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公正思想探析

2016-04-12 15:59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城邦守法亚里士多德

武 优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475000)

亚里士多德公正思想探析

武 优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475000)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对公正思想进行了系统研究。公正,就是指我们社会上的所有人都需要拥有的品质,即人们基于这一品质才有能力做出公正的行动,并且处于自愿地做公正的事情。公正是一种和他人有关的完满的德性,公正是德性之首。公正与法律的关系是很紧密的,我们可以把总体的公正理解为守法的公正,要实现守法的公正,不但要制定完备的法律体系,还要让人们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公正;不公正;法律

一、公正思想的产生时代背景及其与不公正的关系

公正思想最早来源于早期希腊人所居住的城邦,当时的城邦是由繁华的城市和围绕在城市周围的乡村组成的。古希腊时期,人们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个个家庭需要组合在一起形成村落,而村落之间为了实现自给自足的生活,就结为了共同体,于是城邦就诞生了。所以,“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团体”[1]81。“一旦个人离开了城邦,他就不是自足的;而不在社会中生存并能自足的,如果不是禽兽就是神”[2]5。众所周知,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哲学思想的孕育都得益于城邦这一特定环境,也正是由于城邦制使得他们不可避免地都有了对公正思想的探究。而亚里士多德更是生活在了古希腊城邦制日渐式微的时期,此时大多数的古希腊智者都已看出城邦的衰落不仅仅是由内外战争这些外部原因所导致的,更重的原因在于城邦的伦理道德本性在加速度地蜕变。当时的雅典虽然依旧繁荣,但已经不是昔日的雅典,雅典城邦的公民不断偏离城邦伦理生活,城邦伦理对于很多人不再具有权威性。苏格拉底在剖析希腊城邦衰退的原因时,把责任完全归咎于智者运动的恶劣影响。道德是政治的基础,道德沦丧是城邦政治危机的根源所在。柏拉图在继承苏格拉底学说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苏格拉底未完成的事业,柏拉图彻底抛弃了民主制,主张与其完全相反的民主政治。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中,伦理学先于政治学说,政治学说是紧接着伦理学说诞生的。公正思想的形而下的实践,就是城邦中公民的德行的至善,这是所有城邦公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基础。

古希腊的四美德包括公正、勇敢、节制、智慧,其中公正排在四美德之首,可见公正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公正,在苏格拉底那里已经成为他在市场上调侃的一个主题。柏拉图把智慧、勇敢和节制作为分属于理智、激情和欲望灵魂这三个部分的德性,公正则是它们的协调者,使它们各安其位,不相抵触,实现灵魂的和谐,保持城邦的秩序。所谓公正,就是指我们社会上的所有人都需要拥有这一品质,即人们基于这一品质才有能力做出公正的行动,并且处于自愿地做公正的事情。同样,不公正也可以理解为那种人们基于它才有能力做且愿意做不公正之事的品质。由于公正是和某种品质挂钩的,与把它同知识和能力挂钩有所不同,因为一种知识或能力都包含其对立面,但是一种品质却不包含其对立面。当然,人们认识一种特定的品质,许多方面也是通过其对立面来认识的。如果身体状况良好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其不好也是显而易见的。从那些良好的身体状况可知良好的状况,而从良好的状况也可知状况良好的身体。相对的一方有多种含义,而另一方也有多种含义。例如,公正的事务有多重含义,不公正的事务也有多重含义。那么不公正具有几种含义呢?在我们一般的思维逻辑看来,违背法律规范的人或行为就是不公正的,那么它的对立面遵守法律规范的人或者行为就应该是公正的。“公正的也就是守法的和平等的;不公正的也就是违法的和不平等的”[3]1129a-1129b。基于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平等和合法属于公正,不平等和违法就属于不公正。我们不能因对同样一些东西过分贪婪,从而追求那种不但在总体上是善的,而且对自己有益的东西。而由于缩小了的坏处就是在某种意义上的好处,所以他仍然是对好处占得多,是多占的人,所以这也是不公正。另外,公正的事和公正的行为是不同的,同样,不公正的事和不公正的行为也是不同的。同样一件事情,如果实行了不公正才是不公正行为,在没有被实行之前,它仍然只是不公正的事情。公正行为也是这样。不管所做的事是否公正,都要出自自己的意愿。如果是无意的那就不是做不公正的事,也不是公正的行为,而是机遇。在行动着的人们,有的人碰巧是公正的,有的人碰巧是不公正的。因此,不公正行为和公正行为又有自愿和不自愿的区别。既是自愿的就要受责备,那同时也是不公正的行为。例如,如果一个人做了不公正的事情,但他不是出于自愿的行为,那么这种行为也不算不公正。所谓自愿,就是指一个人很清楚他所要做的事情,对自己行为的动机、对象、目的都是有知的,并且所有的行为都是出自自己的意愿。像这样的一些情况,每一种都不是由于机遇,也不是由于强制。再如,别人拿着他的手去打另一个人,这不是出于自愿,因为他不能自主。一个被打的人可能是他的父亲,他只知道这里有一个人,但并不知道是父亲。有些行为由于机遇既可以是公正的,也可以是不公正的。某个人虽然不愿,但由于害怕而交付了赎金,这样的行为既不可以说他做事公正,也不应该说是不公正,而是出于机遇。同样,他若并非自愿,而是被强迫着没有交付赎金,那就应该说他做不公正的事,或行为不公正,不过这也是由于机遇。至于那些自愿的行为,有的是经过选择而做的,有的是未经过选择而做的。经过选择的行为有事先策划,不经过选择的行为没有事先策划。

