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学对羌族哲学观念的影响

2016-04-11 03:25李健胜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羌族儒学

李健胜



★历史·文化★

浅析儒学对羌族哲学观念的影响

李健胜

【摘要】受儒学影响,羌族关于宇宙、人类起源的认知发生了“神创说”到“人创说”的转变,渗入其中的哲学思想也与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有关。羌族阴阳相配、阴阳互生等哲学理念渗透着儒家哲思。羌族还接受了五行学说,其英雄崇拜的理念也与儒学关系密切,这都说明羌族哲学观念深受儒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儒学;羌族;天命观

On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on the Philosophical Concept of Qiang People

Li Jiansheng

【Abstract】Affected by the Confucianism, Qiang people's cognition has changed from "Creationism" to " Human's Creation". The philosophy also has a connection with the "Unit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from the Confucianism. Qiang people's philosophy about the harmony of Yin and Yang is also influenced by the Confucian philosophy. Qiang has also accepted the theory of the five elements. The view of hero worship also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Confucianism, which shows that the Qiang's philosophy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Confucianism.

【Key words】Confucianism; Qiang people; destiny view

羌族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谚语、歌谣等一般都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承,这些内容也囊括了羌族对宇宙形成、人类起源等问题的认识,蕴含着羌民族的哲学思考。因此,借助羌族自身丰富的神话、传说、故事等材料,即可帮助我们探究羌族哲学观念。同时,儒家哲学思想的逐步渗入,使得羌族的哲学思想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这一变化则是羌族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中,笔者拟利用上述材料,解析儒学对羌族哲学体系的影响。

一、羌族早期宇宙观及其儒家化现象

在羌族成长的“童年”时期,关于宇宙、天地起源的认知往往包裹着“神创说”的外衣,“神格化”的立场总是先在地占据着他们对宇宙、人生、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与此同时,敬天、畏天的心理也成为羌族的思维基点。

宇宙外界的神秘与不可知决定了羌族对于宇宙、人类起源等抽象命题的哲学思考往往借助于现实生活中的物化具象而进行考察,如将天地形状喻为蛋形;[1]将人的身体部位分别喻为不同的事物,头发像森林,眼睛像太阳,耳朵像木耳,鼻子像山梁,牙齿像白石,心脏像桃子,腿像磨刀石……,[1]这都说明,羌族对于宇宙人身的观察认知是形象、具体的。

羌族神话故事《阿补曲格创世》中直观地反映出羌族民众的宇宙观。在羌族民众的意识中,天地形成之前,天是一个白鹅蛋,地是一个黑鸡蛋,天地宇宙的形成是天神阿补曲格*阿补曲格:羌语,天爷,又名阿巴木比塔。和红满西*红满西:羌语,王母娘娘。共同创造出来的。阿补曲格说:“要造天喃,要造地喃,有天有地才能有万物哩。”[1]两位天神还为先造天还是先造地争论了好久,最后决定阿补曲格造天、红满西造地,两位天神一起动手创造了宇宙天地。红满西搭好的大地原本是平坦光滑的,但此时红满西的女儿来送饭,女儿是由癞疙宝*癞疙宝:俗语,即癞蛤蟆。变的,红满西看到天地已造成,就把女儿的癞疙宝皮拿来烧了,鳖鱼闻到烧焦的香味动了起来,发生了地震,母女俩慌了,就用棒槌砸鳖鱼用哈迷*哈迷:羌语,织布用的木板。砍鳖鱼,把大地砸的高低不平,现出一条条深沟,就形成了大地上的高山河流。[1]从此以后,平滑的天和布满高山大川河流低谷的地才真正形成。《羊角花的来历》*“羊角花的来历”又名“羊角姻缘”。神话故事中,关于天地的起源虽然没有《阿补曲格创世》中刻画的那样详实,但更具体系性。该故事中讲述天地的形成是天神阿巴木比塔命令神公木巴西造天,命令神母如补西造地的成果,天地造好之后,又接着造出了太阳、月亮、星星等等的宇宙万物。[2]

从上述神话故事看,羌族哲学认识中宇宙完全是由天神一手创造的,神格化的天神无所不能,超然于一切物体之上,创造了宇宙万物,这说明“神话传说和史诗中形形色色神创宇宙万物的故事和灵魂观念是人类关于形神关系问题的最初思考和最原始的解释。”[3]

宇宙天地的形成为人类的诞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背景。在羌族神话、传说故事中,有着大量关于人类起源的故事。《阿补曲格创世》、《羊角花的来历》、《人是咋个来的》、《猴变人》等神话故事都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人类的起源,其故事情节的朴拙昭示出羌族先民对宇宙世界、人类万物起源的朴素认知。

