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渠成 效果迥异
——学生主动发展再探索

2016-04-11 08:23江苏省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张怀玉
数学大世界 2016年22期
关键词:长方形探究思维

江苏省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张怀玉

水到渠成 效果迥异
——学生主动发展再探索

江苏省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张怀玉

【案例回顾】

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A老师引导学生,并依次提出下列问题:(1)读了题后,我们知道了什么,能求出什么?(2)周长是18米,我们又能求出什么?(3)长与宽的和是9米,那么长、宽可能各是多少?(4)用什么办法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表示出来?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轻松的解决了周长、长加宽的和、不同的围法等问题也产生了列表呈现的需求,问题解决水到渠成。

B老师:(1)读题,围栅栏你懂吗?(2)想办法,怎样帮王大叔用18根栅栏围成长方形?小组讨论并尝试独立解决。教师巡视并捕捉展示学生资源:摆小棒或画图。(3)两位同学的做法,你能看懂吗?相互讨论。(4)你觉得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哪?怎样让大家很清楚的知道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问题解决,水到渠成。

学以致用:用4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

A班级:正确率不足50%;B班级:约70%。

同课异构,效果迥异。

【原因分析】

A老师教学中,教师主导的成分较多,目的性很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了问题,但由于教师的引导,学生思维难度得以降低,因而在学以致用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定势。

B老师有大问题的意识,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辅以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感性的探究后有了理性的思考:18米是长方形的周长,想知道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需要知道长与宽的和,有效突破了难点。过程让学生自己探究,关键由学生自己发现,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体现了自主发展的理念。

【解决策略】

新课标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这些方式,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发展。

“学习金字塔”表明,阅读和听讲是最没有效率的学习方式,实干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一、大问题,引领学生主动发展

大问题相对于小步子而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担心学生的思维跟不上,因此喜欢将问题肢解,将原本很好地问题情境碎片化,学生在这样的碎片化学习中,思维点状,并逐步养成了对教师的依赖。而数学本身的特点及数学思维发展的目标决定了数学教学需要学生的整体思维,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要有大问题意识,并具有把大问题抛给学生的勇气。学生在大问题的引领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等独立思考活动,辅以小组讨论交流,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建构活动,达到主动发展的目的。

如上案例中,B老师:“想想办法,怎样帮王大叔用18根栅栏围成长方形”?教师不急于解决周长与长加宽的和的问题,而是将大问题抛给了学生。学生通过思考,尝试,小组讨论等活动,呈现出各种丰富的资源。教师巡视并相机捕捉、展示学生资源:摆小棒,或画图。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提出“你觉得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哪?”的问题,引发了学生在感性探究后的理性思考,问题得以解决。

二、重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要体现在“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和主要途径。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教师是学生主动发展的铺路者,应该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条件。为此,教师应该多创设积极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去探究。

上述案例中,B老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创设了很好的问题情境:“想想办法,怎样帮王大叔用18根栅栏围成长方形?”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展开了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有的画图思考,有的摆小棒,有的在窃窃讨论。在学生的主动探究活动中,学生渐渐有了感悟,出现了“哦,原来如此”的感叹。伴随着这种感叹,思维被激活,学生的汇报也从直观走向了抽象。

三、巧点拨,启迪学生主动发展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的主动发展,离不开教师这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引导、启迪。

数学的抽象性、严谨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构成了一对矛盾,这就决定了学生学习数学时,必然会出现认知与思维的障碍,而学生凭借自身的力量有时往往无法逾越这一障碍,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的适时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上述教学活动中,在学生经历了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后,学生有了感悟,但这种感悟有种“意会而无法言传”之感,这时教师相机点拨,提出“你觉得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哪?”的问题,一下子将学生的思维从无序走向了有序,那种“意会”豁然开朗。

正如《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所指出的:“如果任何教学体系只为持消极态度的人们服务,如果任何改革不能引起学习者积极地亲自参与活动,那么这种教学充其量只能取得微小的成功。”转变教育观念,大胆放手,以学定教,为学生主动发展创设条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长方形探究思维
我爱长方形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