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纳兰性德词的表现技巧

2016-04-12 23:14刘晓萍
昭通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纳兰纳兰性词作

刘晓萍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语言与传媒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文学研究

论纳兰性德词的表现技巧

刘晓萍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语言与传媒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富天才、最有成就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在融合前人词作的基础上而有所创新,在清代词坛乃至中国文学史上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地位,在题材内容、意象、语言、音律等四个方面都有着高超的表现技巧。纳兰性德给词这种文体带来了新鲜的生气,加入了新的元素,对词学的发展可谓是功不可没。

纳兰性德词; 题材内容; 意象; 语言; 音律

纳兰性德是清代有名的大词人,尽管他的创作生涯很短暂,但是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他却为我们留下了三百多首优秀词作,和朱彝尊、陈维崧并称为“清初三大词人”,由此可见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他在融合前人词作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自己的创新,促进了清初词坛的兴盛。可以说,清词的发展与纳兰性德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主要从创作题材、意象、语言、音律等四个方面来分析纳兰性德词的表现技巧。

一、题材内容

有很多学者认为,纳兰词的内容与清初词人朱彝尊和陈维崧相比有些单调,因为他的词主要是以个人的世界为中心,抒写个人的悲怨。从他的词作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广阔的社会和生活场景。但是纳兰性德在表现自己生活的多姿多彩这方面还是很成功的。他的词作中有对已故妻子卢氏的回忆,有写男女之间的爱情,有怀古、咏物之作,也有对边塞风光的描写……这些都表现了纳兰性德在词的题材内容上的拓展和他对词的贡献。

(一)悼亡词

悼亡词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几乎是一个空白点。在纳兰性德之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诗人的几首悼亡诗比较有名,像潘岳、元稹、李商隐等。悼亡词更是少之又少。而纳兰性德词中明确标明“悼亡”题目的有七首,除此之外,没有标明但是内容上看是追思亡妻、怀念昔日情怀的还有三四十首,有小令,也有长调。这些词情深意苦,哀怨动人。

纳兰的悼亡词写得非常凄美,他与卢氏伉俪情深,可是婚后三年,卢氏就离他而去。纳兰痛不欲生,只能通过这一首首的悼亡词来抒发自己的懊悔之情和对妻子的怀念,处处都流露着他那种摧肝裂胆、柔肠寸断的真挚情感。如《鹊桥仙·七夕》。这首词作于卢氏去世后两个月的七夕,妻子生前,总是在七夕那天搭彩楼乞巧,在池中嬉游,可是如今这一切都已经烟消云散。对比之下,作者只感觉无限凄凉。作者的这首悼亡词之所以感人至深,是由于他对亡妻的感情真挚深厚,发言吐语,出于至诚,所以才能成为不朽杰作。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异常丰富,正是由于他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我们才更加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痛苦和惆怅的心境。而且纳兰性德在悼亡词这一题材上做出了很多贡献,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悼亡作品的模式。

(二)爱情词

爱情在人类的生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古往今来有多少文学家竞相地歌颂它,赞美它,使它成为文学上永恒的主题。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性德的爱情词独树一帜,很能代表纳兰性德幽怨哀婉的词风。有些学者认为,爱情词应该与悼亡词分为一类,因为纳兰所作的很多悼亡词也是表现了爱情的主题。但是我认为,虽然爱情词与悼亡词那样,都有着淡淡的忧愁,有着相似的主题,但是又有一些新颖的地方。

第一,在卢氏去世前,纳兰就创作了很多首表达对妻子思念之情的词。因为纳兰性德经常随康熙出外巡游,在婚后无法与妻子长相厮守,所以创作了一些幽怨缠绵的词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例如《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这首词就是一首比较有代表性的相思词。二人分别的时候还是秋天,可是别离时不舍的话语还在耳边,时间就已经过去了半年多。春天已经来了,可是词人却仍然无法回到心爱的人儿身边,这种思念之情令他无法忍受、备受煎熬。

