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景点介绍中文化词汇的翻译探讨——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例

2016-04-11 03:25童修文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翻译原则翻译策略

童修文



★翻译研究★

红色旅游景点介绍中文化词汇的翻译探讨
——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例

童修文

【摘要】红色旅游景点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战争时期伟大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红色旅游景点介绍中的中国文化词汇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信息,反映着深刻的中华民族文化,尤其是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化。本文对遵义会议会址中文化词汇的类型与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这些文化词汇翻译中的问题,提出红色旅游景点介绍中文化词汇的翻译应遵守权威性、正确性、规范性和一致性四个基本原则,并讨论了一些翻译策略。

【关键词 】红色旅游景点;文化词汇;翻译原则;翻译策略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Words in the Introduction of Revolutionary Scenic Spots: Taking the Site of Zunyi Conference as an Example

Tong Xiuwen

【Abstract】The revolutionary scenic spots contain rich Chinese cultural connotation as they record the great revolutionary deeds and spirit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during the period of Chinese revolutionary war. The Chinese cultural words in the introduction of revolutionary scenic spots carry the unique cultural in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reflect the profound Chinese culture, especially the Chinese culture during the revolutionary wa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ural words in the site of the Zunyi Conference and the problems in their transl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ultural words in the introduction of revolutionary scenic spots should abide by the four basic principles of authority, correc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consistency, and discusses som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Key words】revolutionary scenic spots; cultural words; translation principle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一、引言

红色旅游景点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战争时期伟大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在红色旅游景点介绍中蕴含着大量的中国文化词汇,这些文化词汇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信息,反映着深刻的中华民族文化,尤其是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化。随着红色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宾加入游客的队伍。在对外国游客传播中国红色文化的过程中,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文化词汇既反映着红色旅游与中国文化的突出特色,也是外宾理解和翻译的难点。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是国家重点培育的十二个红色旅游区之一,遵义会议会址则是这一旅游区的核心。本文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例,探讨红色旅游景点介绍中的文化词汇的翻译。

二、遵义会议会址中文化词汇的类型与特点

文化词汇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和间接的反映[1]。中国特有的事物和中国的红色文化在红色旅游景点介绍中很多都以词汇的形式反映出来,为挑出最重要的文化词汇,我们首先对遵义会议会址中配有英文翻译的中文介绍中的文化词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遵义会议会址包括遵义会议纪念馆、遵义会议陈列馆、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红军警备司令部旧址、秦邦宪(博古)住址、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址、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旧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邓小平住址等旅游景点。其中,除遵义会议陈列馆外,其他景点的中文介绍中都配有部分英文翻译。这些配有英文的中文介绍中的文化词汇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人名

遵义会议会址中涉及到的人名很多,仅配有英文的中文介绍中就有九十余位之多,这些人都是遵义会议期间的相关历史人物,除了李德,都是中国人。

(二)组织机构

遵义会议会址中涉及到的组织机构也比较多,配有英文的中文介绍共有四十余种。这些机构中,有的只存在于遵义会议前后,有的一直到现在还存在,还有的机构则是建国后才出现的并给遵义会议会址颁布了各种荣誉。

(三)职务/头衔

遵义会议会址中涉及到的职务或头衔也不少,配有英文的中文介绍中共有三十余种,这些职务多数沿用到现在,但也有少数只存在于革命战争时期。

(四)地名和历史事件

遵义会议会址中配有英文的中文介绍很少有中国的地名和历史事件,共只有“遵义”一个地名和“遵义会议”、“长征”和“遵义教案”等少数历史事件。

我们还查看了遵义会议陈列馆中的介绍,虽然没有配英文,但内容十分丰富。在遵义会议陈列馆中有很多非常有名的历史事件,比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在红色文化对外宣传的过程中,这些鲜明的中国文化词汇的英译必将提上日程。

从以上对遵义会议会址中文化词汇的统计与分析,不难发现,遵义会议会址中的中国文化词汇以专名居多,通名偏少。很多词汇都与革命战争时期相关,可以说是红色文化的特有词汇,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辛历程与光辉业绩,如果翻译中处理不当,既有损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形象,影响中国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

三、红色旅游景点介绍中文化词汇翻译的基本原则

对遵义会议会址中这些中国文化词汇的翻译,现有的英文介绍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例子。但是,从遵义会议会址目前已有的这些英文介绍来看,对这些词汇的翻译存在着很明显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结合红色旅游景点介绍中文化词汇的类型和特点,本文提出红色旅游景点介绍中文化词汇翻译应遵守权威性、正确性、规范性和一致性四个基本原则。

