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过后细思量 二轮复习有方向

2016-04-16 15:53胡嘉谋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答题试题考查

胡嘉谋

(古田县第一中学,福建古田352200)

质检过后细思量 二轮复习有方向

胡嘉谋

(古田县第一中学,福建古田352200)

分析2016年福建省高三化学单科质检,结合质检试卷命题特点,反思寻找失误原因,以求二轮复习更富有针对性,更加科学高效。

质检分析;问题剖析;教学感悟;复习策略

2016年福建省高三单科质检已落下帷幕,化学试题的总体难度大,平均分较低,各校师生反响挺大。但从试题特点与测试结果分析,笔者认为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结合笔者所教的实验班学生答题情况谈点感悟。

一、夯实基础是前提,是关键,为升华智能服务

1.Ⅰ卷命题特点及答题情况

I卷题目直白、陷阱不多、比较容易,尤其是1-10题纯属送分题,11-14题思维容量稍大些,有点陷阱,但不是难题。实验班平均分为39分,满分率约45%。2、5、6题虽是送分题但有20%左右的学生失分,12、13、14题因片面思维而失分。

2.典型错答与原因剖析

2题错因:有机知识遗忘。5题错因:审题不认真,误认为残留物是CuO,盐酸可洗,从而误选B、C、D。6题要求用青蒿素与双氢青蒿素的结构信息回答问题,但名称与键线式的结构未对应好,误选A等。这是一道用排除法获取答案的容易题,但有的学生认为羧基、酯基中的碳氧双键不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先淘汰D而错选。

12题是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试题。既与稀硫酸反应又与NaOH溶液反应的常见物质有许多,符合转化关系的有Al、Al2O3、Al(OH)3、NaHCO3、氨基酸等,显然,Y与Z之间无法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选项为C。思维不发散,只考虑两性物质,认定W只能是Al元素,忽略了W可能是氧元素或碳元素,则错选A(占10%)。思维不全面,则误选B或D(占10%)。

13题是考查表格数据处理能力的试题。此题设置的陷阱在于达平衡所需时间,学生误认为甲容器中达平衡时间为3.5分钟,比乙容器时间长,速率小,从而判断甲容器中的温度低,误选A(占15%)。殊不知,温度是平衡常数K的函数,K或平衡量是定量分析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由数据知甲、乙中起始量不同,但起始浓度相同,结果H2的平衡浓度不同,分别为:甲中1.6mol·L-1>乙中1.2mol·L-1,说明甲中温度高有利于吸热反应的平衡右移,T1>T2,选项A错。或者由平衡浓度求出平衡常数:甲中K1=12.8,乙中K2=1.35,亦可推出T1>T2。实际上,此题达平衡的时间还与气体与固体反应的接触面积有关。为此,对于相互矛盾的多种因素同时影响同一个平衡时,要注意分析其主要矛盾的影响。

14题是考查图示信息处理能力的试题。此题设置的陷阱在于x、y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学生误认为既然PbCl2的溶解量相同,那么对应的溶液中c(Pb2+)也相同,误选C(占20%)。读图、识图、用图是这类题的解题关键,图中获取信息:当盐酸的浓度在1mol· L-1之前时,曲线下降,是由于盐酸浓度增大,c(Cl-)增大,使PbCl2(s⇌⇌)Pb2+(a q)+2Cl-(a q)沉淀溶解平衡左移,c(Pb2+)减小,PbCl2的溶解量减小。当盐酸的浓度大于1mol·L-1时,曲线上升,是由于发生络合反应PbCl2+2HCl===H2[PbCl4],使[PbCl4]2-浓度增大,PbCl2的溶解量增大。故x点对应的溶液中主要是Pb2+浓度,y点对应的溶液中主要是[PbCl4]2-浓度,选项C错。

感悟与策略:单选题的强化训练方式要突出限时定量练习与弱项考点专题训练并重,在注重提高准确率的同时提高解题速率,为理综考试答题腾出充分的时间。所以,夯实基础是重中之重。只有夯实基础,熟练掌握化学科的主干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才能提升学生智能水平,确保基本分,轻松获高分。

二、提升能力是根本,是方向,为发展素养奠基

Ⅱ卷命题效仿全国I卷命题思路,试题难度与灵活度、能力要求明显加大,基础欠扎实的学生明显不适应。所教班级学生平均得分率71.8%。在网络评卷结束后,笔者对所教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审题、答题思维、规范、细节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现结合命题的四个特点分析有关错因并谈感悟。

1.题型相似性

除了16题侧重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规范书写及离子平衡等外,其它三道均与高考题型一样。15题有机背景的实验、17题反应原理的组合、18题化工流程分别与全国I卷26、28、27题相似。