第二,纳兰性德有一部分爱情词是从女主人公的角度来描写对爱人的思念。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的内心感受。这样直接深入到女主人公的心里进行描写的手法,让人更加能够体会到女子对爱人的思念,同时把男主人公对女子的思念也表达得更加深切,给人强烈新鲜的心灵冲击。例如《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这首闺怨词就是站在女子的角度描写她对远别丈夫的思念之情。窗外的细雨刚刚停歇,女子默默无言,弹指作声,因为无法把心中的愁闷和思念用言语来表达。那么这个女子为什么感到愁怨呢?原来是看到了梁燕双归,看到了杨柳多情,可是自己的丈夫却迟迟未归,这怎能不引起女子对丈夫的思念呢?寒气浸透了鞋袜,才发觉不知不觉之间在外面站立已久。词中吸取了前人的诗句,但是却又有创新,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第三,纳兰性德还有一部分描写男女恋爱的词。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之下,许多青年男女的婚姻都由父母包办,而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大部分青年男女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虽然他们的内心也有波动,也希望寻找到自己的真爱,但是处在那样的社会当中,只能作罢。纳兰性德就是把他们这种无可奈何又犹豫彷徨的心境通过词作表现出来,写得委婉优美、动人心肠。例如《如梦令》。这首词记录了在暮春的庭院中,男主人公与一位年轻的女子在金井边偶然相逢,瞬间两人的目光相撞,内心都燃起了无法抑制的情感。男主人公猜测着这个女子对自己究竟是有情还是无意,难以入眠,辗转反侧。人世间的遇合际会,有时只是匆匆一顾,便永远消失,不可复得。而在多情的人心上,却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产生无限的惆怅。这类词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非常真实,读来就像是我们自己的切身体会一样。究竟这是不是根据纳兰性德的个人经历所作,已经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词中看到纳兰性德对于爱情的态度,为了个人的婚姻幸福他敢于挑战,并且对那些不顾一切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青年男女表示了同情和赞扬。纳兰性德的爱情词在纳兰词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是一种忧愁的“美”,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

(三)友情词

虽然纳兰出身豪门贵族,但是却能够做到“在贵不骄,处富能贫”。他非常厌倦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希望能够找到真正的友情。对朋友,他可以做到不计身份地位,扶危济贫,也因此赢得很多人的赞誉,许多很有名气的文人都与他倾心结交,其中有顾贞观、陈维崧、严绳孙、秦松龄、姜宸英等。尤其是纳兰营救吴兆骞这件事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他的友情词,并不是仅仅抒发友情,而是把心中的不平通过这些词作进行淋漓的抒发,用淡泊名利的思想去劝慰朋友遭遇的不平或者与朋友共勉。例如《金缕曲·赠梁汾》。这首词是写给顾贞观的一首佳作。此时由于二人是第一次见面,作者恐怕顾贞观把他当作一般的贵族公子看待,所以一开始就郑重声明自己是个不拘礼法的狂放书生,虽然他出身于京都的富贵人家,蒙受着尘世的污浊,但是这只是偶然,并非词人的本愿。他不稀罕这金粉世家的繁华生活,希望出身寒门的朋友能够理解他。下片表达了对顾贞观遭遇的安慰和鼓励。从顾贞观这些朋友们以及古今人才的遭遇,词人想到自己在这污浊的社会中,也是不值一提,由此发出了“寻思起,从头翻悔”的感叹,并说明了愿与顾贞观结为知己的愿望。这首词写得激昂慷慨,当时流传很广,而且评价很高。严迪昌在《清词史》中称此词“情辞兼备,超迈有神”。[1]

作为身居要职、众人仰慕的贵族子弟,纳兰性德对官场的丑陋描写得比较深刻,但是客观地说,他的淡薄名利之时源于情感的失意,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劳动人民的疾苦。而且以他一己之力,也无力改变现状,所以只能把这种痛苦的心绪抒发在一首首赠给友人的词作中。

