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述评

2016-04-11 12:41彭鑫艳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台州318000
社科纵横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研究教育

彭鑫艳(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新形势下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述评

彭鑫艳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台州318000)

【内容摘要】创业是创新精神向创新实践转化的中介。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得到了一定的积累,但相对滞后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创业政策环境的改变,使创业教育的模式构建和创业实践面临新的挑战,对创业模式的探索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为综述视角,对创业教育模式以及相关的主体进行了梳理,并从新形势或新环境的视角对现有的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述评,以促进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新形势创业教育模式大学生

*本文为浙江省教育厅2013年度科研计划项目“基于创业教育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201329320)。

引言

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相对滞后,现有可查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更多的是原有的研究,而且更多的是定性的研究,对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引进或者改进。如何在认识创新创业教育核心内涵的基础上,研究现状和问题,探索我国大学创业教育新模式,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笔者通过对我国现有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相关梳理,与现有的环境变化相比较,试图为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和基本现状

1.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

创业的本质是创造,创业是富有创业精神的创业者与机会结合并创造价值的活动。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社会因素和组织因素就构成了创业的要素。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白标的内容设定是创业教育开展的首要环节,更是创业教育实施的主要依据。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单纯是面向部分群体或个人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改革,其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以素质教育和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可持续、系统性的现代教育模式。创业教育的开展,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去培养的问题,具体到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创新精神,学生关键在于要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这些精神和能力都不是天生的,需要社会和学校创造适合的条件来培育。基于这样的角度和高度去思考创业教育的目的,才能在实质上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形成科学、系统、成熟的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业素养,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提供新的载体和有效途径,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增添新的动力

2.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现状

创业教育在国外发达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起步较早且一直颇受重视,发展迅速、成效显著。源于美国的创业教育除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还设有专门的商学院、创业基金、创业奖学金、创业教育专业等,注重培养企业家精神,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专门的创业教育载体和浓厚的创业氛围。而我们国内的创业教育(包括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总体来看,还处于初步阶段,很多知识体系都沿用欧美国家的管理学、教育学知识系统,缺乏吸收、转化、整合的过程,相对不够成熟。在面对创业教育这个话题时,还存在一些观念与认知上的问题。

创业是创新精神向创新实践转化的中介,毕业生创业的数量和质量逐渐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参考依据。

调查发现,相较于高等教育改革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目标以及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程度,学校在提升创业能力、开展创业教育、创造性地构建创业模式等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

二、创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模式的关系

高校创业教育是指在高校中实施的、旨在培养学生现在或未来开拓事业所需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其本质是”培养人”。创业教育模式是一种方法论,是为胃达到创业教育目的而采取的形式和方法。从范畴上来看,创业教育模式从属于创业教育,教育模式服务于教育目的。创业教育的理念、内容与效果最终都需通过一定的创业教育模式来展开和验证。

教育模式的研究相对较早,反映的是某种活动过程的程序与方法,体现的是某种教育和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教育模式的研究,不同的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的见解,有的学者认为是学校教育宏观行为的系统概括,也有的提出是理论指导下的组织形式和相应策略的模式化概括,还有的学者提出是一种特定的组合形式,包括了具体的内容、结构、评价体现等等,表现的是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定组合(袁盎,2012)。

对教育模式的研究,一直以来也是相对较热的话题,不同时期对具体的教改方案也给出了不同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后期,创业教育成为及其重要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随之成为一种话题。

三、当前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概况

1.创业教育模式的基本探讨

国外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概括起来讲,可以总结为主要的三种模式:聚焦模式、全校性模式和混合模式。国内学者在国外研究基础上,也对创业教育模式也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并总结了常见的教育模式(余昶,王志军,2013):素朴的创业教育模式、商学院创业教育模式、专业型创业教育模式和创业型教育模式。国内外的教育模式无非是在称谓上的差异,内容上并没有过多的差异,而且基本上国内学者对创业教育模式的定义也沿用了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总结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相关内容,具体如下:

素朴的创业教育模式为创业教育初级阶段的一种模式,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通过举办和引进竞赛的方式进行创业教育,最常见的就是“挑战杯”的一种形式,通过这种载体来传达创业教育的相关理念。

商学院创业教育模式即为国外的聚焦模式,对特定人群的创业教育管理,国内的很多院校也和国外的相关院校进行这种模式的合作,使得这种创业教育模式被推广,并且出现了“创业教育”一系列的课程模式,如浙江大学被授权建立了“创业管理”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但这种模式,在我国更多的是国外教育模式的引用,课程授予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往往脱离实际。

