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野下盗墓小说的创新性

2016-04-13 03:43刘宏鹏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互动模式接受美学创新性

刘宏鹏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036)



接受美学视野下盗墓小说的创新性

刘宏鹏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学作为崭新的文学形式在争议中依托着网络媒体迅速发展,并极具多样性与大众性。盗墓小说作为网络小说的一个分支在文学意义上有其独特的价值,极具创新性。本文即通过接受美学批评的角度,以《盗墓笔记》为文本范例,探究在接受美学视野下盗墓小说不同于传统小说的题材内容以及作者读者间沟通互动模式的艺术创新。

关键词:盗墓小说;接受美学;互动模式;创新性

接受美学兴起于20世界60年代末70年代初德国南部,由康士坦茨学派的文学家姚斯提出。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读者的重要性,而文本的产生只是美学实践的第一个过程,只有经过了读者添加了主观经验的文学接受后文本才会成为完满的文学作品。就盗墓小说而言,其所描写的风水墓葬和僵尸鬼怪只是第一文本的表层结构,而读者阅读表层文本后产生的恐惧,喜悦和疑惑等情感互动与理性思考积极主动的丰富补充了作品意义。不同于传统文学,盗墓小说在内容上涉及中国传统墓葬文化,描写了崭新的文学领域,在内容上具有创新性。同时借助网络媒体,作者、作品与读者间得以及时有效的沟通,在作品创作过程中读者的反馈间接地影响了作品内容,这是从未有过的创新性的互动模式。小说内容上以及与读者互动模式上的创新性是盗墓小说得以风行,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1 读者主观能动性与“期待视野”的新意义

作为康士坦茨学派的理论纲领,姚斯的《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提出了接受美学的几点主要理论基础,我们可以将其与盗墓文学结合进行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剖析解读。接受美学标志性的理论是提出应注重读者的主观能动性,认为文学创作过程的整体性取代独立性,动态过程取代静态的审美过程。即作家、作品、读者是相互联系感应的整体,三者不能割裂的来看待、作家创作是文学的发生过程,作品是文学的文本体现,而读者的阅读体验才是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最终环节,这个审美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这一观念打破了以往强调作家与作品的文学批评模式,使得探究作品的重心不单单集中在“被创造”的过程,更多的注重“被阅读”的过程。在这一层面上,盗墓小说作为网络小说的代表,具有传播迅速广泛,读者群体巨大的特点。网络文学的创作不同于传统的文学创作模式,往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全本文本,而是以章节的形式刊载发表于各大在线阅读网站,采取每日一章或者几章的极度极具时效性的进行创作。对于未能成型的一部文学作品,我们很难通过作品本身与作家体验来进行完整的分析批评,而读者群体的反馈就成为了评析网络文学的重要途径。网络的普及成为了与读者有效沟通的中介,通过网上的读者评论,作家可以进行对作品的再创造与改进。这是读者的能动作用间接地影响了文学的再生产,可以说读者的接受是一个创造性的积极活动。

接受美学所提出的“期待视野”概念在盗墓小说中运用的独具风格。这个概念并非接受美学的首创,其根源来自于伽达默尔根据“前理解”观点所提出的“视界”概念。即读者阅读之前,通过自身文学阅读经验对作品形成的某种定势或先在结构,事实上伽达默尔的阐释学原理为接受美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来源与基础。而盗墓小说对于“期待视野”和“期待遇挫”的反复运用是创新性的,盗墓是一个相对而言极为少见的具有创新性的文学题材领域。在此之前读者极少详尽的了解《葬经》与风水秘术,知晓发丘、摸金、搬山、卸岭的盗墓行业体系,听说过“鸡鸣灯灭不摸金”与墓室东北角蜡烛的含义。这些新奇的内容一方面极大的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为读者设立了崭新的“期待视野”,另一方面由于对墓葬文化的缺乏了解,读者极易形成“期待遇挫”。而作家为读者设置的谜团或疑点,网络术语称之为“挖坑”,这即是对期待视野与期待遇挫反复运用的形象比喻。

盗墓小说的“期待遇挫”不单单满足于传统文学创作中惯用隐藏的伏笔、新人物的出现或是情节的巨大转折等以叙事手法取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对墓葬文化的了解,这种了解往往超出了读者自身的阅读经验和文化心理,造成了读者震撼诡异的体验。即便在一段时间阅读后读者对其有所了解,作品仍然会以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或灵异事件来打破人的心理预估。在《盗墓笔记》中,我们以为鲁王宫事件后故事渐渐平息,而第二条蛇眉铜鱼的出现和三叔的失踪使得主人公被迫开启了第二次盗墓历程,而且是截然不同的海底墓穴。而一切告一段落看似疑点消散,风平浪静之后,一盘诡异而恐怖的录像带又引得吴邪远赴新疆深入盆地雨林探索西王母秘境。这是对读者思维定势的不断养成与打破。它的文本叙述构建了一种介于真实和虚构之间的世界。作品中的许多事物寻常可见,对于它们有自己的生活体会,然而与墓葬相关的奇异文化却是超出了现实的范畴,独具一格。

