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央企业的EVA考核问题与现状研究

2016-04-12 17:58杨亚洲
山东纺织经济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业绩考核中央资本

杨亚洲, 陈 璇

(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

我国中央企业的EVA考核问题与现状研究

杨亚洲, 陈 璇

(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

怎样判断企业的经营优劣是企业家们一直关注的课题,“股东财富最大化”评价指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因素等,体现了企业真正的价值,由此应运而生的经济增加值(EVA)考核也成为企业界炙手可热的管理工具。自2010年国资委正式发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施行,从此EVA开始作为我国央企业绩考核的指标。此文通过分析EVA考核在央企实施后的情况,总结EVA考核目前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EVA考核机制的相关建议。

中央企业;经济增加值;企业经营;业绩考核

一、经济增加值(EVA)理论概述

经济增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也称经济利润,是一定时期内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扣除投资者初始投入资本的那部分所得。其计算公式为: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投资资本总额)

经济增加值是在税后营业净利润和初始投入资本基础上的一种企业绩效财务评价方法。税后营业净利润减去股权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后剩余的差额便是企业每年创造的增加值。

EVA理论最初诞生于 20世纪 50年代末,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兰克·默迪利亚尼和默顿·米勒首先提出的,上个世纪末,全球经济体制发生巨大的变化,美国思腾思特咨询公司顺应时代需求提出并实施了一套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理念的财务管理系统、新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此指标充分考虑了股权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克服了传统指标中忽略资本成本的缺陷,更为准确地反映出了公司创造的价值。经过逐步发展,EVA指标逐渐受到企业界的重视和青睐,很多全球的500强企业如强生、IBM、GE、百事可乐公司、联想、苹果、家乐福等近200多家公司开始使用EVA业绩评价管理体系。

二、我国中央企业EVA发展历程和考核现状

(一)央企EVA考核体系发展历程

在2003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成立以后,为了改变国企那种一直以来为人们所诟病的状态,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办法中表明以后将把原来单一考核制度改为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并从2004年起正式实施。随着EVA考核的实施效果的显现,201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为了使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更加的公平和合理,国资委将每一个任期划分为一个阶段,明确考核目标,到目前为止,国资委对央企的管理先后经历了三个重要的管理提升阶段,即目标管理阶段(2004—2006年)全面预算管理阶段(2007—2009年)和以EVA考核为核心的价值管理阶段(2010—2012年)。2010年,央企的第三任期考核伊始,国资委全面引入EVA考核,根据EVA考核结果来任免职位并将其与管理人员薪酬挂钩。国资委大力推进EVA考核实施,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国资委要开始全方位培养央企为其股东即全国人民创造价值的意识。由此国资委下属中央企业集团的发展,已经由追求规模经济开始向效益经济转变,也即由融资性规模扩张向经营性资金转变。中国的EVA时代拉开序幕。

(二)央企EVA考核体系特点

中央企业EVA考核在运用中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理论上来说,企业的资本成本率应该根据不同资产占其总资产的比率加权来确定。但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成熟,因此,目前我国把三年期的银行贷款利率5.5%定为资本成本率只是暂时的一种办法。其实,只要让中央企业有“资本成本率”这种概念,不管其高低是否真的合理,都会促使企业对企业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有所关注。办法还对不同行业简单区别资本成本率,仅对部分承担了国家政策性任务较重且企业资产通用性较差的企业的资本成本率设定为4.1%,从而体现了国有企业在履行国计民生职责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考核办法》中对于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采用原有资本成本率上浮0.5%的办法来引导降低企业风险,使之成为稳健型企业。《考核办法》还明确了中央企业的资本成本率确定以后将三年保持不变,保证了考核指标的稳定性。

在思腾思特公司创作的EVA体系中,有200多项需要进行会计调整,而我国发布的新《考核办法》中仅对流动负债、非经常性收益、研究开发费用、利息支出和在建工程等项目进行调整,计较具有可操作性和通用性。这种中国式的EVA考核调整使央企在创新方面更上一层楼,强调了央企注重主业务长远发展的理念,同时符合我国会计信息不全面的现象。

(三)央企EVA应用成效

首先,从2011年中央企业创造的价值来看,这一年中中央企业实现的EVA达到了3700亿元,而实现的利润为1.27万亿元,是2004年EVA的2倍之多。其中很多企业的EVA值由最初的负值提高到正值,营业利润也随着大大增加,为股东创造了真正的价值。

