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法院故事 弘扬长征精神
——人民法院报“长征精神耀法院”系列报道策划分析

2016-04-16 14:07张伟刚
法治新闻传播 2016年6期
关键词:纪念性系列报道人民法院

■张伟刚 孙 航

讲好法院故事 弘扬长征精神
——人民法院报“长征精神耀法院”系列报道策划分析

■张伟刚 孙 航

纪念性报道,一般被认为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历史事件、人物或历史纪念日而展开的报道。①遇到重要纪念日,如何使纪念性报道出新出彩,体现特色,是对媒体从业人员极大的考验。

2016年适逢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精心策划筹备,于9月21日在人民法院报正式推出 “长征精神耀法院——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报道,以独特的视角、清新朴实的文风、真实感人的故事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获得了多方一致好评。在此次纪念性报道活动中,人民法院报在策划理念、内容特色、活动组织等方面展现出来的创新特点,为传统媒体在全媒体时代强化传播能力提供了分析案例。

策划理念:重视用户需求,坚持 “内容为王”

1.用互联网思维精准把握用户需求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运用互联网思维拓展策划理念是传统媒体报道创新题中的应有之义。而互联网思维中常被提及的便是用户思维,要求以用户为中心,有针对性地推出并改善新闻产品服务。

在策划 “长征精神耀法院”系列报道时,人民法院报高度重视对用户需求的把握。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的机关报,集中反映法院审判工作,服务法院工作人员及所有关心中国法治建设的读者是固有之责。从报纸中了解法院工作和法治进步是用户的重要需求。因此,在策划系列报道时,人民法院报没有泛泛地谈长征,而是将长征精神与法院工作巧妙结合,使报道内容精准定位目标用户,满足其需求。通过寻求长征宏大背景与法院工作主题的最佳契合点,有效避免了与各家媒体报道大同小异的现象,激发用户的阅读兴趣,增强了传播效果。

2.坚持 “内容为王”,重视报道质量

互联网时代,生产优质内容的方向始终不变。②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因为长期重视优质内容生产而积累的公信力,在进行重大纪念性报道时依然有着自身的优势。

人民法院报一直在用优质的新闻内容生产应对新媒体环境中的剧烈变革,始终坚持 “内容为王”,以权威的内容传播在受众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在策划该系列报道时,选择受众固定的纸媒为传播平台,精心组织高水平的采访队伍,采写高质量的报道文章。内容紧扣主题,贴近生活,接地气,不空泛,文章一经刊出迅速引起广大读者共鸣。

内容特色:时空交织报道,以小见大叙事

在系列报道组织中,人民法院报重点加强了对报道角度、内容定位、文章风格、版面组合等方面的研究分析。

1.独具一格的报道角度——长征精神融入法院工作

纪念性报道往往会因主题的重复和内容的相近形成千家媒体一张面孔的局面,要想出彩必须选取与众不同的视角。本组系列报道不单纯聚焦长征历史,而是结合法院工作来谈弘扬长征精神,将二者巧妙地结合。

在记者报道中,处处体现了长征精神对法院人的鼓舞和激励。比如写到继承和发扬红军群众路线的黎平法院,坚持把调解工作贯穿于审判的全过程,培养出一批有着丰富的民事纠纷调解经验的优秀法官;继承和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的习水县土城法庭法官,利用 “夜间法庭”开展审判工作,方便群众诉讼……

2.时空交织的报道方式——历史回顾结合现场亲历

纪念性报道有时又被称作 “史料新闻”, “是历史事实在今天的再度传播。”③开展纪念性报道需要把握好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从历史阐发主题的内涵和价值,用现实观照历史话题在当代的传播意义。

本系列报道中记者大量运用蒙太奇的表现方式将长征历史背景与现实采访现场进行巧妙转换,使读者跟随穿梭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无形中拉近了读者与历史的距离。

系列报道精心筛选了12个长征路线上的重要事件发生地法院作为受访对象。记者探访法院,采访与长征密切关联的法院人,听他们讲长征故事。这其中有某个家族的长征记忆,有历史见证人的长征情怀,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报道中,记者重走长征路的同时观摩法院工作,体会长征红色文化熏陶下法院司法为民的优良传统。记者在笔墨游移中将读者的关注点从历史拉回现实,展示了弘扬长征精神对于新时期法院建设的时代意义。

3.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段——以人为本位,故事见真情

不少学者认为,以说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今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法治类电视节目 《法治天下》开播一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讲好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好声音。