感悟与策略:省检为高三师生提供了一次熟悉高考题型与模拟训练的机会,正是时候。同时也启迪教师要认真研究全国高考试题,增强复习应试的适应性。

2.答案开放性

如15题(6)问的实验设计证明三氯乙酸的酸性比乙酸强;又如16题(4)小题③问、17题(2)小题③问、18题(2)小题等3处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在不违背科学性的前提下多种写法均可得分;再如15题(4)小题、17题(1)小题②问与③问、18题(4)小题等4处简答,要点答到就得分。

感悟与策略:答案开放性不仅给学生增加了有效得分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大胆下手作答的机会。同时也启迪学生要借助于实战演练,不断积累答题经验,不断提高答题技巧与水平。

3.注重能力考查

(1)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

①思维发散性的考查。如16题是典型的发散思维考查题,较全面地考查了各种AB2型化合物的有关反应与性质。又如Ⅱ卷中每大题均有一空两答的填空题,即1个空有2个采分点,共有7处,包括书写方程式也要求一空两答。这类填空与高考命题相吻合,属于易失分题。例证:15题(3)小题吸收尾气一空的2个离子方程式,漏答其一占40%,15%错答,纯属会而不全。18题(5)小题①问步骤Ⅲ中一定参加反应的阳离子的考查,高达75%的学生漏答,尤其是漏答H+的居多,说明学生不重视整体流程的分析或后续解题时没有重新关注大题干流程中的细节“酸性含铬废水”。有少数学生细心考虑到加入的石灰乳中有大量C a2+,多答C a2+造成失分,这是命题者与教师均容易忽略的,加入石灰乳中和了H+、沉淀了F e3+、C r3+,余下的C a2+必然与S结合产生沉淀,说明C a2+一定参与了反应,而评分标准中全然不提C a2+,有失严谨。

②思维灵活性的考查。Ⅱ卷中每大题均有设置1或2个填空,由设问判断结果不是一步而成,需要拐一两个弯才能思维到位。如16题推测18电子阴离子的电子式需要结合后续题意进行思维变通分析得出结论。此小题①问阴离子的电子式有27.5%错答。错因:推理失误,推断为Cl-等,少数写CaO2的电子式等。②问学生忽略的歧化反应,错答成2mol,占25%。又如17题(1)小题③问,对烟气中NO浓度反而增大的原因,有62.5%的学生错答为压强增大或温度升高或n(NH3)/n(NO)增大造成平衡逆向移动等。错因:定势思维。落入命题者的圈套:解答不从平衡思想入手,而是另辟蹊径从NH3与O2反应上做文章。实际上题设已知中的方程式已给出答案。再如18题(5)小题③问,对C r2O3中含铁量要尽可能低的条件控制必须灵活依据三种氢氧化物的溶度积进行分析,一定要明白只有使用过量的F e且其氧化产物全变为F e2+,才能通过控制溶液的pH让C r3+完全沉淀进行有效分离。否则,只要溶液中混入F e3+就无法与C r3+进行有效分离。此题测试结果满分率不到50%。除了漏答其一、错误考虑F e被氧化为F e3+外,更重要的是纠结:若用过量的铁还原C r2,过量部分混入沉淀中,增加产品中铁杂质的含量;若用少量或适量的铁还原,量不足无法将C r2全部还原或无法生成F e2+,影响产品的质量与纯度。很多学生忽视了过量的铁屑可在沉淀之前过滤除去,故答案只敢答:控制铁的用量,未答铁屑过量而失分。还有部分学生利用表中数据分析,误认为控制溶液pH≤3或4,造成失分。实际上,定量计算C r3+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5.6。

③定量思维的考查。Ⅱ卷中每大题均有设置1或2个填空进行定量计算,从测试结果分析,计算仍然是个重要的薄弱点。如15题(5)小题根据方程式定量计算产品的纯度,错误率达37.5%。错因:一是将总量的I2误当作与HCOO-反应的I2,结果算为98.3%或9.83%等;二是把过量的I2与S2反应误用1∶1计算,结果算为78.7%。又如18题(3)小题根据C r(OH)3的溶度积计算清液中C r3+的浓度,计算错误达30%。错因:多为指数计算等差错、个别空白不算。

感悟与策略:复习过程要注意强化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训练,要培养思维的跳跃性,打破知识块的界限,对前后所复习知识从各种渠道进行对比整合知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进而从不同角度构建高效、科学、实用的知识网络,巩固提高主干知识灵活应用的水平。同时也启迪学生要注意找准定量计算的解题依据敢于解答简单的化学计算,并强化计算准确性的规范训练。