然后,中央企业今年来的资本占用率也在逐渐减少。在EVA考核下,扣掉的成本随着资本占用的增加而增加,从而降低了EVA值。于是,各二级三级分公司正努力提高存货周转速度和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使公司的流动资金能够随时支付未来的投资。

最后,由于应收帐款算作资本占用,中央企业尽一切可能提高交易对手的应收账款到账的速度,由此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坏账风险。随着EVA考核的实施,中央企业的投资成本和经营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企业配置资源的效率和发展质量得到了提升,这种优质的价值链管理模式得到了央企的认同。同时,各省国资委还启动了对省级央企的考核,中国国有资产的价值创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我国中央企业EVA考核中出现的问题

(一)EVA财务指标的局限性

1.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过低

中央企业根据2007-2009年的三年银行贷款利率和国内的股市平均收益率的较低者将EVA考核的平均资本成本率定为5.5%。事实上低估了中央企业的资本成本率,其目前的成本要比实际成本低很多。例如,根据2013—2015年期间三年期银行贷款平均利率,5.5%的资本成本率仅略高于债务成本率(5.48%),这还没有考虑税盾的节税效应以及大多央企因资信评级比较高获得的贷款利率下浮。之所以当初将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设定的低是因为希望央企能尽快接受EVA的考核。

现在看来,央企已经接受并习惯了EVA计算公式中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指标,此指标使考核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因为它反映出了利润中去除资本成本后剩余的价值,这才是公司真正增加的价值。这也使得母公司将更有效地控制子公司,因为集团公司在确定EVA考核计算公式中的平均资本成本率指标时,可以通过提高子公司的资本成本率改变其资本效率,但出现的情况是即使子公司的平均资本成本率被中央集团提高了,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控制,例如子公司的高举债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善,这正是由于平均资本成本率过低导致的。根据EVA的计算,借债所需支付的利息要回加到税后营业利润中: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占用*WACC=净利润+债务资本*债务成本率*(1-所得税税率)-债务资本*WACC-股权资本*WACC

由以上计算可以得出,如果此成本率与考虑所得税效应后的债务成本率近似,即WACC=债务成本率*(1-T),将会造成债务成本被抵消掉,则债务本身对EVA值的最终结果基本不产生任何影响。而且会使得公司的高举债偏好不能被很好地约束。如果不是相近,而是比债务成本率要高出很多,就会在EVA计算过程中,债务融资的成本会比回加到税后净营业利润中的利息明显高,那么公司少量债务的增加将会引起EVA最终确定值的更大程度地减少,这种情况下才会使得央企真正做到谨慎举债。

2.EVA会计调整的局限性

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意义不仅仅是要关注当前收益,而且是要确保公司能够长久稳定地发展,并且使企业所有者权益不断增加。因此,企业往往要追加一些原始投资,但这些投资将会冲减本年度营业收入,如果不进行调整,央企可能会失去对未来投资的渴望。目前已经进行了会计调整的只有部分项目,例如研发费和符合主业的在建工程项目,但一些员工支出和广告费用等同样需要给予相关会计调整。原因如下:

第一,对员工培训支出来说,应将员工培训费用按一定比例回加到税后净营业利润中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只有全面提升员工的能力及素质,才能创造出一个优秀的企业。而培养员工所花费的费用和研发成本,正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它们以最大限度提高了未来的股东利益。

第二,对相关广告费用来说,也应将其按一定比例回加到税后净营业利润中去。商业投资广告是建立品牌,好的品牌往往能使公司的潜在效益大大增加。与欧美的全球500强企业相比,中国的央企,虽然部分也已处于全球500强之列,但在国际舞台上并没有强大的影响力,总体形势也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那是因为中央企业并没有像欧美那样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名品牌。在当今信息化社会,品牌效应对企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打造知名品牌不仅需要企业本身产品的实力过硬,广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广告费用将会大大降低当期的会计利润,如果进项会计调整将会减轻企业考核负担,可以使企业有精力和热情尽快地打造世界一流品牌。

(二)EVA指标之外的影响作用

1.央企负责人激励不到位

事实上在EVA业绩考核体系下,股权资本成本已经支付了股东们所期望的基本回报,EVA是这些基本回报外多创造的价值,如果没有事先同意拿出一部分超额收益作为股东或企业发展基金,EVA理论上可以奖励给企业普通员工及管理人员。据了解,自从引入EVA业绩考核之后,业绩考核任务度对央企负责人来说更加繁重,但激励方式并没有改变,即固定底薪的若干倍数(最多为3倍)。难度更大的考核配以较低激励会使央企管理人员和员工积极性被打击。