在《阿补曲格创世》中,阿补曲格掰了九节羊角花枝条放入地洞中,每天呵呼仙气培育,十天以后成人,开始在大地上繁衍,[1]人类社会也因此诞生。《羊角花的来历》中,是天神木比塔仿照自身模样刻画出9对小人,放在地洞里用仙气哺育,3个戊日之后成人形,自此世上就有了人烟。[2]在《人是咋个来的》故事中,人类起源说很具有一定的进化色彩,人类的成型是天神索依迪朗,经过三次试验、拣选、协调而最终定型的,并非一次成型,这反映出羌族哲学思维的某种变化与进步之端倪。《猴变人》的故事明确提出猴是人类的祖先,人类由猴类进化而来,但又认为猴人是天神木巴造的。猴人被野兽捉住正要撕吃时,天神木比塔劝诫野兽,猴人是人种,不可食其肉,只可拔其毛,自此猴人变成了人,在大地上繁衍开来。[1]

在羌族神话故事中,除反映宇宙、人类起源的“神创说”之外,还有一种别样的形式尤为独特,即“人创说”。据《伏羲兄妹治人烟》这一故事,当大地遭遇洪水之后,除伏羲兄妹俩躲在坛子里得以幸存保命以外,其余生灵都惨遭厄运,为了使大地上创造出人烟,天神木巴规劝伏羲兄妹俩成亲,从此人类又繁衍兴盛起来。[1]此外,《大火以后的人类》、《姐弟成亲》、《遗民造人烟》等讲述的都是相似的神话内容。如《大火以后的人类》讲的是大地上的人类在遭遇了一场大火后,万物生灵都遭到灭绝,而唯有姐弟俩或躲在牛肚中,或攀爬在神树上求得幸存,为了让人烟再次兴旺,姐弟俩领受神灵旨意而成亲繁衍后代,自此世间才又炊烟升起,有了人烟。[1]

羌族关于宇宙、人类起源的“神创说”到“人创说”的转变说明,羌族民众试图用抽象与简化消除混沌,使认识世界成为可能;而羌族对宇宙世界、人类万物的哲学认识由“神格”渐趋“人格”转型,则说明羌族的哲学理念中人的主体因素逐渐取缔了神灵佐佑的神秘色彩,加入人类自身的能动性元素,从而使得羌族关于宇宙天地、人类万物、自然世界的认识渐趋理性,开始认识到人类自身的价值。同时,上述反映“人创说”的故事素材及内容也反映出儒家哲学思想对羌族宇宙观的初步影响,如《伏羲兄妹治人烟》的故事显然是羌汉文化融会的产物,渗入其中的哲学思想也与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有关。

二、羌族哲学命题的儒家化现象

羌人对自然以及对以自然为母体而孕育出来的各种自然物都有自己的哲学想象、思考,把他们视为有生命、有灵性、有意志的存在而加以崇拜敬畏,进而形成万物有灵的哲学理念。

羌族对于和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土地、禽兽、水火、山川、石头、草木、日月星辰等事物都有着神秘的想象,将他们赋予超自然的神力而加以崇拜,其中,白石崇拜的观念最为悠久。与羌族起源活动相关的宗日、寺洼考古文化中就有石棺葬及用砾石陪葬的现象。[4]从羌族史诗《羌戈大战》看,羌民先祖在艰难南下的过程中,跋山涉水、历经艰辛,在与魔兵的战争中得到了传说中的先祖——“木姐”的护佑:

白衣女神立云间,

三块白石抛下山;

三方魔兵面前倒,

白石变成大雪山。

三座大雪山,

矗立云中间;

挡着魔兵前进路,

羌人脱险得安全。[5]

自此后,白石崇拜也逐渐演变为纪念羌族祖先英雄事迹的社会习俗。

羌族的信仰体系中有阴阳相配、阴阳互生的哲学认知理念。如神话故事《太阳和月亮》讲述了太阳和月亮是洪水灾难中有幸存活的兄妹俩,天神木比塔劝二人结合成亲繁衍人类,自此大地上才又有了人类。两兄妹不仅分别代表阴、阳,而且体现出阴阳和合以生万物的理念。[2]《阿补曲格创世》中则是天神阿补曲格和神母红满西共同创造了天地。[1]《羊角花的来历》是神公木巴西和神母如补西创造天地。[2]除此之外,羌族的祖先神木姐珠和斗安珠、掌管火种的火神蒙格西和掌管羌人婚姻大事的鹅巴巴西、掌管五谷的五谷神和掌仓储的仓神也都是一对夫妻。这些神灵都是以男女代表阴阳,与汉族文化中阴阳和合而生万物的哲理相契合。

除了在神话传说故事中传达羌族的阴阳观念之外,他们的阴阳观念还体现在巫师的坛经唱辞中,上坛经《日补》中唱到“释比作法不离鼓,鼓有鼓公和鼓母”,[6]上坛经《索》唱到“释比遇事总爱分,分天分地分公母。”这些唱辞可视为羌族阴阳观念的典型体现。[6]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已能明确地窥探到羌族受阴阳观念影响的端倪。

