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2016-04-11 08:43江苏省宝应县曹甸镇下舍小学李学平
数学大世界 2016年21期
关键词:自主性教学方式小学生

江苏省宝应县曹甸镇下舍小学 李学平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江苏省宝应县曹甸镇下舍小学 李学平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学校教育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更加重视了其思维方面的训练,致力于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激发其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突出其学习主体地位,促使其更好地学习知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在培养小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灵活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与模式,减少小学生对数学题的陌生与恐惧心理,从而在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而提升其学习能力,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小学数学课堂激发学生自主性的意义

伴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其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国家对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与普及,学校教育也愈发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因此,如何让小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突出其主体学习地位,激发其自主性,促使其更好地学习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更应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正式提到教学日程上来。

在素质教育理念逐渐发展与普及的时代,小学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播与传授,而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帮助其逐步认识到具备一种数学解题思路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又能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之中,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自主性的激发,致力于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培养,帮助其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过程,更新、拓展知识储备,促使学生在兴趣基础之上提高其学习能力,健全学习思维,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加强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激发学生自主性的应用策略分析

1.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新课改提倡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转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转而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效果。

比如:在“加减法”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还是采用直接告知学生如何计算的传统教学方式,是没有教学意义的,也无法满足当前学校教育的需求。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来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学习。教师可以寻找生活中与加减法有关的例子,如:给学生每人分5块糖,如果吃了3块,还剩几块?假如再给你1块,又剩下几块?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加减法例子,鼓励他们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其学习自主性,帮助其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体,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从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升教学效果。

再比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实现给学生准备3块相同大小的蛋糕,将第1块平均分为4份,并将其中两块给一个学生;将第2块平均分为8份,并将其中的两块给第二名学生;第3块蛋糕平均分为12份,其中两块分给第三名学生。引导学生思考一下,哪个学生分到的蛋糕数量最多。这时,学生的兴趣会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也更好地调动了其自主学习的欲望。

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激发与加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的,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和反复的训练。而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主学习等能力不够,机械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因此,教师应重视灵活应用教学策略,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与欲望的激发。而学生只有真正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与探索的欲望,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灵活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校教育的需求,而需要教师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其看问题的角度,从而促使其更加独立地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提升其学习新知的能力与意识,并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认识年、月、日”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生活实际,如引入日历的方式,将这些数学概念直接呈现于学生面前;也可以将年、月、日分开讲解,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数量关系掌握相关年月的计算方法等。小学数学教师应依据小学生的学习与认知特点等,同时结合多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加强教师教学活动的引导性,从而促使学生以更为积极、主动地态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构建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最终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修养。

再比如:同样以“认识年、月、日”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首先设计这样的问题:咱们班上有30名学生,其中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过了九个生日,但是只有小明只过了两个生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道题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其好奇心,学生会急迫地希望能够揭开这个谜底。这时,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的时刻,教师顺势引入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想必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更能得到充分的激发。

教师以这样精心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引入相关知识点,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推动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

3.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认识与逻辑思维能力都较弱,所以不易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等资源,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帮助其逐步意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与重要性,促使其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逐渐加强其学习自主性。

例如:在《平移和旋转》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平移和旋转的相关知识,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实物平移、旋转的动态轨迹,从而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于学生面前,形成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刺激,促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为学生创造更为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真正融入其中,充分激发其自主性,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提升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还应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应灵活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引导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其学习自主性,最终全面提升其综合能力与素质。

猜你喜欢
自主性教学方式小学生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我是小学生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