2.央企员工EVA培训有待加强

EVA考核制度虽好,但执行它的人若不理解其中真正的内涵,那这种制度也就毫无意义。总体而言,中央企业对EVA培训的重视程度差强人意,但在某些方面还需继续努力。一方面,不仅是被考核对象、从事EVA计算工作的员工要理解EVA考核,集团内部每个员工都应接受这种培训,以保证贯穿集团上下的每个阶级都有这种经济增加值的概念;另一个方面,处于母公司的员工们有很多可以参加这种EVA培训的机会,但处于子公司的员工却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相关培训,以致于很多基层员工并不理解EVA 考核的真正意义,这种为股东创造经济增加值的意识并没有普遍加强。

3.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

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不成熟和不规范的地方,比如在证券市场中,很多人都有投机违规操作,企业绩效有时并不能通过股价的高低反映出来。况且,在西方发达国家,有中介机构专门研究EVA,EVA高的企业和它的相关财务指标也会通过媒体来公之于众,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很好的监督措施。目前我国还处于EVA的初期探索阶段,还比较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机构和人才。同时,EVA业绩考核也需要企业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需要事务所严格的审计制度来进行规范,而我国一直以来会计信息造假事件屡见不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让人担忧,这就使得EVA考核的可信程度降低。

四、完善央企EVA考核的建议

(一)提高平均资本成本率(WACC)

必须要提高平均资本成本率,只有这样才能使央企集团更好地控制资本负债率,从而尽可能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通过EVA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如果资本成本率与考虑所得税效应后的债务成本率近似,即WACC=债务成本率*(1-T),将会造成债务成本被抵消掉,则债务本身对EVA值的结果基本不产生影响。由此会使得公司的高举债偏好不能被很好约束。因此,必须提高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使之准确反映创造的价值。

针对提高资本成本率的措施,提倡做法应该尽可能简单,易操作。建议如下:第一,债务资本的成本率可以采用三年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加权平均值,而股权资本的成本率则可以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确定(没有上市的中央企业可以参照主营业务相似的国内优秀上市企业运用可比公司法确定其股权资本成本率),这样计算出的股权资本成本率比较接近市场实际水平。然后,根据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的所占权重计算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第二,鉴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是很成熟,国资委在考核中可以参照国际上主营业务相似的优秀公司在海外成熟资本市场的资本成本率来设定我国中央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以便能与国际接轨,使其将来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一席之地。

另外,根据不同行业设置不同的资本成本率可以进一步提高EVA业绩考核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也可以较好地解决行业周期对企业业绩考核的影响。例如我国的钢铁行业,目前国内的钢铁行业受产钢铁能严重过剩、全球经济下行导致的需求不振及大气环境保护治理和节能减排治理导致的成本增加等多方面综合影响,钢铁价格较之前高位几近腰斩,中国钢铁行业开始进入衰落的下行周期,行业整体呈现高成本、低盈利甚至大范围亏损的经营特征,但是行业的周期性特点并不能准确反映出钢铁企业实际的价值创造能力。如果不同行业的资本成本率可以根据行业发展情况酌情调整设置,那么,当企业所处行业周期性上涨时可适当调高其资本成本率,相反,当其下跌时则调低该企业的资本成本率,使企业业绩考核尽量不被行业周期所影响。

(二)将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公式中的非经常性收益改为非经常性损益

之前,很多央企经常通过经营活动中有失公允的关联交易等形式来随意调节非经常性损益,从而虚增或虚减利润。目前EVA考核办法中,已经从税后经营净利润中剔除了非经常性收益的50%,但没有剔除非经常性损失。这造成了收入与成本费用不相匹配,不符合会计中的配比性原则。所以应将非经常性损失也纳入其中,即把税后净利润调整项目中的非经常性收益改为非经常性损益。(其中,非经常性损益扣除项=非经常性收益*50%-非经常性损失*50%。)

(三)在央企EVA考核体系中,引入EVA改善值指标(即Δ EVA率)

在进行企业业绩考核时,如果同时考虑EVA 和净利润,那么重复考核就会浪费企业的资源与精力。为避免重复考核并进一步完善EVA指标,建议在进行EVA考核时,将EVA指标升级为△EVA率指标;并用经常性现金净流量指标代替净利润指标。有关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EVA率=(△EVA/前一个考核期EVA值)*100%