在系列报道策划伊始,人民法院报便确立了 “讲故事、重细节”的报道方针,以人为本讲述法院人的长征故事,以大量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突出现场感、生动感。寓长征精神于故事之中,通过个体呈现群体特征,通过细节以小见大,展现出弘扬长征精神的宏大主题。

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④是新闻报道中最活跃、关键的要素之一。在系列报道中,记者寻访到多位与长征密切相关的法院工作者,与他们聊长征历史、话长征精神。他们当中有收藏了3000多件红军文物的瑞金法院法官严帆,有组建 “红色乐队”的习水县土城法庭退休老法官陈传伟……每个人的独家口述历史都因融入了情感和体悟而更具感染力。

4.精心设计的版面组合——一版专栏四版专版配合相得益彰

为了实现深度有效传播,本组系列报道采用了12个一版专栏文章加1个四版专版进行组合呈现,并有美编进行整体设计装潢。

12篇报道在一版以专栏的形式见报,专栏占据了一版下部约四分之一位置,显著的位置得到读者最大程度的关注。栏目中除了主打报道文章和记者感悟要素之外,还配发一张记者从一线发回的采访所在地的长征标志物图片,图说简要介绍采访地点的长征历史。美编精心设计长征路线图作为12个专栏的统一标识,每篇报道根据地点的不同在路线图上标注出相应位置,历史现实对应关系一目了然。

按出刊计划,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召开之际,12篇报道全部刊出,10月22日人民法院报紧接着推出四版特别报道,报道团记者以手记形式重温红色之旅。该专版以长征路线图装饰铺底,用线路串联起采访地,展现活动全貌。

活动组织:团队团结合作,骨干采编挑梁

1.锻炼了青年采编队伍

重大纪念性报道往往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需要强有力的团队才可完成。本组报道从8月开始酝酿、组织,到10月22日完成,能够短时间内成功推出,离不开总社领导在活动全程的大力支持,总编室、新闻部、记者站等部门的精心组织,以及整个采编业务团队成员的精诚合作。

9月18日, “长征精神耀法院”系列报道活动启动时,总编辑赵翔为即将踏上采访征程的记者授予主题旗帜。该旗帜始终伴随着记者出现在长征路上、采访途中,振奋了记者精神,彰显了活动气势。

系列报道活动的科学组织、分工协作,保证了前期资料搜集分析、选题确定、方案草拟、采编团队选择、组织实施采访、版面编辑制作等多个环节工作的高质高效完成,同时锻炼了采编队伍,储备了骨干人才。

本组系列报道的策划及采编人员全部由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骨干组成。年轻记者文笔清新且富有活力,不落俗套,增强了主旋律报道文章的可读性。

2.培养了学者型策划采编人才

“长征精神耀法院”系列报道与史实相连,带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研究价值。策划及采编人员提前做足功课、潜心研究,整理资料并梳理脉络。报道中还充分借鉴其他媒体经验,对其他媒体纪念长征胜利60、70、80周年3个时间节点上的报道对比分析,寻找亮点、差异、不足,做到了在策划中提高,在采编中进步。

当然, “长征精神耀法院”系列报道也有美中不足。比如纸媒报道与多种媒体运用的有效结合尚可探索。因报纸版面所限,记者采集的大量鲜活素材无法呈现给读者。倘若利用网络集纳记者文字、影音视频材料,通过纸媒做链接使用,将会使本组纪念性系列报道内容展现得更为深入、全面。

(作者分别系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总编室代理副主任、编辑)

注释:

①冯芳:《“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性报道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②陈力丹、史一琪:《重构媒体与用户关系——国际媒体同行的互联网思维经验》,《新闻界》2014年第24期。

③罗建华:《激发当下公众的兴奋点——以 〈武汉晨报〉为例简析纪念性报道的策划》,《新闻记者》2012年第5期。

④王俊燕:《经济新闻报道讲故事》,《新闻战线》2012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纪念性系列报道人民法院
沧州市运河区人民法院以党建促队建、促审判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四 不简单:从议案到提案都成“金点子”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三 不容易:从路上到云上都有“黑科技”
高邑县人民法院 7天成功调解17个案件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安平县人民法院:知行合一践行“两学一做”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在现代纪念性园林中的应用
以仲裁的视角看人民法院“审执分离”的体制改革
纪念性景观的隐喻性研究
央视“说吧”系列报道实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