(一)权威性原则

权威性指的是对专名的翻译应当选择权威的译法[2]。比如,对现在还存在的国家机构,最权威的翻译首推这些国家机构自己给出的翻译,这些翻译很多都能在其官方网站上查到。为了进一步确定,我们还应该用词典进行核对。遵义会议纪念馆将“团中央”译成了“Youth Corps Central Committee”,而团中央网站和词典上都翻译的是“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League”; 将“国家文物局”译成了“the National Cultural relic Bureau”,而国家文物局网站上翻译的是“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将“民政部”译成了“Bureau of Civil Administration”,但民政部网站上给出的翻译是“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有些国家机构虽然其网站上没有英文翻译,或一些组织机构只存在于革命战争时期,我们也应该从权威的词典和工具书中查找相应的翻译,工具书上对“国家教委”的翻译是“State Education Commission”,而在遵义会议纪念馆中译成了“the State Educational Committee”;“ 中国工农红军” 在词典上的翻译是“the Chinese Workers' and Peasants' Red Army”,而遵义会议纪念馆中译成了“the Chinese workers and peasant's red army”,工具书上对“中共中央宣传部”的翻译是“Publicity Department of CPC Committee”[3],而遵义会议纪念馆中译成了“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CP Propaganda department”。

(二)正确性原则

对红色旅游景点中出现的各种文化词汇,如果通过网络、词典、工具书查不到对应的翻译,翻译工作者在翻译的时候必须确保不能出现任何形式错误。而红色旅游景区往往处在欠发达地区,再加上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对这些文化词汇的翻译出现各种错误。首先是拼写错误,比如,遵义会议纪念馆对“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一局(作战)办公室”的英译中,将“operation”拼写成了“opreation”,将“Headquarter”拼写成了“Headquartr”。邓小平住址简介中在翻译“中央秘书长”时将“General”拼写成了“Genera”。其次是语法错误,比如,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将“红军总政治部”翻译成了“the Red Army General political department”,应译为“General Political Department of the Red Army”。同样,遵义会议纪念馆将“解放军总政治部”翻译成了“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General political department”,应译为“General Political Department of PLA”。还有语义错误,比如,遵义会议纪念馆将“红军总司令部机要科”翻译成了“the Confidential and Secretary Section of the General Headquarters of the Red Army”,其意义变成了“红军总司令部机要与秘书科”,应译为“the Confidential Section of the General Headquarters of the Red Army”。

(三)规范性与一致性原则

对专名的翻译应遵守相应的规范,比如,翻译人名时,应该将姓和名分开写,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大写[4]。在邓小平住址的英文介绍中,对所有人名的翻译都不规范,把姓和名的第一个字连在了一起,而与第二个字分开了,将“邓小平”译成了DengXiao ping,将“潘汉年”译成了PanHan nian,将“陆定一”翻译成了“LuDing yi”,将“傅梦秋”翻译成了“FuMeng qiu”,将“李一氓”翻译成了“LiYi mang”,将“成仿吾”翻译成了“ChengFang wu”。这不仅有损中国的红色文化形象,给外国游客的理解带来障碍,也是对这些革命先烈和领导人的不敬,不容忽视。遵义会议会址的英文介绍中只涉及到了“遵义”一个地名,但这一个地名实在太重要,既关系到党和民族的尊严,也关系到遵义会议会址的形象。遵义会议会址对“遵义”的翻译都采用了音译的方法,但我们发现,遵义会议会址各景点介绍中对“遵义”的32处译文中(包括“遵义会议”),有24处翻译的是“Zunyi”,还有8处翻译成了“ZunYi”,且分散在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邓小平住址、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红军警备司令部旧址、秦邦宪(博古)旧址和毛泽东、张闻天和王稼祥住址等景点中。这既不规范,也不统一。用音译法翻译“遵义”这个地名,应将“遵义”两个字的全拼连在一起,第一个字即“遵”字的首字母大写,译为“Zunyi”。同样一个机构、地名、事件等在遵义会议会址的各个景点中的译名都应该一致,“红军总政治部”在遵义会议纪念馆的介绍中翻译成了“Red Army General political department”,在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门口的牌子上译成“the Red Army General Political Department”,在简介中翻译成“the Red Army's General Political Department”,明显不一致,我们应该选择一个正确的翻译统一运用于遵义会议会址的各个旅游景点中。

在使用这四个基本原则处理红色旅游景点中文化词汇的翻译时,应该优先考虑使用权威性原则,即在翻译这些文化词汇时,应该首先从官方网站、词典和工具书中查找权威的翻译。在查不到的情况下,翻译工作者需要自己翻译时,则需要确保翻译的正确性。同时,还要确保翻译符合规范,而且统一。