此外,纳兰性德的边塞词和咏物词也非常具有特色。他善于描写边塞的奇异风光,并且将自己的情感融汇在这些独具特色的风光之中,写出情中之景,景中之情。让我们能够感受得到他的情感世界,不论是落日、西风,还是烽烟、衰草,这些景物都融入作者独特的感受中。更融入他对人生、时空的感悟,对边塞词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清代词坛上独树一帜,独具一格。他的咏物之作,名为咏物,实为咏怀,借咏物以寄寓情怀,抒发感情。纳兰性德的咏物词中所咏之物都是非常平常的,既不富贵,也不娇嫩,但是却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别有一番情趣和格调。如明月、柳树、桃花、雪花、孤雁、黄葵、并蒂莲、芭蕉、春雨等。这些词作反映了作者的个性特征,表现了他的傲世情怀,寄寓了词人以事物来自喻的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个性气质。

二、意象

意象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非常重要的概念,带有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体现了一个诗词作者的独特风格。而它产生的首要条件就是客观的物象。只有当客观物象进入诗词作者的主观印象和记忆之后,通过作者的构思,渗入作者个人的人格和情趣,才能形成染上主观色彩的意象。纳兰词风格哀怨缠绵、低沉凄婉,弥漫着一种感伤的情调,这与他在词中所使用的意象息息相关,因为他所选择的意象大多蕴含着感伤、落寞、悲凉和凄婉。通过这类意象来传达他内心的愁苦与寂寞。例如他的很多词作中的意象之前都有“残”、“冷”、“寒”这样的词语进行修饰,像“残月”、“残阳”、“冷香”、“冷雨”、“寒窗”、“寒沙”等等。本来“月”、“阳”、“香”、“雨”、“窗”这些意象没有悲凉落寞的感觉,但是加上前面的修饰词之后,我们立刻体会到了一种衰败、残缺和孤独之感。这类意象充斥着整部《饮水词》,从而导致了纳兰词的凄楚哀怨的风格。

纳兰词中出现最多的是意象是“雨”。自古以来,雨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一直是文人墨客诗文中常用的意象。纳兰性德选取了雨这种意象中悲凉、无奈的韵味,形成了一种凄清哀婉的情调,使他能够通过这样一种意象来表达悲戚感伤的情怀。在纳兰词中,共有一百多处写到雨。有夜雨、冷雨、秋雨、灵雨、寒雨、微雨、残雨、沉香雨、敲窗雨、三更雨、萧萧雨等等。[2]雨就像是纳兰性德心中的泪水一样,滴穿了纳兰性德愁苦忧伤的心灵。例如“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蝶恋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减字木兰花》);“冷雨凄风打画桥”(《于中好·七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一宵冷雨葬名花”(《摊破浣溪沙》(又《山花子》)词中各种“雨”实际上是词人人生体验的烙印。总之,在他的词作中,“雨”这种意象充分了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境,或柔,或悲,或愁,或怨。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纳兰性德的词与月这种意象也有着解不开的情结。月亮本来象征着团圆、宁静,但是在纳兰词中,却又一种凄冷的感觉。像“残月”、“凉月”、“冷月”、“寒月”、“孤月”等使用得很多。例如“相思何处说,空有当时月”(《菩萨蛮》)、“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再如“离魂何处,—片月明千里,两地凄凉多少恨。”(《忆桃源慢》)词人通过凄凉清冷的月色来表达与妻子分离的无奈与悲伤。“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鬓云松令》)用月这种意象来感叹岁月的流逝。但是纳兰性德更多地是用月这种意象来抒发悼亡之情,表达对亡妻的怀念。如《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在这首词中,词人将满怀的情思寄托在月中,以月亮的盈亏来比喻人生的聚散离合,而月亮毕竟圆少缺多,由此写到了自己与卢氏的爱情,也是聚少离多。他借月亮的“昔昔都成玦”来表明自己对爱妻不幸早逝的无可奈何的痛苦与哀伤。如果月亮能够永远明亮,长圆不缺,爱妻能够健康长寿,他愿意在冰雪中冻冷自己的身子来减轻妻子的病痛。这种发自内心的呼号,感人至深。妻子去世后,自己只能看着成双成对的燕子,睹物思人。只希望自己和妻子以后能够化作蝴蝶,在花丛中双宿双飞,永不分离。词人的悲伤落寞之情,在月亮的寒光映衬之下,更显得历历可见。

