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2016-04-11 07:51江苏省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刘海云
数学大世界 2016年34期
关键词:公因数教者因数

江苏省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 刘海云

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江苏省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 刘海云

传统课堂教学中,师问生答、师讲生练的情况还普遍存在,教学效率低下。新课标下,我们要从构建有效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灵活运用多种引入方式、打造互动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评价与反思的习惯等角度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有效教学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传播知识、思想渗透、目标实现的主渠道。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达成高效率的课堂。但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堂容量大、问题深度不够,质量不高、教学重难点不突出,师问生答、师讲生练等问题,因此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已迫在眉睫。

一、以生为本,构建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使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有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制订有效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制订全面、适切的三维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施分层教学,要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

高效课堂遵循“以学论教”的原则,立足于“学”。教师要优化教学行为,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要采用情境创设、新知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要将课堂向课外延伸,教学目标的制订也应延伸至复习和学生自我发展完善的学习过程,练习要具有层次性、逻辑性,广度与深度要适中,要尽量细化目标,提高目标的可操作性。

二、教学策略灵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

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是否积极主动地开展思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机会,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带着问题经历探索过程。如在“面积单位”教学中,教者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下面的活动感知1平方厘米:量一量正方形的边长(指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用手比画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数一数书本上的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在活动中对1平方厘米建立初步的印象,也增强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重视学生思维的引导

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学的重心由“教”向“学”转移,不能机械地灌输,让学生被动地等待接受结果,要引领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建构高效的数学课堂。如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的公因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学生在自主思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问题。有学生分别写出8和12的所有因数,再找出8和12公有的因数;有学生先找出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中找出12的因数;也有学生先找出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8的因数。教者并不急于评价,而是让学生进行对比,看哪一种方法更简捷一些。教者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经过交流,使学生在相互启发中进一步打开思路、明确方法。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创设情境,灵活运用多种引入方式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以直观的方式再现事物的相关背景,将抽象和形象、实际和理论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境”中从身边的例子感受数学的逻辑,用心表达出“情”,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兴趣。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如下:“(在黑板上写下‘1’)你认识它吗?这个数字也许是同学们的第一堂数学课学过的内容,那么谁来说说它表示什么?”学生议论纷纷,有学生说是一个人,有的说一本书,也有的说一个西瓜……“还可以表示什么?”“一盒粉笔,一个班,一排……”教师适时追问:“你认为1个人和1排的‘1’内涵有区别吗?”教者从大家所熟悉的“1”引入课堂,让学生觉得简单,课堂气氛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针对“1”的提问,把这节课的难点——单位“1”做了初步的理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的知识。

多媒体的使用能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活动不再单调乏味。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教者用多媒体呈现斑马吃草图,提出问题:“斑马能吃到多大面积的草皮?”教者以多媒体创设情境,以“斑马吃草”的故事引出课题,揭示圆的面积的教学,使数学课堂更有生活的魅力,更接近我们熟悉的生活。

四、运用启发式教学,打造互动交流的平台

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转化教学方式,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条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彼此分享信息,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如在学习植树问题时,教者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对每组做了明确的分工,有的学生负责画图,有的负责计算,有的负责记录数据,有的负责填写表格,学生在合作中提高了效率。教者提出问题:“在60米长一条路的一旁等距离地种5棵树,可以怎么种?”学生通过讨论,从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一端不种三种情况下分析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规律:两端都种时:棵树=间隔数+1;两端都不种时:棵树=间隔数-1;一端不种时:棵树=间隔数。

五、培养学生评价与反思的习惯

教师不仅要注重问题的解决,还要在得到问题的答案后,对结果的合理性、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评价。不仅有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评价,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组内同学的互评,通过评价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过程的明确见解和思路。

总之,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1]徐顺湘.让教学目标成为课堂的“导航仪”——点击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要素”[J].小学教学研究,2009.

[2]刘希仁.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流程式的探究[J].学周刊,2011.

[3]刘映娟.高效课堂——关注学生的思维“度”[J].小学教学研究,2010.

[4]裴国银.精当处理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案例及反思[J].小学教学研究,2010.

[5]郭淑梅.小学数学自主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J].小学时代,2011.

猜你喜欢
公因数教者因数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最大公因数》教案
积的变化规律
《约分——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约分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
新课程背景下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的基本策略
关于最大公因数的一个性质及证明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