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学案开展高三生物学复习教学

2016-04-16 15:53黄爱芳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考纲导学学案

黄爱芳

(福安第一中学,福建福安355000)

应用学案开展高三生物学复习教学

黄爱芳

(福安第一中学,福建福安355000)

应用学案开展高三生物学复习,通过预习导学、先考后教、巩固训练,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目的性和高效性,使学习时间消耗和学习效果得到优化,提高了复习课的课堂容量和教学质量,实现高效课堂。

学案;导学;预习;先考后教;复习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长期以来,教学以教师为本位,以“教”为本位,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主体性被压抑,自主性、创造性缺失,造成教学低效甚至无效。学案导学让“以学为本”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以学定教”得到充分的彰显。下面以“细胞增殖”复习教学为例探讨学案导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预习导学——有效复习的前提

学案导学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制,集教师集体智慧、精心设计的学案是课堂教学的依据。高三生物学复习学案主要由预习学案、课堂检测和巩固训练三部分组成。学案内容包括“考纲要求”“复习目标”“学法指导”“知识梳理”“自我检测”“问题反馈”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案指导学生复习基础知识,理解重点内容,把握复习方向。

学案编制前,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熟悉考点要求层次,认真分析其中蕴含的信息,把握高考趋势和命题方向。依据考纲和考试说明要求,对教材内容合理整合和归类,列出知识细目和要求层次,根据复习课时安排编制学案。其中,“考纲要求”要将《考试说明》中的考点及层次要求罗列出来。如“细胞增殖”一节的考纲要求: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I)、细胞的无丝分裂(I)、细胞的有丝分裂(I I)。I I级要求的有丝分裂是学案编排和学生复习的重点。“复习目标”是依据考点把知识要求具体化。“细胞增殖”的复习目标为:举例说出生物体的生长与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关系;说出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简述细胞周期的概念;描述无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识别并描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概述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数目和DNA数量的变化规律;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阐明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通过复习目标具体指导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使学生明确复习方向。“学法指导”则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通过典型高考例题的精析,指导学生掌握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应用自如。“知识梳理”环节,不仅包含基本考点的填空,而且结合图形、表格等形式把重要的概念、原理、结构等核心知识一一体现。如在本节“知识梳理”环节的设计中除了针对夯实基础的填空之外,还可通过列表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列表比较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目的变化及画出有丝分裂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曲线图等能力训练进一步突破重难点。“自我检测”在知识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巩固练习。通过训练有利于学生将考纲要求的知识落到实处。“问题反馈”则是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梳理问题,加深理解。

学案既是指导学生自主复习和自主建构的重要媒介,亦是沟通教与学的关键。因此预习导学既要体现基础性,又要兼顾发展性和有效性。只有充分认识学案的导学功能,课堂教学才能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的高效。

二、先考后教——有效复习的依据

1.先考——掌握学情的关键

“先考”即根据考纲要求、复习目标和集体备课中对学生问题的预设针对性地编制适量的习题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掌握学生的复习情况,为“后教”做准备。经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已经对基础知识体系有了一定的建构,也有了自己的积累和思考。复习课时,可以进行课堂检测,即“先考”,通过检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暴露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教师针对性的精讲点拨打下伏笔,使得“后教”更有针对性。检测题的编制既要注意基础性又要突出重难点和学生易错易混点。还要注意控制题量和难度,避免机械重复。检测的时间一般控制在6-8分钟内。例如“细胞增殖”一节针对核心概念细胞周期、动植物细胞分裂特点辨析、染色体主要行为特征等,编制课堂检测试题。

例1.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 Bb,已知Aa和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那么下列现象在该生物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能发生的是( )

A.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B.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C.A与a走向一极,B与b走向另一极

D.走向两极的均为A、a、B、b

通过该题辨析有丝分裂过程中基因与染色体的伴随关系。同时亦可结合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的特征事件拓展提升。