总的来说,公正是一种和他人有关的完满的德性。公正是德性之首,公正集一切德性之大成。它之所以为最完满的德性,是由于它是完满德性的实行。它之所以为完满的德性,也是由于这种德性不仅仅为自己的精神立法,它更能促使人们以公正的德性对待其他公民。有许多人自己的事情以德性对待,对他人则不能。在各种德性之中,唯有公正是关心他人的善。不但败坏自己,并且败坏他人的人,是最邪恶的人。而最善良的人,并且以德性对待自己的人,也是以德性对待他人的人。待人以德是很困难的事。因此,公正不是德性的一种或者说是一个部分,而是德性的全部,公正是一切德性的基石,没有公正,就没有其他德性可言;同样,不公正也就不仅仅是恶的一部分,而是恶的全部。这样说来,一个人没有公正思想,他也就不可能具备其他的任何德性,甚至连个人的基本德性都没有。

二、公正与法律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对公正德性的诠释是通过合法或守法完成的。法律是辨别公民是否公正的准绳。古希腊城邦的法律与现代法律不同的是,它没有将法律规则与道德要求区分开来。到智者时代,则包括以下多种含义:人们的风俗习惯,传统惯例,伦理规范,成文法律,各种契约、章程、协议和条约等。例如,要求我们做出勇敢者的行为,不逃跑、不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战场上不丢弃武器等;做出节制者的行为,如不通奸、不羞辱他人;以及做出温和的人的行为,如不殴打、不谩骂等。城邦共同体的生活都由法律来进行调整。法律在其他德性和恶的方面同样要求禁止一些行为。在亚里士多德的公正思想体系中,合法的公正是整体的公正,因为法律规范已经制定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为准则,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既然守法包含了一切公正的行为,那么守法的公正就自然成了整体的公正。另外,法律秉承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会由于外部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性约束,不论好人做坏事,还是坏人做坏事,结果是一样的,法律对其的约束力也是一样的。正是在此基础上,亚里士多德主张社会的法治而非人治。同时法律的至上性也体现了其理性所在。法治与人治相反,法治直接摒弃了个人欲望,使其更加公正充满理性,人治的局限性在于统治者容易被自己的感情欲望左右,从而造成一系列的不公正的行为,因而法治比人治更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

