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组织发展策略研究
——以达州市为例

2016-04-12 18:28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发展机遇社会管理

王 晶

(四川文理学院团委,四川达州635000)



公益性组织发展策略研究
——以达州市为例

王晶

(四川文理学院团委,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以达州公益慈善会为个案,立足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地方经济发展状况、政府职能转变、地方社会文化和社会工作本土化影响因素,对达州社会公益组织面临的资金支持问题、人力资源问题、志愿者团队问题、组织注册问题等困难进行分析;在目前达州社会公益组织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探讨公益性社会组织的自我完善、政府职能转变和达州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社会管理;社会公益;组织困境;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转型,达州公益性社会组织在最近几年数量大增,并开始关注和实践于不同的领域,社会公众开始从不同的渠道关注和参与公益服务;公益组织的专业人才正在逐步增多,组织管理经验日益丰富,项目运作经验渐渐加强;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逐步增强,资源共享逐步扩大。[1-5]它们在推动达州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达州市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与作用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成员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各类为民服务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迅速。截止到2014年12月底,全市共登注册社会组织2056家,其中公益性社会组织 218家,占社会组织总数的 10.6%。这些公益性社会组织分布在慈善救助、文化体育、社会服务、法律援助等多个领域,在提供公共服务、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公益性社会组织成为推进社区服务、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需求的重要平台

全市公益性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多样化、多层次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作用,围绕社区居民基本生活服务需求,提供质优价廉、无偿或低价的民生服务,不断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精神、文化、法律和生活服务需求,为民排忧解难,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二)公益性社会组织成为创新社会管理,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载体

全市公益性社会组织积极承接政府转移的部分工作,参与公共服务,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他们一方面承接了政府转移或委托的部分工作,减轻了政府工作的压力,为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提供了组织载体。另一方面以其特有的信息、成本、效率等优势,不断拓展民生服务的领域与项目,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弥补了政府和市场的诸多缺陷,推进了服务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最优配置。如达州市市嘉和翔脑瘫儿童康复中心、点军区残疾人生活园、达州市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助残养老类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服务的方式,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提高了这部分群体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缓解了公共服务上的供需矛盾,节约了经济成本和行政成本,形成了由政府指导、公益性社会组织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相互衔接的公益性公共服务模式。[6]

(三)公益性社会组织成为关注弱势群体、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全市公益性社会组织充分调动民间力量为社会服务,在化解社会矛盾,关心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断创造出和谐、稳定、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增进了社会和谐。[7]

(四)公益性社会组织成为倡导社会风尚、引领精神文明的旗帜和标杆

公益性社会组织通过开展扶贫帮困、社区服务、特殊人群关爱等活动,推动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了自愿者精神,倡导了互助友爱的社会风尚,提升了广大市民的社会责任感。

二、公益性组织发展的困境及影响因素分析

当前,社会公益组织主要面临资金、人员、组织注册等方面的困境,达州市各社会公益组织也不例外。达州社会公益组织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有限,但是发展快,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急需大量的专业志愿者参与。但另一方面,社会公益组织成为独立法人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和行政主管单位双重审批,法律上对这些组织的人数和资金设定较高的门槛,而且在一个地区不允许同一性质的组织出现两个以上。因此,除达州公益慈善会外,其他公益组织均不符合注册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达州市公益组织的发展。也就是说,达州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发展依然面临着注册难、运行管理混乱、财务难以独立、税收不公平等各种问题的挑战。究其原因,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一)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

西方公益模式首先来自传统慈善观念的变革, 19世纪兴起的私人捐助信托基金(慈善基金)逐渐退出传统慈善领域即对特殊不幸者的施舍,而转向了对公共生活的关注,如教育、法律、宗教、科研等,更突出的则是20世纪兴起的环保等领域。现代公益的特点与宗教关系上表现尤为明显。中世纪西方慈善事业的最大施主是教会,其传统是“教会资助社会事业”。但现在教会本身已由施助者变成了主要是受助者。“教会资助社会事业”遂为“社会事业资助教会”所取代,成为西方现代公益的一大特征。

中国公益模式深受古代中国的“国家福利”观的传统文化影响。地缘、血缘等“自然形成的”小共同相当发达。如费孝通所讲的中国乡土社会形成的“差序格局”。传统中国社会在国家不吝施加的束缚下仍然形成了一些公益机制与公益组织:一是宗族公益组织,二是宗教寺院系统的公益组织,而中国教权历来依附于皇权,寺院独立性有限。三是宗族、宗教之外的社会公益组织,包括城市中的行会、同乡会,以及象敦煌文书中的“社邑”之类社会互助团体,同样缺乏独立性问题。

(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有很多规范的慈善机构,自愿的、定期的为社会公益组织捐款。社会公益组织也有自己的一套规范的运作方式,他们更多的是社会行为而非个人行为,不仅其募集的对象较为固定,募集的资金数量较大,其资助的对象也较为固定。相对于东部和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达州的经济比较落后,发展比较缓慢,各种社会资金和企业支持对达州本土的相对缺乏,受经济总量偏小的影响, 达州目前的人均收入刚达到1000美元,处于全国的中下等水平。广大的群众还未实现小康的生活水平,他们的收入主要用在了吃、穿、住等基本生活需要上,因此广大群众很少有钱进行募集和捐款。达州公益性社会组织缺少本土的资金来源和支持,多数向其他发达地区和组织申请资金。

