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课堂高效课堂
——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6 My e-friend两篇教学案例的对比

2016-04-16 06:23薛小桃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6年11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案例文本

薛小桃

高效课堂是所有教师的追求,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想取得高效并非易事,教师把课堂抓得太牢,不敢放手给学生,仍然是常态的小学英语课堂。本文以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6 My e-friend的两篇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思考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中,做到“放手课堂,高效课堂”。

【案例一】

Step 1.以歌曲“We wish you happy every day”进入课堂。

Step 2.师生交流,学习新句型

交流1:

T:Which daydoyou like?

S:I like Sunday.

T: Good. I also like Sunday because I don’t go to school.I can go shopping,listen to music and write emails.(利用图片教学write an e-mail)

交流2:

T: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undays?

S:I usually...

T:What does he usually doon Sundays? Xiyangyang usually runs.Huitailang usually plays football.(用喜洋洋和灰太狼的图片,让学生猜)

S:...

Step 3.走近文本

1.介绍课文中的人物,看课文动画,完成填空(见表1)。

表1

2.朗读课文,回答问题:Can Wang Bing play football with Liu Tao?What does Peter usually do on Sundays?Does Peter play well?从而对课文细化梳理。

3.Listen and repeat.

4.Let’s judge.请学生再朗读课文,然后做“T”or“F”练习,即根据课文信息,判断教师给出的一组句子是否与课文内容相符。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根据图片提示,复述课文。

7.教师出示有关课文主人公话语,加上节奏,让学生练习,如:

Peter,Peter,my friend,

Peter lives in a small town.

What does he usually do?

He usually plays football.

Does he play well?Yes,he does.

He likes swimming,too.

Step 4.巩固拓展:谈论朋友

案例分析:这节课从学生的反应上来说,是一节教学效果比较好的课,学生总能跟着教师的节奏走,每个问题都能回答出来,也就是说学生总能给出教师想要的答案。但是仔细研究这个案例之后,发现本节课的问题是:教师教得多,学生学得少,课堂教学环节显得繁杂,不够精简。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在教师的操控之下,每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既定的、机械的,学生不可能有其他的答案,虽然文本的处理是借用问题来梳理,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却得不到提高。

听了这节课以后,笔者共享了这位教师的课件、案例,然后在此基础上,以“Teach less,learn more”为主导思想进行了修改。

【案例二】

Step 1.以歌曲“We wish you happy every day”进入课堂

Step 2.由词到句,交流导入句型学习

1.请学生用Sundays随便说一句话。

学生有的说:I like Sundays.有的说:I don’t like Sundays.也有的说:I go to the park /watch TV...on Sundays.在学生说周末做什么的时候,自然地教学“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undays?”,在学生没有太多词说的时候,再给他们一些词组提示,好让他们有话可说。

2.和同学们一起回忆刚才所说的周末活动,学习“What does...usually do on Sundays?”帮助他们练习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的表达。

Step 3.进入文本

1.介绍课文人物:Who are they?Where are they?What is Wang Bing doing?教授“write an email,send an email”。

图1

2.看课文动画,完成填空(见表1)。

通过填空,学生能够表达:Wang Bing’s e-friend is Peter.He lives in the UK.He is 11 years old.He can speak Chinese.He likes Maths and PE.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and swimming.在描述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纠正动词第三人称单数使用过程中的错误。

3.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T:Can Wang Bing play football with Liu Tao?

S:No,he can’t.He is busy.He is sending an e-mail.

T:DoesLiuTaoknow Tom?

S:No.

T:Does Liu Tao ask many questionsaboutTom?What are they? (请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刘涛问的有关Tom的所有问题,然后一一板书)

Who’s your e-friend?

How old is he?

Can he speak Chinese?

Does he have Chinese lessons at school?

Whatsubjectsdoeshe like?

Does he like playing football?

4.利用所写问句互相问答,巩固所学内容。

5.Listen and repeat.

6.Let’s judge.

请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然后做“T”or“F”练习,即根据课文信息,判断教师提供的两个句子是否与课文内容相符。

Liu Tao wantsto play table tennis with Wang Bing.

Wang Bing’s e-friend is from the USA.

然后学生出题让其他人来判断。

7.分角色朗读课文。

Step 4.谈论朋友,巩固拓展

1.讨论:要了解一个人的情况,除了黑板上的问题,还可以问哪些问题,再一一板书。

2.教师出示一张自己朋友的相片,请学生来提问有关这个朋友的情况,然后请一个学生用一段话描述教师的朋友。

3.学生之间互相采访有关对方的朋友,以一段描述的话展示采访的结果。

【对比分析】

这两篇案例的设计思路是一致的,都是进入课文前进行新句型的简单铺垫,文本以问题式提问导入梳理,文本学习之后,在实际中运用所学。但是由于在细节的处理上采用不同的引领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一、适当的留白,让精彩发生在意外处

案例一中,在课前铺垫、学习新句型的设计上,教师采取问题的递进式提问,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看其过程,学生是追随着教师的提问一个一个地回答,受词汇量的限制和教师的限制,很多问题的答案只是是或不是,过于简单机械。

而案例二中,教师只给学生一个词Sundays,相当于一个头脑风暴式的活动,没有统一的答案、统一的句式。也许在第一时间没有人知道答案,但是课堂的精彩可能就在此时发生,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不同的回答,作为教师,对于不同的可能应该有及时的应对。这样的一个留白式的设计,体现了课堂的灵动。

二、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两个案例,在课文巩固环节中都有Let’s judge这个设计,但是两位教师不同的处理方式却有着不同的效果:案例一中,教师出示一组句子让学生来判断,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被动;案例二中,教师出示两个句子,学生判断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说出句子,让其他人判断。看似简单的一个设计,学生从被考人成为考别人,正是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两个案例也都运用了看课文动画填写Peter的信息表格。案例一填完就结束,但是案例二填完后再让学生看着表格的支架,试着用一段完整的话来描述Peter的情况。虽然学生会有一些语法的错误,但是不影响学生运用自己所学进行表达,这个设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引导学生互动,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案例一中,教师所有的提问都是按部就班,按照课文发展,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在文本梳理后,教师运用了韵律诗让学生再次巩固课文中的问句,并用一个表格的形式让学生用这个框架去描述教师的朋友。整个过程是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少之又少,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比较机械,语言的输出也一直在一个固定的框架中进行,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

案例二中,教师敢于放手,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文本结束后,教师让大家讨论一个人的情况后进行发问:除了书本上的问句,还有哪些问题可以问。学生迅速在头脑里搜集曾经学过的知识,然后请学生板书,再用这些问句互相发问,最后描述朋友的朋友。这样适度的引领与拓展合情合理,看似好像是课本上的例子,却又有了一定的延伸,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能经常带着学生走进课本,再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这才是语言学习的意义所在。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应该时刻注意,教师教得少一些,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学得多一些,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案例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青铜葵花》选段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