而事实上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全面掌握乒乓球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 1 ]李村.论乒乓球健身与终身锻炼的价值取向[ 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2(4):16.

[ 2 ]汪百祥.普通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探析[ J ].体育世界学术,2008(4):29-30.

[ 3 ]薛波波.山西省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 D ].太原:山西大学,2011.

G846

A

1674-151X(2016)12-140-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3.071

投稿日期:2016-10-27

刘娜(1987—),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学力乒乓球选项
乒乓球悬浮术
小学生数学隐性学力的提升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学历与学力
跟踪导练(四)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乒乓球与大铁球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