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记者如何转型

2016-04-12 03:41刘占胜
数字传媒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转型融合

刘占胜

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报社 内蒙古 锡林浩特市 013250

全媒体时代记者如何转型

刘占胜

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报社 内蒙古 锡林浩特市 013250

近年来,新媒体迅速发展,给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也改变了广大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在全媒体时代,记者如何转型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笔者对此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全媒体 记者 转型

一、全媒体背景下记者面临的问题

(一)依赖性越来越强

过去,记者撰写稿件,都会在第一时间深入采访,及时发稿。全媒体时代,不少记者在手机上看新闻,挖掘新闻线索,难以调动记者的积极性,记者对新媒体越来越依赖,逐渐失去了主动探索的兴趣。如《人民日报》开通了“来了!新闻早班车”微信公众号,让记者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事。

(二)媒体缺乏“全能记者”

在传统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报纸的记者各司其职,有的分工更细,出现摄影记者只管摄影,文字记者只管文字的“两张皮”现象。新媒体出现,不仅要求记者既要熟知传统媒体的业务知识,又要掌握新媒体的操作技能,培养“全媒体时代”的“全能记者”。

二、从传统型记者向全能型记者转型的途径

(一)提高记者各方面素质

1.提高专业素养。记者专业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记者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掌握技巧。

一要善于从基层挖掘新闻,用群众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健康的主题反映群众的切身感受,写出带有泥土芬芳的,接地气的新闻稿件。笔者曾写过一则消息稿,报道的是文贡乌拉苏木阿拉腾毛都嘎查推行“532”工作模式的事迹,该嘎查是旗委组织部选树的典型,笔者驱车100多公里,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现场捕捉、现场了解、现场构思,又与苏木干部、嘎查长和牧民一起座谈深入了解,写

出了一篇题为《嘎查里的事咱牧民作主》的新闻报道,并在《锡林郭勒日报》《北方新报》等发表。此文既客观真实、情真意切,又丰满、充实、感人、有说服力,可谓没有水分的“干货”。

二要善于从重要会议上挖“真金”。记者要学会“借船出海”,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挖掘提炼会议上最鲜活、最典型、最感人的新闻报道,在众声喧哗中让新闻报道“独领风骚”。

三要善于从社会生活中挖掘线索。记者按照“三贴近”的原则,用故事化、悬念化、情景化的叙述方式,从日常生活、重大活动、基层工作中捕捉线索,抓亮点、抓特色、抓创新,打造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好新闻。发展风光清洁能源既是锡林郭勒盟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又是着力打造“七大产业 六大基地”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此基础上撰写的《镶黄旗:“追风逐日”发展清洁能源”》发表后,起到了以点带面,传播正能量的作用。

2.学习新媒体的操作技能。媒体要融合发展,人才转型是关键。在全媒体时代,记者若要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成为全能型人才,就必须在掌握传统媒体的业务知识的同时,不断对新媒体进行学习和探索,重新审视自我、进行角色定位、加快角色转变。如积极学习新的采编技能,深入学习各种新媒体的业务流程和新的知识点,及时掌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各种方式方法。

3.有大局服务意识。记者要围绕本地区工作大局,确定工作的“路线图”“时间表”,要站在全局角度看问题、做策划,要围绕中心工作,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宣传报道工作,把党委、政府想要说的,群众想要办的,想要知晓的,在第一时间报道出来。无论媒体如何变化发展,都要坚守住舆论宣传的主阵地,传播正能量。

(二)加快媒体融合

加速媒体融合发展,为记者提供更好地发展平台也是打造“全能记者”的重要途径。要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形成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新机制,全力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覆盖广泛的新型主流媒体,为记者打造发展的平台。

1.强化阵地意识,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坚持内容本土化,加强新闻报道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特别是推进媒体内部之间的融合发展,努力消除影响媒体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媒体融合的建设力度,壮大媒体实力,不断提高吸引力和影响力,努力打造强势媒体。

2.完善体制机制,调动记者积极性。推进媒体内部之间的融合和创新,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在充分整合各媒体优势的同时,加强组织和策划,创新深度报道,形成跨部门供稿、一次编辑、集中审核的采编模式,打造强势媒体。要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形成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工作机制,通过激烈的竞争、公平的工作环境,促使记者积极探索、力争上游,从而形成一支高素质的记者队伍。

3.加强媒体间的合作与交流,拓宽记者眼界。基层媒体要审势度势,与有实力、有资质的媒体加强合作与交流,通过交流,丰富记者的阅历,拓宽记者的眼界,使记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交流心得,提高写作水平。同时要扬长避短,充分挖掘新媒体自身的优势,努力推进新媒体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6年7月,镶黄旗举办以“欣欣向荣的镶黄旗——石材之乡”为主题的异地采访活动,零距离感受“中国石材之乡”的独特魅力,把一篇篇鲜活的新闻作品呈现给广大读者。一篇篇作品、一组组镜头、一个个故事都书写和记录了镶黄旗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迁,大大提升了镶黄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异地采访过程中,记者也受益匪浅,在实践中有所成长。

新媒体迅速发展,广播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新闻记者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传统媒体寻求转型的大势态下,新闻记者的转型同样迫在眉睫,也同样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孟宪超

G206.2

A

2096-0751(2016)10-0006-02

刘占胜 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报社 编辑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转型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