此外接受美学提出对文学作品接受的研究应同时包括共时性与历时性,即“水平接受”与“垂直接受”的概念。“水平接受”是指某一历史时期不同读者对作品的接受情况。在当下这个时代,作为网络文学,盗墓小说的读者群体集中在中国网民中,这就决定了其读者社会地位与知识背景各异,读者群大而广的特点。而复杂广阔的读者群体造成了对作品理解的差异,增强了其深度和广度。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盗墓小说读者群体的大众性和复杂性,不难看出网络文学风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阅读门槛低,不需要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或特定的社会地位,尤其是盗墓小说这类鬼神奇幻类文学作品。而在“垂直接受”方面,接受美学主要从历史延续的角度去考察作品。网络文学作为与互联网崛起而息息相关的文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模式,使得阅读可以不必囿于购买实体图书和长时间的等待作品完成,使其更具时效性和大众性。这在文学史上是具有独特历史意义的。虽然当下备受争议,作品质量也良莠不齐,然而网络文学这种新形式极大的推动了读者阅读习惯和阅读领域的转变,开启了未来文学发展的无限可能。

2 诡异神秘的墓葬文化与独特人物谱系的新描写

盗墓小说在其自身文本内容上是独树一帜的,中国古老墓葬文化这一冷门新奇的写作领域赋予了盗墓小说独特的结构层次与叙事手段。小说通篇以盗墓探险经历为核心,这就形成了阶段性的以不同大型墓穴为故事场景的层次分明的结构。小说所有情节上的冲突矛盾都集中在墓穴中,而探险过后的平静生活往往会突发下一次探墓活动得以成行的契机,一松一弛,这使得盗墓小说作为长篇小说在结构上得以错落有致,节奏流畅。事实上这种结构的形成与网络文学自身的特性也是密切相关的。网络小说往往并不是在作者完成整个文本后刊载发表,而是以每日一章或几章的形式在网站上即时性的发表。以《盗墓笔记》为例,南派三叔的创作最开始是以发帖的形式发布在百度贴吧上,而最开始的《盗墓笔记》也只有《七星鲁王宫》一部。随着读者群体的逐渐扩大,他开始续写第二部《怒海潜沙》直至第七部《邛笼石影》。这七部小说内在的贯穿全篇的线索是吴家祖上盗墓得来的盗墓笔记———鲁国帛书,这篇笔记上记述了长生不老的秘密,而对秘密的探寻使七个不同墓穴的盗墓经历以此为主干串联在一起形成了长达一百多万字的长篇小说《盗墓笔记》。这种电视剧似的结构与作品成型方式是打破了传统文学创作模式的,这是网络时代的创新产物,也是最适合以古墓探险为核心的盗墓小说的结构。

从叙事角度而言,盗墓小说的独到之处是其根植于民间传说和墓葬文化的奇妙构思和其独特的人物谱系。不同于恐怖小说以及玄幻小说中同样具有鬼怪元素以及悬念设置,盗墓小说独特的元素在于墓穴。墓穴中的种种构思奇特的防盗机关,墓主下葬的规格和珍贵奇异的明器陪葬以及衍生而来的泾渭分明的盗墓体系,这都是盗墓小说所特有的。一方面其吸收了民间传说,如黑驴蹄子克制僵尸,摸金校尉源自曹操后来自成一派等,作者对其加以艺术改造并添加了自己奇特的想象赋予了作品生动的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作品介绍了中国古代寻龙点穴的风水阴阳学说与墓葬文化,这是对古老玄奥的中华文化的巧妙运用。而作品的期待视野与期待遇挫的反复运用也正是建立在其内容的独特性上,这是盗墓小说叙事内容上的一个创新,也是充分受到读者欢迎,诱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主要原因。

