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名人素材运用的误区

2016-04-11 02:44吴长青
青苹果 2016年7期
关键词:名人角度习作

吴长青

走出名人素材运用的误区

吴长青

写议论文当然要运用论据,选论据常常就要用到名人素材。但遗憾的是,很多同学把名人素材当作“万金油”,记住了两三个名人素材,就拿来应付各种话题的作文。201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就批评了这种现象:“为了写满800余字,这类‘议论性文章’使出了两种‘绝招’。一是拼命举例:周国平如何,汪国真如何,王国维如何,连本‘三国志’;另一手是大量引用名人警句:林徽因如是说,林清玄如是说,林语堂如是说,林林总总,就是没有‘我’如是说。”有的同学写“信念”话题时,用屈原、陶渊明、李白的事例做论据,写“宽容”话题时,还是这三个人,到写“客观看待问题”话题时,仍然是这三个人!全然不考虑材料是否适用其主题,只是简单地把人物的事例复述一遍,看不到人物突出的精神,看不到人物身上的亮点,更不见材料的使用角度。

名人素材常常见,至今已不觉新鲜。如何将名人素材写出新意,做到有启发性、有观点性、有情感性呢?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着眼鲜活:让材料呈现出时代的气息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中学生作文应该把握时代的脉搏,反映时代的声音。我们要关注现实生活,关注新近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创造、新思想、新风尚、新经验、新观点、新认识,选材只有与时俱进,文章才能具有时代感。比如优秀习作《我有翅膀,只等点亮》:

生活像寓言,寓言即生活。程虹教授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英语系教授。她在上山下乡时,白天参加繁重的生产劳动,晚上仍坚持看书、学习。恢复高考后,她凭实力跨进了大学之门。之后,当人们将眼光盯在眼前的功利和时髦上时,她又选择“甘于寂寞、心无旁骛、持之以恒,主动蹲下身子,打好扎实的学问功底”。当美国自然文学之风刮到东方之岸时,程虹教授已潜心研究十年,著作等身了。

机会是为准备者而准备的。正因为程虹教授注重打造一副有实力的“翅膀”,当机会来临时,她才能将自己的人生点亮。对于没有实力的人来说,哪怕机会如绵绵春雨,也是犹如浇在一截腐朽的木头桩上。

作者引用程虹教授打造一副有实力的“翅膀”的事例,材料鲜活、生动,给人以新奇、清新之感,体现出作者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新颖的选材,使此文不同凡响,备受好评。

二、推陈出新:让材料呈现出全新的视角

对于经典的名人素材,我们可以从新的视角出发,加以点化、引申,发掘出新的蕴意,这样也能制造出出奇制胜、耳目一新的感觉。古人云:“文章有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而我偏不下手者。”别人从这个角度切入,我们可以偏移一下视角;别人从正面看,我们可以从反面看,从侧面看,等等。比如优秀习作《且以作品论英雄》:

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尚作品的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我们从小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读犹太人斤斤计较、视财如命的险恶心肠,末了明白人不能为金钱奴役,要追求人性上、人品上的美与善。但事实上呢?莎士比亚成名后一直为钱财奔波。他敛钱如命,甚至发放高利贷敛资,更因一家人无法如期还清债物而气急败坏、对簿公堂。这时候,我们再看元好问的“文章宁复见为人”,便显得格外讽刺而引人深思了:高雅的作品并不能看出写就它的笔杆子人品如何。如此,你又怎能像孔夫子一样操琴无数、推演其人为文王;又怎能像孟夫子一样“知其人,论其世”呢?

对于莎士比亚的素材,人们总是着眼于肯定的角度,但本文作者却换一个角度,从其拼命追求钱财的角度来谈,证明“高雅的作品并不能看出写就它的笔杆子人品如何”的观点,让旧的材料焕发出新的光彩。

三、创新手法:让材料呈现出灵动的姿态

1.从对话的角度,融入自我,用活素材。

即运用素材时,融入作者的情感,要有“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的存在,那就难以有真挚的感情。我们可以虚拟场景,采用对话形式,突破时空限制,与人物在虚拟环境中实现对话,自如地表情达意。比如优秀习作《落在地上的太阳》:

梵·高,我爱你,爱你的《星空》,爱你的《向日葵》,更爱你一笔一画用心涂抹的童真。你曾经孩子气地说,你要用纯净或调和的铬黄,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委罗内塞的浅蓝到最深的蓝色,画出你心中的那片向日葵。念出这段话的时候,我仿佛看见了你上扬的嘴角,飞扬的神采,还有眼神中折射出的童真的光芒。你坚持着自己,即使在冷酷的世界的压迫下,依旧不改本真,不改人性中的那抹童真无邪。向日葵在法语中的意思是“落在地上的太阳”。我想,我们内心的纯真便是落在地上的太阳。我想,我们能不能像你那样,坚持着自己,做一个落在地上的太阳,用自己的纯净折射出太阳的光芒?

作者采用对话的表达方式,把人物置于我们的对面,拉近和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加亲切感,文章激发着彼此的心灵感应,荡漾着浓浓的情感,读来情真意切。

2.从想象的角度,丰富细节,用全素材。

在立足材料的基础上,活用材料的关键性细节,适当演绎发挥,进行延伸扩展,可以让素材出现新意。比如优秀习作《给生命定调》:

我听过一种调,叫难得糊涂。乐声中我看见繁华金陵城里的一抹清幽,那桃花坞里的桃花庵,桃花仙人的桃花园,看见他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看见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看着他不愿鞠躬车马前,又得浮生半日闲。他给自己定的调子明快又模糊,慵懒却激情。他高中解元,却爱流连田间。他哪管人们的称赞还是闲言,这位唐解元,从容饮酒,潇洒高歌,“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作者运用唐伯虎的素材时,对他醉酒的场面进行充分想象和扩充,这里的添枝加叶,让文章血肉丰满,形象鲜明,收到了以少胜多的效果。

3.从象征的角度,巧设意象,鲜活素材。

为了证明观点或阐释论题,在摆事实、讲道理的时候,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借助一些生动形象的东西,比如描写某个鲜活的事物,介绍某个大家熟悉的艺术形象,以此来加强议论的形象性、感染力。比如优秀习作《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

寂寞空屋,给浮华不定的心灵以脚踏实地的依靠。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纪忽然残废了双腿。他的世界,从此不再有欢笑嬉闹。他走进地坛,走进百代帝王家遗落下的那一间寂寞空屋。他看见叶上阳光、花间蜂蝶,他听见这世界繁华落尽,生命一如往昔的答案。“死亡是一个必然来临的节日”,史铁生如是说。他于此一间寂寞空屋中褪去了年少气盛,褪去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拥抱敞开的生命之门,成为智者。

作者巧妙地以“寂寞老屋”的意象来象征智慧,并把史铁生残疾的躯体里闪耀着生命光辉的事例,融入这个“寂寞老屋”的比喻,成为文章的闪光点。这种形象化的表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能够加强说理的效果。

猜你喜欢
名人角度习作
神奇的角度
名人摔跤后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