2.互动研讨——“以学定教”的依据

瑞典儿童文学作家阿·林格伦认为“让学生动、说、做比让学生听、看更能增强责任心,更能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有强烈的、鲜明的动机,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互动研讨”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自学和检测中存在和产生的问题,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共同提高,实现“兵教兵”。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组织班级讨论,让学优生解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学生自己能解决的由学生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解决,或教师重点讲解。通过引导学生“动、说、做”,让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和心理兴奋状态,从而极大地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这个环节的教学要求教师能敏锐地发现问题,抓住时机,激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阐述观点。同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捕捉共性问题和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在后面续的精讲点拨中落实与提升,在深入释疑解惑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这是对教师应变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的一种挑战。

3.精讲点拨——提升效率的保证

“精讲点拨”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活动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精讲精析、点拨归纳。“精讲”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讲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疑难问题或练习中的错误,是学生无法正确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学可以掌握的,一定不讲。二是明确讲的方式是先“兵教兵”,后教师讲。一般先引导学生阐述,在产生问题后引导学生组内或组间更正、补充,尽可能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讨论与更正中弄懂,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而教师的精讲则是在学生相互质疑、讨论基础上的总结与归纳,应该是结论性的核心概念与方法,提升教学的高度。三是明确讲的要求,教师忌讳就题讲题、只凭答案解释,而是要着重引导学生剖析疑难,分析解题过程,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训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着重训练学生能力。精讲过程中重点在于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的分析,归纳提炼解题规律、方法等,并通过变式拓展举一反三,减少运用知识时可能出现的错误,从而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三、巩固训练—有效复习的落实

巩固训练的目的在于将所学知识在实际中予以应用,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形成技能、技巧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是检测学与教效果的根本手段。因而,课堂上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在互动研讨之后安排适量的限时练习当堂独立完成,落实复习效果。巩固练习既能让教师对学生的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反馈,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当堂达成复习目标,做到“堂堂清”;也让学生对自己的所学进行诊断和反馈,了解自身的复习缺陷,有利于进一步补缺补漏。另外通过巩固练习还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迁移而达到更深层次的内化,从而把对知识的理解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解决问题后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还是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最佳动力,在学生的主动建构中使教学更具高效性。

四、处理好关系—有效复习的实施保障

1.处理好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的关系

预习学案是学案导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前独立完成,这也是一项重要的作业。学生预习时间的多少、预习是否扎实、预习作业的完成质量等都关系着课堂的成效。因此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在复习的基础上完成预学案,提高复习效果,就一定要处理好作业量的问题。

2.处理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

个体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是学案导学的两种基本学习方式。学生个体自主学习主要解决基础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则是为了解决个体自主学习无法解决的疑难或争议性问题。经过学生独立思维和自我建构之后的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才会更加真实,更加有效。所以预学案和课堂检测都要求学生在个体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则是在学生带着自主学习后的困惑和疑难而展开的,学生在讨论的思维碰撞中相互启发、优势互补、共同释疑。建立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和学习,相互交流和讨论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才有生成、有深度。通过对小组内不同见解的实质性质疑,才可以真正引发学生思维的互动,使课堂生成不断,教学更具趣味性与挑战性,也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参与度,以实现高效课堂。所以,教学中一定要合理优化课堂结构,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时间,为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3.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使用学案的过程中,往往不注重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或者受制于学案而一味地按部就班,使课堂缺乏主动与激情。其实,任何一节课都有它的意外,教师应该应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正确处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问题,让教学更精彩也会更高效。在运用学案的集体备课过程中,利用集体的智慧多角度地预见有可能出现的多种生成性结果,做好相关的预设。在参与互动过程中更要注意生成性问题的把握,灵活处理课堂上即时性的生成并及时记录,要因势引导学生由情境互动向思维互动的提升,激活学生求异思维,开发创造潜能。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学案导学让学生在有所准备的前提下听课,提高了听课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课堂教学通过层层问题解决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与施展;学案导学更因预设了学生认知准备状态的教学程序,使教学更具时效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和教学质量。高三生物学复习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发展的过程,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1]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2]傅岚.谈高三生物学有效复习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1(5).

[3]陈严,袁锦明.“三单·六环节”导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生物学教学,2012(6).

(责任编辑:陈欣)

猜你喜欢
考纲导学学案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乡愁导学案
用联想的方式复习考纲动词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通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一)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把握准考纲,吃透双曲线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