此外,在他的词中还有一些使用较多的意象,如“落日”、“梦”、“黄昏”、“落花”等,大都蒙上了一层忧伤的暗影,弥漫着一种无可排遣的忧伤,染上了一种凄清的色调,透出悲凉伤感的情绪,营造了一种悲剧氛围,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纳兰性德正是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意象,经过人为的加工,形成了哀感顽艳、清新自然、毫不雕饰的艺术特色。

三、语言

在语言方面,纳兰性德的词具有自然性灵的特点。他并不追求缕金错彩,不以气势夺人,也不以警句取胜,不雕琢辞藻。而是采用最为自然和生动的语言,清新自然、纯洁质朴、毫不造作。甚至有的语言近乎口语,非常富于生活气息,动人心魄。

纳兰性德的词借鉴了国画中的白描手法,写景抒情都清新自然,不事渲染,是纯真感情的流露。即使用典,也明白晓畅,毫无雕琢的痕迹,勾勒出形神兼备的画面。例如上文提到的《长相思·山一程》这首词:“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就是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整首词全部采用口语,既朴实明净,清新婉约,又生动自然。纳兰把自我的真情与词的语言有机地、毫无做作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呈现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所以王国维盛赞此词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例如悼亡词《南乡子·为亡妇题照》。这首词的标题指的是在亡妇的灵前画像上题字。此时妻子去世不久,作者非常悲伤,“泪咽却无声”说明虽然极度悲伤,但是却欲哭无声,而此时无声的哽咽却比痛哭出声更令人体会作者的深情。面对妻子的画像,词人想起过去经常在外奔波,忽略了妻子,没有很多时间去陪伴妻子,对过去的生活也没有珍惜。可是现在妻子已去,只能从画像上才能看到妻子的容颜,此时才后悔莫及。只能一人生活在在痛苦的尘世间,挨过漫漫长夜,把眼泪流尽。作者以生为梦,以死为醒,感到生不如死,哀苦至极。整首词表达出一种至真至诚的真情实感,没有什么雕琢修饰,只是采用了一些比较朴素平淡的话语,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感受,抒写真情,但是却使读者体味到其中无尽的深情。

纳兰词中有些写得虽然比较朦胧,但却并不晦涩,这也得益于纳兰性德所使用的语言风格。例如《荷叶杯·帘卷落花如雪》。这是一首叙述对情人思念的词。上片写梦境,“帘卷落花如雪”,朦胧的月光之下落花就像雪一样。“玉钗敲竹乍闻声,风影略分明”,此时忽然听到了小亭上传来玉钗敲竹的声音,并且隐约看到了她风中的身影。下片梦醒了,好像依稀听到她在耳边说一句“珍重”,就化作彩云飞去,再也不见踪影。其中“落花”、“玉钗”、“风影”、“彩云”“断肠”等词语都是非常常见的词,读者一读就知道它们的意思,所以,虽然这首词写得非常朦胧恍惚,似梦非梦,似醒非醒,但是因为语言直白,毫不雕琢,读者仍然能很容易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感情。再如一首咏史诗《于中好·咏史》:

马上吟成促渡江,分明闲气属闺房。生憎久闭金铺暗,花冷回心玉一床。添哽咽,足凄凉。谁教生得满身香。只今西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

这首词表达了表达了对妇女命运的同情,非常浅白畅达,清新自然。特别是词中的一些口语和俗语,就像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整首词体现了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特色。

纳兰性德信手拈来,把普普通通的语言组合成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精品之作,并且毫无斧凿做作的痕迹,这正是呕心沥血之后的返璞归真,展示了纳兰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四、音律

