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笑容依然
——“检察日报创刊25周年”纪念特刊策划有感

2016-04-16 14:07■刘
法治新闻传播 2016年6期
关键词:特刊副刊创刊

■刘 梅

25年,笑容依然
——“检察日报创刊25周年”纪念特刊策划有感

■刘 梅

25岁,一个人正青春,25年,一张报纸格局成熟。作为这段历程的亲历者建设者,如何纪念一段坚实的足迹,是我们接受这个特殊任务时面对的压力。

方案,一波三折

2016年,恰逢检察日报创刊25周年和人民检察杂志创刊60周年。为了庆祝这个特殊日子,早在今年年初报社党委便出台 《庆祝检察日报创刊25周年暨人民检察杂志创刊60周年方案》,其中一条就是在7月4日报纸生日当天,策划制作一期 “检察日报创刊25周年”纪念特刊,赵信、魏星两位副总编牵头,任务落在文艺副刊部。

所谓 “纪念性特刊”,就是为纪念、庆祝某个重要历史时刻或某个重要人物而推出的,所涉及的时间一般都较长,历史性资料多,题材重大,可报道的内容丰富且较为复杂。如何用一份特刊展现一个法治大报25年的勤奋耕耘,更有效地实现纪念性特刊的传播价值,是我们领到任务后面临最大的课题。

报社对特刊只给出了一个确定的时间和短短的特刊标题字,也就是说我们只有一个方向,而具体做什么?怎么做?如何让这份特刊承载起报社的25年?接下来便是集思广益让脑洞大开,让这个特刊充实丰满,令人印象深刻。

首先是做什么?

很多想破脑袋的事情往往在不经意间有了路径。说起来,这个问题是在饭桌上解开的。6月初的一天中午,我在报社食堂恰好与赵信副总编坐在一起,话题自然就聊到了特刊,聊到了如何选题。赵总给了我一个要领:报社这些年发生了什么,有什么重大事件,然后决定如何选取特刊需要的内容。这样,我们的思路一下就被打开。作为报社发展壮大的亲历者,我们见证了报纸从创刊时的周二报,然后1996年改为日报,2000年扩至八个版,发行量屡创新高。时间跨度长且内容庞杂,抽取其中有代表意义的25个方面,用讲述的方式做线串联起来。如此,25,一个平凡的数字,也是一个可以被赋予丰富内涵的数字,以25周年25个 “说”串联起报业发展历程中涉及的重要人物、所属版面及子媒体、重大新闻报道活动等,立体展现中检报业自创立到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这个特刊要表达的内容。

然后是怎么做?7月4日那天是星期一,按照正常出刊顺序应为 《声音周刊》,需要 《绿海副刊》与 《声音周刊》对调,在 《绿海副刊》4个版的基础上出专刊,增至八个版。用八个版的容量展示报业的成长。25个 “说”即是25个方面,又归纳为人物篇、发展篇、报道篇、品牌篇、形象篇等五个篇章。 “人物篇”包括创业者说(1991年报纸创刊时的元老讲述)、报人说 (双十佳、名编辑记者讲述)、楷模说 (报业推出的先进典型个人或集体,如白云、方工、王书田、蒋汉生等人物故事)、有缘人说(与群工部 “寻找有缘人”活动联动), “发展篇”包括历程说 (从中国检察报到检察日报,从周一、周二、周四、日报的发展脉络)、周刊说 (五个周刊、基层采风、地方视窗简介)、人检 (《人民检察》)说、方圆 (《方圆》杂志)说、法传 (《法治新闻传播》)说、影视 (影视中心)说、网络说、新媒体说,报道篇则以报业曾经参与报道的重要新闻活动为视角,包括两会宣传报道、走长江、走黄河、抗震救灾等等重大新闻采访报道……

思路打开,策划方案便水到渠成,很快方案提交给编委会和社领导审定。编委和社领导首先肯定了我们的策划思路,但对于具体操作也提出了疑问,也就是扩版所带来的操作难度和25个 “说”可能存在的局限性,还有就是副刊编辑部当时仅有两名编辑,人手非常紧张,最终经过研究讨论确定保留思路,特刊只做四个版面,在7月4日当天用四个版面的容量涵盖策划中25个 “说”的内容。