专业型创业教育模式体现的是更为广泛的教育主体形式,教育内容和主体也呈现出多样化,也被成为“广谱式”的创业教育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创业教育应该是全体学生享有的特权,并且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能力(王占仁,2013),这种模式也被广泛的应用,但目前的情况仍然表现在缺少具有实际经验的任课老师来予以授教,往往被转化成“理论知识传教的一种单一模式”,而且也容易产生为了“创业”而“创业”的不良循环。

“创业型大学”模式,被认为是创业教育模式的一种高级形式,这种模式下会围绕大学、企业和政府三个主体展开,需要大学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形成跨学科的教育融合模式,并注重对学生创业情感智力的开发,借助企业的平台对创业进行实践,并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相关的扶持。这种模式,国外更多的建立在实际的研究基础上,而国内则表现出多样性,在创业孵化的环境创设、实践指导和实证研究方面缺少有力支撑,国内外的教育形式也不尽相同。

总体来讲,国内外的教育模式存在共性也凸显不同,国外的创业教育模式更为成熟,也更注重对实践的操作,而国内的创业模式更多的引用国外的研究,很多的内容也在引用的过程中结合了国内大学教育的实际,表现为过程中的不断试错、不断创新,很多国内的院校也表现出了创业教育的相对突出性,但更多表现的是个案而不是普遍。

2.创业教育模式主体方向研究概述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主体方向概括来讲,主要从理论视角的定性研究和以案例为主的实证研究。

理论视角的研究,更多的是对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对不同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探讨,多从国外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和归纳,并且按照创业教育模式所涉及的内容、主体、侧重点和目的等多方面进行了不同的划分,不同的模式之间又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交集(项伟,2010)。还有从改进策略的视角,对创业教育模式的改进进行的定性研究,比如提出重视实践、政府支持、企业指导等等。还有的从推动创业教育的方面对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进行的定性研究,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并认为创业教育需要外在的创新条件。也有的学者,从创业教育模式涉及的各方面的某个重要方面进行了定性的探讨,比如认为应该注重培养创业的思维、将中国文化基因引入创业教育中等等。所有涉及的研究都千篇一律,并没有相对统一的认知,所用的定性方法也相对的单一。

而案例视角的定性研究中,更多的以大学生创业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进行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或者通过大学主体的研究,对大学组织创业教育相对成功的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模式进行优势或者劣势的评价。这种案例的研究,更多的是出于学校主体或者大学生主体的归纳性研究,体现更多的是个性化的特性,而并不是普遍的一种研究结果,案例研究的内容也相对较弱,还缺乏通过大数据的方式进行的普适性的研究。

四、新形势下对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简要述评

现有的数据库可检索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更多的在2014年之前,而2014年之后的研究相对较少。2014年以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创业环境的改变,使得创业的门槛越来越低,创业的成本也越来越低,促使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了创业的队伍。在现有创业环境下,很多原有被广为认可的创业教育模式已经逐渐的被淘汰,大学生创业的关注点和创业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关注了互联网方面的创业机会。尽管很多学校也推出了“互联网、电子商务”主题的创业教育,但更多的采用了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授教,资源和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对创业孵化过程的指导。现有的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相对来讲也没有形成较完善统一的体系,没有相对统一的理论基础,并且多为定性的研究,缺乏定量的实证研究,内容相对片面,并没有考虑外在环境的变化。同时,对于局限于专业学习的青年学生来说,不仅需要接受创业教育,而且需要接受创业指导,从学生角度出发,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创设空间为学生提供创业相关的课程培训、实践基地和创业指导等。从这些方面来看,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仍然需要与时俱进地完善和提升。

信息化时代的当下,我们不会简单地认为可以用一种“理想”的创新教育模式替代“传统”的教育模式,“新模式”和“老模式”更多的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关系。但是我们也已经察觉到,传统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会严重影响创新人才培养。新形势或者新环境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讨也应该是持续性的,并且应该与外在的实际密切的相关。学校的主体脱离不开外在的环境,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环境及政策的改变,都会对创业、创业教育带来重大的影响,创业教育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模式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创业教育模式也应该更加符合现有的实际环境,在现有模式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探索真正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才能助推学生创新精神、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余昶,王志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学术论坛,2013(12):231- 235.

[2]袁盎.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

[3]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现建设论析[J].2013 (3).

[4]项伟.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综述(1978- 2008)[J].网络财富,2010(10):3- 4.

[5]王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综述[J].创新创业教育,2014,4(1):46- 47.

[6]王丽娟,高志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10).

[7]罗志敏,夏人青.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与逻辑[J].教育发展研究,2011(01).

[8]陈冬梅等.创业教育: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契机[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2.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9106(2016)06- 0166- 04

*作者简介:彭鑫艳,女,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创业教育、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研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