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前预习方法

2016-04-11 08:23江苏省泰州实验学校
数学大世界 2016年22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课前预习题目

江苏省泰州实验学校 袁 满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前预习方法

江苏省泰州实验学校 袁 满

有效而充分的课前预习是了解新知识的第一步,可以使学生在课上学习时站在较高的基础点上对知识进行探究,通过预习找到难点和重点,带着问题上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方法探微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智力以及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课前预习、课上学习以及课后复习。其中课前预习是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来说非常关键的一步,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学生课前预习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课上的学习效率,充分的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大体了解学习内容,有效掌握学习的脉络以及重点和难点,增强学生学习的探究性。

一、培养学生热情是基础

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热爱学习,对于数学知识有探究的欲望,保持对于数学知识的好奇心是他们学好数学的关键。当学生对于知识具有较强的心理求知欲时,他们会在课堂上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并且变得善于思考,从而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理,想要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工作就要调动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探求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教师应当在上一节课做好充分的铺垫。小学数学知识在结构上并不是单一独立存在的,每个模块的知识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环环相扣,所以,教师在讲解上一节课的知识结束之后要对于新的知识有一定的引入,对于学生的新知识的预习做一定的指导建议。例如:小学乘法和除法有一定的关联性,在讲解完乘法运算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比如:“3×2=6,那么,如果已知6和3,怎么才能得到2呢?需要通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够得到这样反方向的结果呢?答案就在本书的下一节,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将乘法的知识复习一下,然后带着疑问探讨它的逆运算的问题,找到和它相反的运算,并找出‘两兄弟’之间的关联性。”通过诸如此类的提问以及引导,使学生在复习和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对于新的知识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二、不断重复理解是方法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对于任何类型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是奏效的。在小学数学的课前预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提高理解程度有助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和识记,有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高效的探究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不断重复,这对于一些晦涩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具有很好的帮助。而对于一些题目较长的应用题来说,重复阅读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和理解题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学生在重复知识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提高理解程度,还要在重复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总结归纳每种类型题目的解决步骤和技巧。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类型的应用题,比如汽车匀速运动类型的题目,分为单方和双方,单方的题目例如:A、B两点距离200千米,汽车甲从A点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驶往B点,求需要多长时间。类似这种的题目可以用除法作答;双方的相遇问题例如:A、B两点距离900米,同学甲和同学乙分别从A、B两点以每分钟100米和每分钟200米的速度相向而行,问两人何时相遇。类似于这样的题目就需要学生利用方程解答。不同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对于这些题目或者知识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在掌握规律的同时灵活运用,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整理脉络结构是提高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课前预习往往不是盲目的,无目的的。学生只有带有一定的针对性,或者说是目的性进行预习,才可以在潜意识中形成学生的知识诉求,这样的诉求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清晰的知识结构或者知识脉络有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掌握,在这一点上,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结合知识迁移性的特点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整理清晰的知识结构是和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多变重复相关联的。

对于小学数学知识的课前预习,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步骤:首先,经过教师的引导或者建议,在进行预习之前,学生需要自己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预习目标,这样一来,能够使学生的预习工作更加清晰和顺利。比如学生在预习之前,准备一张纸,第一遍阅读,记下其中出现的知识要点,大体掌握本节知识的主要内容;其次,进行第二遍预习,这时需要学生结合教师的指导建议,对于本节知识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思考,带着问题进行预习;最后,第三遍预习,解决问题,并尝试总结归纳,并将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实在不理解的知识点标记下来,在课上教师讲解的时候,对标记的知识重点或者难点着重听讲。通过三遍预习之后,学生不仅全面了解了本节知识的主要内容,而且将学习的重点也转移到了知识要点上,这时候,学生的脑海中对于所预习的知识就会有清晰的印象,形成思维上的有层次、主次分明的知识结构。

综上所述,笔者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重复知识以及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三方面对于小学数学课前预习进行了一定的方法探讨。有效而充分的课前预习是了解新知识的第一步,可以使学生在课上学习时站在较高的基础点上对知识进行探究,通过预习找到难点和重点,带着问题上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课前预习题目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关于题目的要求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