在人物谱系上,盗墓小说构建了一个经典的三加一式的冒险小队结构,这其中包括冲动幼稚懂风水的男主角,武力值高冲锋型的胖子,与男主角构成隐形情侣关系的睿智女子和近乎万能的保护者。在《鬼吹灯》中,保护者的形象被隐去,实际上那本《十六字风水秘术》就是隐含的保护者。在盗墓小说中,传统意义上的爱情与友情时刻伴随着死亡的威胁,在墓穴中一个不起眼的机关都可能置人于死地。生死考验之下的情感升华并不是盗墓小说的独创,但在墓穴探险中接踵而至的生死危机将几个本无联系的人凝结成为一个牢不可破的团队,墓穴的危险阴暗和人性的光辉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是极其独特的。他们的团队并非仅仅在危险过后就解散了,相互支撑相互保护的信念让他们敢于直面死亡,明知古墓危险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追寻探索。实际上历史上有记载的每个盗墓群体都是至亲之人组成,因为在危机四伏的墓穴中只能将后背朝向自己真正信任的人。而《盗墓笔记》之中,被困在密洛陀山体内部时为了保护羸弱的吴邪,小哥和王胖子险死还生,将生的机会留给了他。最终吴邪拖着昏迷的两个人爬了几十个小时使得全员脱险,类似的经历绝不在少数。此外主人公是一个有明显的性格缺陷的人,冲动幼稚时常引发危机局面。他是不完美的,他不是高大全的,然而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下,我们更加的感同身受,更易引起情感共鸣。

3 作家、作品与读者循环往复的互动新模式

网络时代下盗墓小说的作家、作品与读者间互动模式是极具创新性和独特性的,这种新的互动模式是一个频繁的循环模式,从文本产生、读者讨论、作家吸取经验意见从而进行再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甚至每天都在循环中。而在这个模式中链接文本、读者与作者的就是网络平台,同时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使得作家与读者间的距离逐步缩小。有别于传统文学经过完整的校对出版后才与读者见面,《盗墓笔记》作为网络文学最初是以发帖的形式发表在百度贴吧上的,每日一章或几章。读者与作品的直接接触就从实体书转为了网页阅读,这中间省去了读者购买作品的过程,因其便利性形成了大量读者群,稳定了读者基础。同时这种文学发表形式不仅新鲜,而且时效性极强,读者随时可以与作家通过网络载体进行交流,在章节后进行自由评论和建议。在吸取这些读者意见后作者可以及时改进和调整作品的结构内容,在作品成型过程中读者通过与作者的互动参与创作,这种创作方式也是盗墓小说作为网络小说的创新性体现。

这与接受美学的概念是相符合的,接受美学反对孤立、片面、机械的研究文学艺术,反对结构主义化的唯文本趋向。它重视读者积极参与的接受状态,而非被动的文学接受,读者的社会层次与文学意识得以主动地反应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主体性的凸显一方面丰富了作品自身,另一方面加强了与作者的沟通与互动。而盗墓小说的读者群体构成是复杂多样的,包含各个社会地位与文化层次的人。因为它以巧妙的故事性和新奇的墓室文化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思想性和文化内涵相对薄弱,因此作品的阅读门槛极低。而且长达百万字的长篇使作品的文本容量极大,在其完成过程中读者不仅仅起到了接受美学传统意义上的主体性与文学反馈,实际上对于作品文本的成型读者也通过与作者积极有效的沟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是网络文学对读者主体性新的阐释,是对接受美学理论的创新。

盗墓小说或者说网络小说的缺陷在于作者文学功底不足,难以驾驭上百万字的鸿篇巨制,导致作品文学性较弱甚至内容上前后矛盾。而读者群体的复杂多样性也使得他们对作品创作的意见不尽相同,甚至相距甚远。而作者在平衡读者意见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对文本进行了非本意的改编,过于紧密的互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作品的创作。这也是网络文学良莠不齐的根本原因。作为新形式的文学,网络文学自身还有许多不足,盗墓小说作为其典范完美的展现了文学层面上的诸多创新,但仍需进步与改善。

4 结语

盗墓小说的成功并不是一个偶然,以网络为载体的新的传播方式使其更易为大众所接触,所接受。这是继说唱文学,印刷文学后的新纪元。网络文学目前还存在着巨大争议,其创作门槛过低的缺点导致了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然而我们不可否认网络文学的文学价值,这是最具新时代气息的文学形式。盗墓小说作为网络文学的典范,本文从接受美学角度探究其创新性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作品进行文艺理论层面的分析,肯定网络文学的文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南派三叔.盗墓笔记[J/OL].起点中文网,2007-12-30.http://www.read.qidian.com/BookReader/VaC5szd-V.

[2]天下霸唱.鬼吹灯[J/OL].起点中文网,2007-12-30.http://www.read.qidian.com/Book/53269.aspx.

[3][德]H.R.姚斯,[美]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等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4]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流派评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5]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6]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责任编辑:周哲良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2094(2016)01- 0058- 04

收稿日期:2015-12-28

作者简介:刘宏鹏(199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辽宁大学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互动模式接受美学创新性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基于“平面镜”为例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互动模式
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互动模式的构思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美人鱼》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