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意象把握情感——例谈高一学生如何鉴赏诗歌

2016-04-11 02:44段香转
青苹果 2016年7期
关键词:李清照意境意象

段香转

分析意象把握情感——例谈高一学生如何鉴赏诗歌

段香转

高一学生在进行语文学科的学习时,普遍认为诗歌鉴赏题比较棘手,甚至有些学生读不懂诗歌。究其原因,其实是这些学生还没有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诗歌鉴赏的能力还存在欠缺,尤其是没有建立诗歌的核心思想:意象。诗歌是通过意象来创设意境的,在展示出奇妙的美学效果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传达着作者的情感。本文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诗歌为例,从分析诗歌的意象着手,探究诗人的情感。

一、分析意象,要超越理性思维中的物象

诗歌鉴赏要以“意”取胜,学生需超越理科的实证主义思想,也就是要跳出现实中所谓的真实,因为诗歌的真实不仅仅是符合事理,更是用意象营造出来的意趣。此番意趣既有中华千百年文化的内涵,又有诗人极具个性的心境。

如《采薇》中的“杨柳依依”一句,杨柳是意象,若换作梨树、枣树等就不是意象,也就无法传达出士兵对家乡的留恋之情。

作为承载了作者情感的意象,读来也是充满情趣的。学生在读《声声慢》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一句时,会加入自己的理解:酒是低度的,理由很简单——李清照是女子,她不会喝烈酒的!也有学生认为是劣质酒,因为那时候的李清照颠沛流离,家产尽失,根本没钱买好酒。其实,这些都不是诗歌鉴赏的思想。我们应该从诗歌鉴赏的核心思想,即“意”与“情”去理解“淡酒”——当时,风急天冷,李清照在国破家亡之时心境寒冷,即使是再浓的酒也消不了内心的愁情。与浓愁相比,酒自然就是“淡酒”了!

意象往往具有诗人在特定环境和心境下的个体感受,切不可平常化之。杜甫的《登高》一诗对此作了很好的说明。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一句,便是诗人大胆地发挥了自己的思维创造性。有的学生可能会想:难道他不怕有人误以为是木头从天而降吗?而诗人杜甫却可以突破定式,创造出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于是,后来的人才可以津津乐道于诗人创设的独特意境,再读时,甚至会联想到树干的颜色,一定是秋意渐浓时的枯黄色,给人以沉重和空寂、阔远和宏大并存的感受。这时候,诗人老年多病的形象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便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待我们再去感受、拿捏之时,只觉意蕴深远,感慨万千。

二、意象往往不是单一的,意脉才能完整地展示诗人的情感

很多情况下,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群落性的、整体性的。而意象的整体之美,并不是意象的总和,而往往是意象群落之间的有机结构。例如,“枯藤”、“老树”、“昏鸦”本来是分散的,之所以能够统一为有机的整体,就是因为其中有一种“意”的脉络。

在古典的抒情作品中,意就是情,情的特点则是动,故汉语有动情、触动、心动之说。《诗大序》曰:“情动于中”,也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所说的情感要动,而且要在动中把意象贯穿起来,便是意境,在古典诗话中,也叫“意绪”或者“意脉”。在诗歌鉴赏中,表层意象往往一望而知,而深层的意却很容易被掩盖和忽略。

就教材中的例子而言,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如“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其一)一诗中,有“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从菊”、“泪”、“孤舟”、“寒衣”、“刀尺”、“白帝城”、“暮砧”等意象,若分开来看,难以看出作者的心思,但将它们连贯起来时,不难发现这些意象都含有凄凉、萧瑟、残败等意蕴,再从整体上来理解诗歌大意,很容易知晓诗人尽管没写一个“愁”字,却将家国之悲、羁旅之愁、思乡之情彰显无遗。

诗歌若能达到意脉贯通,呈现某种整体性,使整首诗歌有机统一,远近相对,息息相通,不可增删,便构成了中国古典作品中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意境”。我们可以试着赏析“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江汉》)中的几个意象,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读全诗,从分析意象入手,就会发现第二联中的“片云”和孤月虽为实景,但也有寓意。用“片云”在空中飘荡喻指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中的“落日”则比喻“我”的黄昏暮年,“秋风”是眼前的实景,与上句中的“落日”相对,虚实结合。第二、三两联情景交融,营造出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清冷意境。

三、揣摩意境,需要读者怀揣一颗充满意趣的心

截取苏轼的《定风波》为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依照我们的语言习惯,“雨”自然是不能用“蓑”来计量的,但在诗歌领域中却是完全允许的。“一蓑烟雨”作为意象,其含义是相对固定的,但若与描写隐士式的渔翁有关的“蓑笠”、“烟蓑”等放在一起联想、比附,其含义却又超出单纯的词语本义之外。另外,和“一场雨”相比,“一蓑雨”在人们的审美鉴赏中,还能增生出别一番感情和文化韵味。

再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中表示时间的词——“昼”、“半夜”、“黄昏”,从空间上看,上片是由室外的“薄雾浓云”到室内的“瑞脑消金兽”,而下片则由室外的“东篱把酒”到室内的“帘卷西风”。这其实是作者通过时空的转变来表现自己与丈夫分别后的离愁之浓之深。我们在赏析这首诗歌时,便可在玩味一个又一个意象的同时,稳稳抓住作者的情感。

我们在学习鉴赏古典诗歌时,首先要学会从意象中分析出显性的感知和隐性的情绪,并了解外部感知均是内在情绪在冲击中形成的,而感知又是由感情决定的。

猜你喜欢
李清照意境意象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点绛唇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