△EVA=当前考核期EVA值-前一个考核期EVA值

经常性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其中,“经常性现金净流量”是企业在经营、投资过程中取得的经常性的、较为稳定的净现金流。由于企业业绩考核的目的是评价企业的资产使用效率,因此,“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中的收回投资及处置各资产获得的现金不应被计入“经常性现金净流量”。

之所以引用△EVA率,一是会使得考核更为公平合理。不同行业的企业在经营特点和资本结构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会导致企业创造经济增加值的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如果仅根据EVA的绝对值进行考核,则会造成不公平现象。比如一些市场行情好的企业,他们总能轻松地完成EVA任务度,而那些市场行情不好的企业相对来说会比较困难。而△EVA率是企业与自身比较的相对值,能够比较公正的反应企业经营业绩的变化。二是使企业积极性进一步得到提高,即使当期EVA值小于零,但比上期的EVA值高,即△EVA值为大于零,也会得到比较好的考核成绩。

(四)进一步完善会计调整

一是通过会计调整使企业更加注重员工培训。加计50%的员工培训费用到税后净营业利润,激励企业加大培训的投入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从而给股东带来更多的利润。特别是当今中国企业不把重点放到培养自己优秀员工上来而是想尽办法从其他企业挖走优秀员工的做法对企业和整个经济的持续发展十分有害,央企应该在注重员工培训方面起带头引领作用。二是通过会计调整使企业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加计50%的广告费用到税后净营业利润,促使激励企业加大品牌广告投资,为建造国际知名品牌打下基础。目前,国内也有部分专家建议,在EVA值的计算公式中,可以把商誉、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计入资本占用。但对此并不十分认可。因为,无形资产的价值很难精确测量;况且,如果企业为建造品牌在广告投资及研发费用方面花费了大量资金,那么本企业的资本占用也会随着增加,这将抵消广告费用、研发费用回加至利润政策刺激作用,不利于企业以后的积极投入,也不利于品牌建设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当前中央企业仍处在需要建设一流知名品牌的阶段时,不宜将无形资产计入EVA的资本占用。

(五)在央企开展EVA考核体系系统全方位的培训,特别要注重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

由本文之前提到的EVA考核状况,我认为央企在对员工进行该方面培训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培训应该从高层往下层层推进。在当代中国社会,一些企业在进行培训时遗忘了对高级管理层的全方位深层的培训,仅仅选择了中层经营管理人员和直接使用EVA系统的基层人员。鉴于上述原因,想要使这种创造价值的意识贯穿到整个企业各个部门,就要首先从根本上改变高层管理人员固有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再层层往下推进。第二,不能只培训那些和EVA业绩考核有直接关联的部门,应遍及整个企业各个层级。培训方式也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不同部门的特征有区别的对待。建议央企可以根据被培训对象的部门及其所负责的工作将其划分到不同的培训室。例如,对于高层管理者,可以将其分配到EVA理念培训室,主要培训如何深入理解为股东创造经济增加值的理念及如何向下面员工传播这种理念;对于中层管理人员,可以将其分配到EVA指标提升措施培训室,主要进行如何更好地提高EVA指标值方面的培训;对于直接接触EVA计算的人员,如财务部、资金预算部员工,应将其分配到EVA计算方法培训室,主要培训如何更加精确地计算EVA指标值及如何掌握EVA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等。

五、研究结论

虽然很多企业家和经济家对我国中央企业EVA考核体系提出了很多问题,而且EVA 在我国央企的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困难,但是EVA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所获得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它考虑了债务和股权全部的资本成本,比起其他指标更接近企业的真实经济利润。我国国资委正是将EVA考核理论与央企实际相结合,改变了国企长期以来因所有者缺位而形成的各种不良风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央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资源配置效率等,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中央企业为其所有者创造真正价值的意识,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央企经济发展的道路。但它亦需要不断完善,相信总有一天EVA会成为未来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1]陈浩.中国中央企业经济增加值(EVA)考核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2]高晨,汤谷良.央企EVA考核中的目标设定与指标分解[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1;(11):8-11.

[3]郭海洋,刘硕.经济增加值(EVA)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用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1;(5):75-77.

[4]杨秋玲.中国中央企业EVA考核现状与问题[J].会计之友,2012;(11):39-40.

F275 F276.1

A

10.3969/j.issn.1673-0968.2016.12.007

猜你喜欢
业绩考核中央资本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VR 资本之路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浅析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JAVA定时任务在创业业绩考核平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