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民族地区综艺节目的新突破

2016-04-12 03:41谢刚
数字传媒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晚会内蒙古文艺

谢刚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寻找民族地区综艺节目的新突破

谢刚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综艺节目近年来在全国迅速发展,要想在众多的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就要在新、奇、特上下功夫。内蒙古自治区拥有珍贵而独特的民族文化、草原文化,用艺术的形式,展现民族特色,彰显草原文化,是做好民族地区综艺节目的突破口。

综艺节目 民族文化 文艺资源

随着全国各地综艺节目发展的逐渐成熟和种类的日趋完善,时至今日,要想在此类节目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就必须具有令观众耳目一新的特性。所谓的特性就是这档综艺节目独有的特征,即不同于其它综艺节目的特质。因此,在综艺节目的创意上很多策划人都在新、奇、特上大做文章。节目只有立意新颖、包装新奇、内容独特,才不至于被淹没、被淘汰。作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综艺节目,自然应该是在民族特色和地区优势上下功夫、找突破,展现民族与现代、传统与时尚有机结合的综艺形态。

说起来总是容易一些,但值得庆幸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人文、历史、地理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使我们不难找到属于我们,而且只属于我们的文艺资源。在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在连太阳还要走两个小时的东西跨度上,在12个盟市地区的风土人情上,可以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文艺资源是丰富多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作为内蒙古的电视文艺工作者应该是骄傲的、富有的。如何在这片“歌海舞乡”的沃土上创作出一些凸显草原特色,展现草原风情,彰显草原精神的文艺作品,是电视文艺工作者应该

认真思考和研讨的问题。

一、借助“经典”创作经典

无论哪个民族的歌舞,都有一些流传久远、家喻户晓的曲目,这些是为几代人所传唱、所熟知、所喜爱的经典。如蒙古族民歌,发展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根植于民间,除了极具特色和代表性不说,生命力和感染力更是不言而喻的。放牧搬迁时唱的《牧歌》,女儿出嫁时唱的《送亲歌》,想念家乡时唱的《思乡曲》,思念心上人时唱的《乌优岱》,歌颂英雄时唱的《嘎达梅林》……这些民歌唱出了深藏在人性里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同时又能进入我们内心深处,触动我们的心灵。蒙古族民间舞蹈也是一样,《安代舞》《顶灯顶碗舞》《筷子舞》《盅子舞》《圈舞》等等,情景交融、天人合一,从舞蹈语汇和表现张力上都无愧于经典。借助这些百听不厌、百看不厌的曲目,我们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计让它们在今天的舞台上焕发出新的活力,展现出新的风采。

借助“经典”创作经典,可以说是一条捷径,但这条路并不好走,如何在重新包装、打造、创作的过程中不给人画蛇添足、狗尾续貂的感觉,要用怎样的方式来使“经典”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更好的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探讨和设计的。

二、让“讲述”成为构架综艺节目的一种方式

有些人认为综艺节目是再好操作不过的了,无非是歌曲、舞蹈、器乐等文艺形式的组合拼凑。可是真要这样做了,节目会没有特色活力,更不会被观众接受。

因此在构架节目时,我们需要“讲述”。在策划过程中,考虑节目的新闻性、时效性、故事性,明确节目的背景、主题、宗旨等元素,如草原文化节、昭君文化节、旅游文化节、冰雪节、母亲节、春节晚会、元宵晚会、国庆晚会……,每一台晚会每一个节目都是为主题服务,当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时,结构自然有了起承转合,篇章自然有了起伏跌宕,内容自然会至情至理,节目自然也会传情达意。如此有机的结构,如此有情的设计,节目和晚会就不会平淡、乏味、雷同。

三、把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创作的基础

作为电视文艺工作者,工作岗位赋予我们很多神圣而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立足在这片蔚蓝色的高原,希望用文艺的形式记录、传承、展现和诠释她的精神内涵和外延,那就不能使节目简单的呈现歌舞器乐,而是要表现草原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表现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即“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这是草原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生态智慧、开拓精神和诚信为本的最好诠释。

当我们追溯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就会发现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人们崇尚自然,爱护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于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同时,马背民族向往着自由开放,充满着接纳包容,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秩序,从而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作为今天的内蒙古人,我们有责任把草原文化发扬光大;作为今天的内蒙古电视人,我们也有责任把彰显草原文化的精髓作为创作的出发点,抓住这一主旨去创作,节目的立意自然就会厚重、和谐、独具特色。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极其珍贵而独特的民族文化、草原文化,用艺术的手段、媒体的平台传承草原文化和谐共生、诚信至上的核心理念,传递自由开放的人文精神,传播蒙古民族风土人情,最终形成属于内蒙古的综艺品牌,电视品牌,乃至文化品牌。一位社会学家这样讲过:“文化内蒙古”应该是在草原文化核心价值立场上建构起来的生态文明的内蒙古、诚信至上的内蒙古,推进

中国进步的内蒙古。这既是一个地域形象的概念,也是一个价值取向的概念,其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一名电视文艺工作者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这些独有的文化资源舞台化、艺术化、栏目化,以及运用现代化的电视手法提高可视性。如同样的歌曲选秀节目,我们完全可以不走《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的模式,在推出好歌手和好歌曲的同时巧妙的融入独有的曲调、独有的器乐、独有的服饰、独有的舞台表现力,让所有的元素都彰显它的独特性,这样既避免了与类似栏目的雷同,又能突出我们的特色。内蒙古有蔚蓝的天空和碧绿的大地,歌声和旋律来自草原,歌手和天赋也来自草原,放大只属于我们的符号,同时也不忘继承和发扬,在传统与现代中辟一条蹊径,做出特色做出风采。

文艺类节目不仅可以寄托人们的喜怒哀乐,更可以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希望和梦想,结合地区文艺资源,用适合的电视手法去策划必然会产生好的栏目,好的晚会。

责任编辑:孟宪超

G206.2

A

2096-0751(2016)10-0005-03

谢 刚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编辑

猜你喜欢
晚会内蒙古文艺
1942,文艺之春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可爱的内蒙古
□文艺范
爱在内蒙古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