四、红色旅游景点中文化词汇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指出,译文应当建立在对原文分析的基础上,以译文的预期功能为目的,使用恰当的翻译方法。红色旅游景点中的英文介绍主要服务于其交际目的,即让外国游客了解中国的红色文化。译者在翻译红色旅游景点中文化词汇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理解原文的意图,做到对原文的忠诚,另一方面要向外国读者解释中国的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因此,对不同的词汇,应根据原文的特点和译文的目的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下面我们结合具体例子阐述红色旅游景点中一些文化词汇的翻译方法。

(一)音译法

首先,对红色旅游景点中所有中国人的人名都应该采用音译法,将姓放在前面,名放在后面,以体现国家的尊严、民族的情感和建立在中国人习惯基础上的文化内涵。对只有专名构成的地名,应该采用音译法,比如“遵义”应译为“Zunyi”,“赤水”作为一个城市名应译为“Chishui”,如果用直译的方法将“赤水”译成“Red Water”,会让外国人不知所云,也不利于中国的红色文化向外传播。

(二)直译法

对词典和工具书中没有收录的革命时期的一些组织机构、头衔等可采用直译的方法。“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筹备委员会” 可译为“the Preparatory Committee of Chinese Central Soviet Government”,“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可译为“the National Bank of Chinese Soviet Republic”,“共产国际军事顾问”可译为“the military advisor from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可译为“Minister of the Publicity Department of the General Political Department”,等等。

(三)音译+直译

对由专名加通名构成的地名,可采用音译加直译的方法[5],比如,“娄山关”可译为“Loushan Barrier”,这比完全音译为“Loushanguan”更能显示出娄山关在革命战争时期的天险作用。同样,“大渡河”可译为“Dadu River”,“金沙江”可译为“Jinsha River”。

(四)直译+注释

对红色文化中的一些特殊事物,在翻译时有的地方必须加上注释[6],才能达到外国人理解的目的。比如,邓小平住址简介中讲到了“《红星》报主编陆定一”,其中对“《红星》报”的翻译是“the Red Star Paper”,而且没有斜体,这很显然是不对的,更达不到向外国人宣传中国的红色文化的目的。《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最早的机关报,由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对“《红星》报”的翻译可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译为The Red Star(the first official newspaper of the Military Commission of the Chinese Workers' and Peasants' Red Army, published by the General Political Department of the Chinese Workers' and Peasants' Red Army)。

以上所述是结合一些具体例子阐述的红色旅游景点中一些文化词汇的翻译方法,但这绝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红色旅游景点中的文化词汇。红色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在西方文化中很难找到对应的事物。我们在翻译其中的文化词汇时一定要考虑原文的特点和文化词汇出现的具体语境,以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红色文化为目的,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比如,“赤水”作为一条河流时,应当使用音译+增益的方法,译为the Chishui River。在“四渡赤水被誉为军事史上的神来之笔”一句中,“四渡赤水”这一历史事件如何翻译?笔者认为,可采用音译+增益+注释的方法翻译成The Battle of Chishui (a decisive battle after Zunyi Conference during the Long March, in which the Red Army crossed the Chishui River four times and defeated the enemy troops with a force much inferior in number)。

结语

红色旅游景区的翻译现状不容乐观,这会影响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形象,阻碍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本文根据对遵义会议会址中文化词汇的类型与特点的分析,结合遵义会议会址中文化词汇翻译的问题,提出了红色旅游景点中文化词汇翻译的基本原则,并结合翻译目的论提出了红色旅游景点中文化词汇的一些翻译策略,希望能为改善红色旅游景区的翻译现状尽一份力量。翻译工作者需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景区负责人也需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改善目前的翻译现状。对红色旅游景点中文化词汇的翻译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深化与完善,若能够将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景区出现的文化词汇都收集起来,提供并规定相应的翻译,必将有利于翻译工作者在翻译时参考,对红色文化走向世界也必将起到莫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2]常雷. 专名汉译技巧与实例[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3年

[3]居贤. 中国组织机构翻译手册[M]. 香港:香港文汇出版社,2002年

[4]外交部翻译室. 使用汉语拼音法规范中国人名外译[J].科学术语研究,2002年第2期,p14-15

[5]袁晓宁. 论蕴含文化因子的地名英译原则和策略[J].中国翻译,2015年第1期,p96-100

[6]程尽能. 跨文化应用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责任编辑:黄信]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中心研究项目——“跨文化视野下红色旅游文本的语言特征与翻译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D201418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遵义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支持项目。)

作者简介:童修文,遵义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贵州遵义,邮编:563099)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24(2016)01-0100-05

猜你喜欢
翻译原则翻译策略
简析广告语的翻译
目的论忠实原则在英文歌词翻译中的应用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外宣翻译
柰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