(三)社会工作本土化

社会工作是合理配置资源,并使其发挥效能的活动。它的价值观是助人自助。其个案,团体和社区社会工作是其三大工作方法。从西方社会的发展历程看, 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社会救助、残障康复、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领域提供了专门性的社会服务工作,在社会急剧变迁中起到了“减压阀”、“缓冲器”的作用, 已成为应对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现在中国处于社会转型和转轨时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虽然社会工作专业已引进中国大陆,并在高校设立,但是社会工作本土化和社会公益组织的融合需要一个过程。大学师资力量薄弱,社会认同不高,专业实习基地缺乏,达州地区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相对于其他地区,发展速度比较缓慢。[8]

三、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发展策略

培育和发展公益性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途径,政府应将其纳入到社会公共管理体系中,加强引导、扶持、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公益性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不断优化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当前,有关监管、扶持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还是一片空白,严重影响其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完善现有的社会组织立法。应早日修订和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确立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性质、特征和法律地位,赋予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加强分类管理。加强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分类管理,制定专门的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制度。在分类的基础上制定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整体发展战略,为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发展与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二)不断深化认识,将公益性社会组织建设纳入各级社会建设发展规划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认识,推动公益性社会组织成为参与社会服务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一是要将公益性社会组织建设纳入各级社会建设发展规划,建立包括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扶持保障体系的战略框架。二是重点扶持社会慈善救助、法律援助、社区居民生活服务等社会组织,突出发挥公益性深化组织服务社区、满足民生需求的功能作用。三是要加大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的力度,拓宽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运作规范的社会管理服务格局。确保公益性社会组织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与宜昌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三)出台各项扶持政策,不断营造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良好政策环境

政策支持是公益性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一是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对涉及民生管理和服务的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将可以由公益性社会组织承接的事项,通过公开招投标向公益性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相关部门要针对社会组织发展需要研究制定财政扶持、减免税收、水电费减免、简化登记、人才引进、福利保障等扶持政策。三是构建孵化平台。鉴于公益性社会组织自身发育能力较弱,可以构建孵化平台,建立公益园区,整合社会资源,将社会上闲置的房屋、场地、设施等资源用于支持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帮助减轻创办者的前期投入和成本负担。四是设立发展基金。以彩票公益金、财政投入、企业及社会各界资助的方式设立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基金,用于对公益性社会组织筹建成立时给予一次性经费补助,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有关项目和服务的经费予以补贴,以及对社会贡献大、成绩突出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和优秀人才实施奖励。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益性社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

加强公益性社会组织宣传力度,营造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良好氛围,不断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一是要创新举措。着力把公益性社会组织打造成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研究基地、干部深入基层的锻炼基地、中高等院校师生的社会实践基地、吸纳有志于投身社会服务管理人员的就业基地。[9]二是要加强宣传。政府要在各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辟专版专栏,刊登、播放公益性社会组织工作内容和作用,提升公益性社会组织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以利于公益性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10]三是要营造氛围。积极把公益性社会组织作为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结对帮扶的联系点,并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评先晋优表彰奖励范围。加强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党建和群团工作。注重选树公益性民间组织中的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美誉度,增强就业人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参考文献:

[1] 唐铁汉.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J].行政管理改革,2013(1):42-47.

[2] 陈岳堂.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公益组织发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33-39.

[3] 金英君.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研究[J].理论研究,2015(2):12-17.

[4] 缪琛.高校公益类社会实践模式的探析[J].科教导刊,2014(6):71-79.

[5] 蔡屹.项目化运作中社会公益组织和政府之间互动关系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1(6):33.

[6] 刘文光.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行政与法,2009(3):42.

[7] 李苏宁.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0):66-69.

[8] 丁竹.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之辨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1):65-66.

[9] 莫春梅.“90后”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和策略思考[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2):125-128.

[10]孙基男.我国高校社会服务管理的核心问题探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4):7-12.

[责任编辑范藻]

收稿日期:2016-01-06

作者简介:王晶(1983—),女,山东鄄城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248(2016)04-0043-04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Public Welfare Institutions:A Case Study of Dazhou

WANG Jing

(Youth League Committee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Dazhou Sichuan 6350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Public Charity in Dazhou as a case to research such difficulties as finance supports, human refsources,volunteer teams, and registration. These difficulties are relevant to the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the condition of local economy, the shift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the locla culture,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social affairs. Furtherly, the paper will make researches on the self-improvement of the public welfare institutions, the shif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Dazhou.

Key words:society management; public welfare; difficulties of institution; chance of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发展机遇社会管理
探讨天然气化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带一路”战略下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机遇
新媒体电影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探析行政法中怎样进行社会管理创新
行政法治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基层政府责任建设问题探讨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新形势下青岛外贸发展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