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下的高中生物学学习

2016-04-16 15:53陈常锋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水痘生物学生活化

陈常锋

(福鼎第六中学,福建福鼎355200)

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下的高中生物学学习

陈常锋

(福鼎第六中学,福建福鼎355200)

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运用学生熟悉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力图构建“处理科学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提升科学素养”的学习方式。

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校本课程;自主学习

生物科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身心健康、生态环境等息息相关,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相连,是一门真正意义的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科学。《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下文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引导分析、讨论、探究等学习活动,解决一些现实社会中遇到的问题,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进行“生活化”教学过程中,着重把“情”作为在创设教学情境首要考虑内容,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情境,从情感上拉近学生与生物科学的距离。“生活化”首先是“人”的情感“生活化”,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所以在教学实践要不断地挖掘地方特色教学资源,关心学生在生活经验中的情感体验,追求科学教育的人文化。18世纪时,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就强调教育要在“自然环境”中“获得新生”,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课程标准更是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三维目标之一加以强调。

《心中最美的山海大观》校本教材就是以“爱”为线索把家乡的山海资源与高中生物学学习联系起来。其中第三章“山珍海味物种丰富美味富饶”介绍本地典型的动植物特点及其生产要点,第四章“耕山种海传统产业现代技术”介绍运用现代生物科技进行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这一校本教材既是乡土读物,又与高中生物学教科书相配套,以学生熟悉的热爱的家乡山海资源作为学习高中生物学和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农业的情感。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

人教版普通生物教科书十分重视和强调“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在现实背景中学习生物学,为现实服务”,有专门的“与生活联系”的栏目,还在前言、问题探讨、科学·技术·社会、练习、自我检测、旁栏思考等处设置联系生活的情境,把生物学学习和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结合。

按照教科书的这种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对教科书进一步做“生活化”处理,将当地的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事例融入生物学学习,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构建联系现实生活的学习氛围,创设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的现实情境。

在必修1《分子和细胞》的教学中就有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可用以替换教科书中的案例。如大头娃娃事件、毒奶粉事件、DNA亲子鉴定技术;干细胞治疗癌症研究技术、克隆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安全大讨论、地沟油事件、限塑令等等。将这些在社会上掀起讨论热潮的事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展开辩论,能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课堂与时代、社会同频率的脉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生物学、服务社会的时代使命感以及关注生活、健康的生命意识。

在教学中适当融入一些当地的生产生活的案例更能将学生的学习与科学探究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生物学在个人生活与保健、环保、经济等方面的价值。在学生学习完高中生物必修1模块后,带领学生参观本地某一省级农业示范基地,让技术人员向学生介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然后让学生在园区内寻找运用生命基本特征如细胞的化学组成、层次结构、新陈代谢、生命的延续性、生长发育等方面促进增产增收的设备,分析生物学知识如何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等。在参观、分析中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化的现实意义和生命过程的系统性,促进对抽象的生物学知识的认识。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进行“免疫调节”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化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化情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学会关注身边人,身边事,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

人教版教材中“免疫调节”教学内容顺序为: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的清除功能、免疫学的应用,同时还配有艾滋病的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以及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等两个资料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免疫学的应用”有亲身经历,对艾滋病和器官移植的内容则较多的是停留在有所闻的层面,对免疫系统的组成则比较陌生。

根据课程标准“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的要求,将本节教学内容整合成体液免疫及应用、细胞免疫及应用、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失调三个部分。运用计划免疫、器官移植、艾滋病等“生活化”知识将免疫学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力图构建立足于学生“生活化知识”的获取新知识→处理科学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科学素养的学习方式。

教科书在免疫学应用的计划免疫这一部分内容中只有简单的三句话,说明了天花疫苗发明和使用的意义。然而天花这种传染病早已消失,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太紧密。在实际生活中计划免疫十分普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接种过疫苗。为此,增加学生熟悉的计划免疫手册、用学生亲身经历的“水痘”代替“牛痘”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长过水痘了就不再长了,最后让学生利用体液免疫的过程图进行解释。这样的教学更好地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免疫调节”教学

1.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

调查内容:我们班有没有同学长过“水痘”?

调查1.请长过水痘的同学举手。

调查2.请一位同学谈谈“你长水痘时周围的同学也长吗?”

调查3.再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下次其他同学长水痘时,你还会再长吗?”

提问:长过水痘的同学为什么不是易感人群?

2.创设学习情境

设问:(1)抗原进入内环境后会有哪些细胞前来处理?(2)B细胞受到刺激后有什么反应?(3)最后抗原在哪里?怎样被消灭?特异性是如何体现的?(4)如果同种病原体再次侵入体,机体是如何进行抵抗的,这次免疫过程与病原体第一次侵入人体的免疫过程相比有哪些特点?(5)大家进一步思考:我们为什么把这种特异性免疫称为体液免疫?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1)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和处理有没有特异性?(2)如果吞噬细胞直接把抗原处理掉了,那么吞噬细胞在其中起的作用是属于特异性免疫还是非特异性免疫?(3)当吞噬细胞不能完全消灭病原体,通过它的处理使病原体暴露出特有的抗原后,只能把抗原呈递给T细胞,这才开始了特异性免疫的过程。(4)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释放出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同时还有少量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

并开展探究学习活动:(1)请同学拿出纸和笔,用必要的文字和箭头以流程图的形式解释为什么出过水痘的同学就不再出水痘了?(2)由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所画的免疫流程图,并进行评价。(3)请大家课后调查:疫苗有哪些类型呢?

3.教学反思

“生活化”教学理念使得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能够很快地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对现代科技的理解。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基于“生活化”理念的重构教学内容,探索构建新学习模式;挖掘科学知识、科技成果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注重引发学生主体与生物学知识之间的共鸣,为学生适应社会和终身学习、发展打基础,让学习有效地回归生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1]林朝阳.从教学生活化角度谈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8).

[2]吴艳娟.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21).

(责任编辑:陈欣)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基于福鼎山海资源的‘爱农爱乡’高中生物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FJJK14-42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水痘生物学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水痘源流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水痘”离您的孩子很近,您做好准备了吗?
水痘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