真正的法律是基于公正、体现公正的,公正与法律自然也就是密不可分的。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即正义就是守法,而不正义就是不守法出发,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法律本身就是正义的,它体现了伦理的美德与原则。法律规定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准则,比如规定了要节制,对于应该欲求之物,要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时候获得,绝不能过度地欲求;要求勇敢就不允许临阵脱逃,擅自离岗等;要求慷慨就不允许偷盗等。法律就是判断公正与否的标准,要想实现守法的公正,其一,要制定完备的基于公正的法律体系,这是实现公正的基本前提条件;其二,要对公民进行法律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让人们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另外法律规范要充分赋予公民应有的权利,保障公民的权益不受侵犯,这样,人们才会尊重法律,人人守法,这个社会才会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正义。因此,法律和公正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让公正这一完满德性内化于我们的行为之中,遵守法律,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亚里士多德公正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我们中国人一代接一代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不断地努力。但是为了加快发展的步伐,我们的祖辈砍伐了大量的树木,砸烂了自家的铁锅铜罐,去“大炼钢铁”;为了国家的发展,我们的祖辈砸坏了“孔家店”,破除了“封建旧俗”,彻底地“革”了传统文化的“命”。现在我们的城市随处可见高耸入云的大厦和楼房,钢筋水泥铸就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我们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让外国人目瞪口呆,让全球惊呼,但是我们同时也意识到高速发展的物质文明,如果不是扎根在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上,就会摇摇欲坠。以人们的吃苦耐劳和低工资换来的高效率,如果完全以牺牲“公平公正”这一社会总德为代价,那么稳定、和谐、幸福就会烟消云散,发展和进步也将会失去基本的意义。“现代人已经不再把德性理解为对意愿和行为的充满生机而又令人欣喜的能动意识……也不再理解为自发的从我们的存在本身之内涌出的力量意识,而仅只理解为含混得无法体验的‘素质’和依照某种定规而行动的禀性,这是因为,不仅德性的获得,而且德性本身都被当成了我们的累赘,与此同时,只有缺德和恶习的人难以为善乃至汗流浃背”[4]711-712。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公平问题就越来越凸显出来,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公平和效益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比如,每年都深受社会关注的教育公平问题、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贫富差距逐年拉大、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都急需通过公正理论的研究从而在内部实现根本性的解决。在中国,由于我们的民族文化比较重视整体利益,强调整体的和谐稳定发展,个体发展在整体面前就显得是次要的,所以在我国对于公正思想的研究比较少,而西方因为重视个人的发展,对公正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多,我们可以汲取亚里士多德对公正思想的研究成果,并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进行我国社会发展所需的公正思想的探究。

[1]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北京电子出版物出版中心,2001.

[2]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克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 马克斯·舍勒.德行的复苏[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责任编辑 郜春霞]

An Analysis ofAristotle’s Thought of Justice

WU You

(SchoolofPhilosophyandPublicAdministration,HenanUniversity,Kaifeng475000,China)

In ancient Greece,Aristotlestudied systematically the idea of justice. Justice means that all the people in our society should have this quality. In other words, based on this quality people can make correct actions and they are willing to do the right things. Justice takes the first place among all the virtues; it is a perfect virtue which is related to others. Justice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law and we can understand general justice as legal justic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justice of law, we should not only make a complete perfect legal system but also let people take the legal weapon to maintain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justice; injustice; law

2016-06-20

武 优(1991- ),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5级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西方伦理思想史研究。

B82-095

A

1671-8127(2016)06-0011-03

猜你喜欢
城邦守法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治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雅典城邦的民众失去政治热情了吗?——从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第32题谈起
不可复制的城市情感——从雅典城邦到世界容器
人在网络 也要守法
文明守法路畅通——做自觉守法的“领头羊”
敬畏与谦卑是守法之本
立法者:灵魂与城邦——对柏拉图《理想国》的法律哲学阐释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是辩证法的对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