(2)注重图表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

Ⅱ卷中总共涉及2表5图(I卷中也涉及1表10图),以图像、图表、数据为信息载体,是对接2016年化学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考查要求,让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来解决有关化学问题。如16题亚硫酸溶液中某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图、17题电解吸收NOX后的吸收液的装置图、18题溶液pH与c(C r2)的关系表等,这些图表信息处理能力要求较高,学生获取信息不到位,分析问题不到位,解决这些化学问题就容易失分。如16题(4)小题②问不懂利用关系图就会错误认为微粒是S、HCO3-等,占20%;没依据瞎猜填写各种数字推测pKa1错误高达77.5%。少数学生分析对了,但受提问中的“≈”误导填2而失分。此小题解题关键在于图中信息的应用,100%的点只能是HS。因为曲线向左,pH下降,HS与H+结合使体系中H2SO3增加,HS减少;曲线向右,pH上升,HS与OH-反应使体系中S增加,HS减少。若微粒是S或H2SO3等均不符合图示要求,若是HCO-3对应的pH应在碱性范围,且气体W为CO2也不符合(4)小题的题首A、B同主族的要求。又如17题电解装置图的审题要点:一是题干中电解液成分变化的信息,二是装置图中的进出口各是何物。吸收NOX后的吸收液成分是HNO2,入口在装置图的左下方,显然,装置图右边的中间出口电解液成分为HNO3,HNO2转化为HNO3是发生氧化,与a连接的石墨是阳极,b应连接电源负极,b误填正极的占15%。阳极电极反应式错写率达25%,错因:产物写成H2、用NOX作反应物写电极反应式、HNO3未拆成离子等。再如18题溶液pH与c(C r2)关系表的数据分析,如果学生没有抓住四种不同pH与c(C r2)的关系是在四次铁的相同投放量进行反应后测定的,就容易误认为铁与C r2反应后溶液在不同pH时的c(C r2)变化情况,错答为pH增大,OH-浓度增大,C r(OH)3沉淀完全,所以,C r2基本转化为C r3+。这种结论正确,理由不正确的占有45%。实际上,此题要回答的理由就是本题(1)小题中的平衡应用。

感悟与策略:复习过程中要训练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要通过典型试题的分析,对试题中展示的背景材料,尤其是对各类图示中的曲线、各种表格中的数据及试题中的已知条件等要进行认真筛选,得到有用信息,然后透过表观信息挖掘内涵及本质,化直观形象的图示为抽象的化学概念、原理、反应规律等,用数据说话,结合试题的具体情景应用主干知识、学科思想、化学原理等回答有关问题。

(3)注重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Ⅱ卷中的15题考查氯气的制取、除杂、干燥、尾气吸收等,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如水浴加热、过滤原理等,均属于实验基本常识,但其中的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实验设计等均是实验能力考查的重点。该题(6)小题设计实验证明三氯乙酸的酸性比乙酸强,需要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学生不注意化学实验的规范性要求,就会忽视两种酸溶液等浓度的要求而失分,占20%;学生设计实验能力欠缺,就会用三氯乙酸与乙酸钠强制弱的反应原理来证实酸性强弱,殊不知该反应观察不到明显现象无法证明,失分率达15%。

感悟与策略:对于常考的实验知识,如物质的合成与制备、气体的纯化与收集、混合物的分离、提纯、鉴定、推断等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不仅平时复习训练时要重视和不断强化,而且还要强化训练各类实验题的文字表达,做到要点化,条理清晰且规范,减少无谓失分现象。

4.注重学科素养测试

结合试题特点重点提醒三个方面:

(1)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

化学用语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有效工具,使用时,一个符号出错或不按要求答题,则不得分,这是高考评分的要求,非常严格。为此,复习过程中要经常训练用学科语言规范表达化学原理、化学反应过程、解决化学现象、表达实验结果等,化学用语规范使用到位,可以有效提高总分。

(2)学科思想的灵活应用

学科思想是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变通思维解决化学问题的灵魂,许多试题常借助于学科思想解题,省时又省力,答案一目了然,容易快准得分。为此,复习过程中要经常融学科思想与解题之中,学科思想灵活应用到位,可以有效脱离题海。

(3)细致严谨的答题习惯

审题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答题习惯。细心审题,耐心析题,规范答题,要作为各类题型答题的经验,细致严谨到位,习惯自然成,好习惯就是优秀。良好的习惯就是良好的学科素养,要努力做到全面培养。

[1]芦岳锋,魏巍.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的习题选编原则[J].化学教学,2012(10).

[2]沈惠芬.优化二轮复习提高复习效率[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10).

[3]张正飞.浅谈新课标下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的策略[J].化学教与学,2010(6).

(责任编辑:张贤金)

猜你喜欢
答题试题考查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邀你来答题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