音节和韵律这两个方面,是诗词的基本要素。诗词与音乐、韵律是分不开的,所以古往今来的诗词作者都很重视这一点。纳兰性德也是一个恪守音律的词人,而且他对音律了解得非常透彻,对于诗词的用韵也有很深的研究。他推崇《花间词》“音调铿锵,自然协律”,[3]对《花间词》的音律给予了肯定。与此同时,他批评了唐诗,他说“唐诗非不整齐工丽,然置之红牙银拨间,未免病其板摺矣”。[3]这些言论当然是从音节和韵律的角度出发的,可见他把用韵摆到了相当高的程度。纳兰说:“人之作诗必宗三百篇,而用韵反不宗之,岂非颠倒?”[3]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诗词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必须要先遵从《诗经》的用韵方式,其他的方面都排在韵律之后。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纳兰对于诗词创作的韵律是多么地重视。也正是因为他深谙音律,深知填词之理,而且提倡作品要有“白家之面目”,所以他的词作不但以“真切”见长,而且音节韵律“洪纤应节”。徐釚在《词苑丛谈》中就说他的一首《金缕曲》“词旨嵌奇磊落,不窗坡老、稼轩,都下竞相传写。于是教坊歌曲间,无不知有侧帽词者”。[4]可见他所作的词情感真切,韵律优美。否则难以达到“无不知侧帽者”的程度。不仅如此,纳兰性德还可以根据想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另外创造一些新调,并且还很成功,例如《青山湿遍》、《潇湘雨》等,这些新调得到了很多诗词大家的认可,也表现出纳兰性德对词的维护和创新。这些都表现出纳兰性德对音律的重视,但是他并不是机械地遵循这种艺术规律,而是积极地通过这种艺术规律表达感情、服务主旨。

纳兰性德的小令音调非常流畅,字法精严,一向为后世称赞:“容若《饮水》一卷,《侧帽》数章,为词家正声。散壁零玑,字字可宝。”[5]例如《清平乐·风鬟雨鬓》: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兰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 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这首小令中,音律非常自然和谐,错落有致。上片是四仄韵,押“an”韵,分别有“鬓”、“准”、“晕”、“近”,句法为四、五、七、六;下片押“a”韵,三个平韵“纱”、“涯”、“花”,句法则都是六字句,使整首词都具一种抑扬顿挫之美。像淙淙的流水,又像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我们再以纳兰性德的《青衫湿遍·悼亡》这首词为例,来欣赏他在词中的韵律之美。上下两片都是押“ang”韵,上片有“忘”、“釭”、“房”、“凉”、“廊”;下片是“阳”、“浆”、“伤”、“香”、“肠”。这样的音,给人一种凄恻之感,就像是痛苦的哀号,增加了这首词的凄凉之感。声调主要用扬声和平声,如泣如诉,一种浓浓的悲痛气氛使人读来感受深刻。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富天才、最有成就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真切自然,超尘脱俗,在创作题材、意象、语言、音律等四个方面都独具特色,给词这种文体带来了新鲜的生气,加入了新的元素,在清代词坛乃至中国文学史上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地位,闪耀着夺目的光华。

[1]严迪昌. 清词史[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89.

[2]项小玲. 论纳兰性德词的意象[J]. 南平师专学报,2004,(1):63—65+62.

[3]纳兰性德. 通志堂集[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69.

[4]徐釚. 词苑丛谈//张秉戍. 纳兰词笺注·附录.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58.

[5]胡薇元. 岁寒居词话[G]//张秉戍. 纳兰词笺注·附录.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46.

The Performance skills of Nalanxingde’s Ci

Liu Xiao-ping

(Department of Language and Media, Xi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y College, Xinyang 464000, China)

Nalanxingde is one of the the most gifted and accomplished Ci writers in qing dynasty. His Ci as the integration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ci and innovate,and in qing dynasty luxuriousness and eve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has a unique value and status. His Ci has a superb performance skills in the four aspects such as subject content, image, language, and melody. Nalanxingde brought fresh smell and new element on this kind of style of Word,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is contributed.

Nalanxingde’s Ci; subject content; image; language; melody

2015-06-24

刘晓萍(1985— ),女,河南信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I207.23

A

2095-7408(2016)01-0029-05

猜你喜欢
纳兰纳兰性词作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设计师
《纳兰的雪》
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爱恨两难说纳兰
点绛唇·咏风兰
更 正
真切自然:纳兰性德悼亡词风格
“红楼”与“纳兰家事说”
凭词寄意 柔情似水——近代词作名家韦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