做出有冲击力的版面

一个重大策划的成功,离不开好的创意、丰富的资料和栩栩如生的版面设计。为了做出理想的版面,6月的盛夏,只有龙平川、李红笛和我三个人的文艺副刊部是紧张而忙碌的。我们会随时聚在一起,聊聊版面思路和资料选取,赵信、魏星两位副总编也会经常给予指导。最终,形成以面孔、元老、经历、品牌为主题的四个版面框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特刊,而且是纪念创刊25周年特刊,要的是好看,有视觉冲击力,还要有情怀表达,有报业员工的共同记忆。于是在统一报眉后,我们在特刊的版面设计和定位上要求:直接、强烈、丰富。

五版,是报纸版面中分量最重、颜值最高的一部分,策划得好,能够直面读者,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和冲击力。如何将这种冲击力做到最大?当然是图片,用好图片。我们的设计为保留原有T字结构版面不变,侧栏用报纸从周一刊到日报四张具有特别意义的老报纸,版面中心区为报业员工的照片墙,照片墙下为报业创刊25周年社论。

问题又来了。照片墙里的照片从何处来?我首先想到的是报社人力资源系统中有全体人员的免冠照,这得益于我曾在人事处多年的经历,但是免冠照难免表情单一呆板。恰在此时,为了制作创刊主题展览,报社新闻中心为全体人员和部门集中拍摄笑脸照,一下就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照片中的大家,或大笑或微笑,或昂头或低眉,千姿百态正好符合中检报业生机勃勃的青春力量。如果仅仅是笑脸照的堆砌,难免会拥挤而失去布局。如何让大家的笑脸映衬出报业精神呢?把照片叠放在检察日报社徽中!红笛的创意得到大家的一致点赞。于是,红色的社徽中错落着大家美丽的笑脸,冲击力非常强烈。

六版的关键词是情怀。由现任或离任的报社主要负责人主笔讲述,他们中有曾任报社社长、总编辑的刘佑生,报社原副社长、最高检监察局原局长李保唐,现任最高检刑事执行检察厅厅长袁其国,最高检办公厅主任王松苗,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万春,最高检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主任赵志刚,以及检察日报党委书记、社长、高检院影视中心主任李雪慧,七位领导聊往事,谈感想,话未来,浓烈的新闻理想和检察情怀跃然纸上。

七版的重点是 “影响力”,梳理了报业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众多的 “第一次”,如第一次大型系列采访、第一次赴地震灾区采访、第一次采访党代会等等,展示了我们在两会宣传报道、时评写作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八版的定位是品牌活动。为了彰显社会责任,报社策划了一系列大型活动,如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全国十佳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学笔会、全国检察长论坛等,在这个版面得到一一展现。

7月4日,阳光明媚。带着浓浓墨香的特刊出炉了。大家争相拿着特刊封面讨论着,找寻着,哪一张笑脸是自己的!很快,特刊就被大家被抢没了。我们的创意得到大家的认可和称赞,很多同事告诉我们,这份特刊非常好看,值得珍藏,留存这份难忘的记忆!我们感到,特刊实现了最初直接、强烈、丰富的要求。

虽然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但是现在想来还是有些许遗憾:我们只关注了“我们”,而忽视了 “他们”,即我们的广大读者。因为当重大事件发生,或是重大时刻纪念之时,他们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媒体传输给他们的信息,读者心中必然有很多话要说,有很多的观点要表达和倾诉,他们也希望参与其中,展示他们的想法。如果此次特刊能有这样一块内容,便更加完美了。

新闻工作是一个特别需要创造力的职业,在这个岗位上,需要有活跃的思想和澎湃的激情,更需要有内心深处的情感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这种选择也体现了媒体自身的一种倾向。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真正经历过苟且的生活,才能体会诗和远方真正的价值。而对于我们来说,个人只有与检察日报风雨同行共同成长25年,才会拥有如此丰富而不悔的情怀。正如我们在特刊封面的题记: “正青春,行无疆;誓言无声,我们在路上。”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文艺副刊部主任)

猜你喜欢
特刊副刊创刊
创刊40周年抒怀
1994:创刊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如何正确认识党报副刊的作用
创刊寄语
两会特刊
奥运特刊
奥运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