羌族也接纳了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在羌族社会群体中,掌握和运用这一哲学理念的人是释比。 巫师上坛经《苦涅巴》就唱到“人生五行不可少,天地五行不可忘。天地五行叙完了,柏树神灵叙一番。”[6]羌族巫师的唱经中,还依据法事的性质不同,将唱经“或区分为上中下三坛,或分为上坛和中下坛,或分为上下坛。据说上坛法事为神事,即向神灵许愿还愿……中坛法事为人事……下坛法事为鬼事。”[7]法事中的神事、人事、鬼事三级层次,结合五行思想,建构出羌族民众心中对整体宇宙认识的空间观。由此可见,中原五行学说的确作用于羌族的哲学理念,不过,这种影响基本局限于巫教,“巫师以此学说指导其求神祭祖、驱邪赶鬼、预示凶吉等种种巫术活动。”[8]

羌族英雄崇拜理念中也渗透着儒家哲学理念。前述羌族关于宇宙、人类诞生的神话故事《伏羲兄妹治人烟》[1]就引入了儒家先哲体系中的伏羲。《大禹王的故事》[9]则充分说明了羌族英雄崇拜心理的儒家化现象。此外,《关英子和黄公平》讲的是光武帝刘秀在危难之际得到羌族少女关英子解救的传说。[9]无论是从羌族所崇拜英雄的哲学归属,还是从崇拜内容来看,都能反映出儒家“道统”观念,大一统政治理念等对羌族政治哲学的影响。

在羌族神话、传说、谚语故事中,记载有诸多颂扬不折不挠、坚毅有为之气节、精神的神话故事,这也与儒家提倡的自强不息之理念息息相通。广为传颂的羌族史诗《羌戈大战》分六个部分讲述远古时期羌族先祖从甘青高原向岷江流域迁徙的故事。迁徙途中,历经千难万险,遭受暴雪风霜,一路上与魔兵、戈基人血战,与险恶的自然灾难抗争,使羌人“多少兄弟失散了,多少牛羊寻不见!过了一山又一山,遭了一难又一难”,[5]最终才定居于川西一带,开拓出一方羌族安居的乐园;《燃比娃取火》讲述了因人间缺乏火种,只能生食食物、受冻挨饿,为了摆脱困境,燃比娃历经艰难险阻,最终盗取天火,为人间带来光明和温暖的故事;[1]《索桥的传说》主人公石青,为了方便村民出行想修建一条贯通岷江的索桥,在寻找造桥材料“竹种”的途中,历经千难万险,最终找到了“竹种”,在村寨门前建起了索桥;[9]《阿巴补摩》讲述了人间没有粮种,饥饿肆虐,羌族没有医药,百病流行之时,阿巴补摩不畏坎坷艰辛,取粮种、尝百草,为羌人排忧解困;[1]《吴箭爷射蟒蛇》讲述了蟒蛇危害人类,吸食羌人、捕猎牛羊,羌族青年吴箭爷誓言要为羌寨除害,苦练射箭技艺,最终练就一身武艺,为民除害的故事。[9]

上述歌颂祖先及英雄人物的故事,在羌族社会中都有着训诫、教化的功能与作用,它们所传达出的讴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反对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的哲学理念,既有与儒学哲学观同质的成分,也有受其影响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孟燕、归秀文、林忠亮. 羌族民间故事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p1、p7、p1-p2、p2-p3、p9-p10、p52-p53、p54-p57、p1-p3、p29-p34、p58-p59

[2]郑文泽. 羌族民间故事集[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p4、p1-p3、p4-p8

[3]佟德富等.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专题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p11

[4]青海省文物管理处、海南州民族博物馆. 青海同德县宗日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98年第5期;夏鼐. 临洮寺窪山发掘记(即田野考古报告)[J].中国考古学报,第4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49年,p97-p99

[5]罗世泽、时逢春搜集整理.木姐珠与斗安珠[M].四川: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年,p94、p92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茂县委员会编.羌族释比(许)文化研究[J].内部刊物,1995年,p48、p49、p51

[7]钱安靖.羌族卷[M].吕大吉、何耀华总主编,和志武等主编.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纳西族卷·羌族卷·独龙族卷·傈傈族卷·怒族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p518

[8]张曦、黄成龙.中国羌族[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p189

[9]四川阿坝州文化局主编,郑文泽编.羌族民间故事集[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p114-p121、p70-p73、p34-p40、p63-p65

[责任编辑:林俊华]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关系的历史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ZD059。)

作者简介:李健胜,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青海西宁,邮编:810008)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24(2016)01-0042-04

猜你喜欢
羌族儒学
羌族古籍瑰宝《刷勒日》图经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儒学交流在路上
理县蒲溪村羌族释比戏文化初探
羌族作家谷运龙散文简论
有效备考之经典考点的深挖——以儒学为例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
羌族释比文化略述及其保护思考:以震后汶川、北川等羌族地区为例
羌族当代新诗的发展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