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龙江工业转型升级

2016-04-16 19:44胡亚枫
奋斗 2016年1期
关键词:装备发展

胡亚枫



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龙江工业转型升级

胡亚枫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30多年改革开放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对于加快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龙江工业振兴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必须紧紧围绕促进龙江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这一核心,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工业经济发展新体系和新模式。

一是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快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努力营造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有效整合省内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重点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资源,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围绕市场、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分享新模式,在绿色食品、煤化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产业创新活动,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鼓励科技企业、科技人才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重视并实施颠覆性技术创新。

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眼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趋势,厘清主导企业、主导产品和主导技术,加快对机器人、燃气轮机、石墨新材料、农机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深入实施“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在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上给予更多政策支持。继续筛选省内有产业化前景的高新技术成果,深入探索科技成果和产品转化为商品的商业模式,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与资本市场对接合作,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实现技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的有机结合。

三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在电力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农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生物制药等10大领域的17个细分行业,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业强基和高端装备创新等工程,加快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开展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促进智能装备(产品)发展,通过推动生产方式变革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抓住无线、移动、宽带、泛在网络推广和普及带来的新一轮发展机遇,将互联网引导到工业企业的全生命周期中,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应用和发展,利用“互联网+”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

二、坚持协调发展,着力拓宽工业经济发展空间

必须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措施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落到实处,着力解决龙江工业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大中小企业、军民融合协调发展。

一是推进县域经济“四化”同步发展。牢牢把握城镇化这一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农业现代化的巨大发展空间,坚持以工业化创造供给、信息化引领提升,支撑带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产城互动、城乡协调发展。努力摆脱“原字号”产品依赖,坚持用资源换产业、换项目、换市场,大力推进县域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县域园区规划,突出产业特色,创新投资路径,在高品质乳制品、畜产品加工、高品质食品制造、石墨及钼矿资源加工等我省有资源优势和总需求有增长空间的特色产业,择优引入拉动力强、辐射面广、成长性好的大项目,打造一条产业链,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推进县域产业和项目集中集约集群发展。

二是推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积极推动大型优势企业通过实施战略性重组,实现强强联合,带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形成优强企业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民营资本采用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国企改革。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切实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创造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强服务与指导,积极搭建产能对接平台,通过市场化手段将我省有技术、有基础、有实力的中小企业纳入哈电集团、一重集团、中航工业集团哈飞公司等知名央企和长安福特、大庆沃尔沃等行业领军企业的采购供应链,强化本地协作配套生产,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三是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军工大省优势,加快推进先进直升机、通用飞机、航空发动机、机器人、燃气轮机等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大型军工项目布局我省,带动形成一批军民融合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统筹军民两方面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在我省设立的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平台,推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应用和重大科研生产装备、重要科研生产能力的开放共享,强化军民协同创新和联合科技攻关能力,加快发展增材制造、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等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围绕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程、重点工程、重点军工型号的科学及工程目标实现前技术的溢出效应,强力推进我省有技术和成果储备的传感器、动力锂离子电池、空间探测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构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构建清洁循环发展格局

必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转变,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走生态文明的产业发展道路。

一是推广清洁生产。首要任务是加快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升级项目,指导钢铁、建材、石化、煤化等重点行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争取国家工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扶持资金,并充分利用我省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扶持资金,加大对清洁生产项目特别是中小企业清洁生产项目的支持力度。依托技术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示范应用,推进清洁生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积极推动技术成果转化。

二是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把淘汰落后产能与调整产品、产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引导企业进行生产改造。以电力、煤炭、焦炭、炼钢、炼铁、水泥、造纸等行业为重点,对照国家有关产业发展规划,认真编制年度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和实施方案,及时公布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落后工艺设备和淘汰时限,坚持工作措施、政策保障、监督检查“三个到位”,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现有产业链规划,加强产业的循环式布局,推进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共生耦合,形成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加快循环经济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探索搭建信息技术、水重复利用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与再循环技术、重复利用与替代技术等支撑平台,在工业生产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推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再生”的循环型生产方式。在现有工业布局基础上,围绕资源时空分布、环境容量、生态系统敏感性和服务功能等,积极探索建立一批生态工业园区,并逐步建立起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的人工生态工业系统,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坚持开放发展,着力推升工业国际竞争能力

必须依托我省地缘和区位优势,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发挥对俄贸易桥头堡作用,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一是围绕建设“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构建产业基地。大力推进哈大齐(满)产业聚集带建设,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哈牡绥东产业聚集带建设,重点发展资源加工、绿色食品、建材、机电、电子信息等产业;加快推进哈佳双同产业聚集带建设,重点发展新材料和绿色食品等精深加工产业;加快推进哈绥北黑产业聚集带建设,重点发展原材料加工、绿色食品、轻工纺织、新型建材等产业,构建成熟的、发达的外向型产业体系,打造我省经济新的增长极。

二是结合地缘优势加快推进境外产业园区建设。重点选择与我省毗邻、经贸关系良好、市场潜力大,且与我省企业有一定投资合作基础和投资合作要求的俄罗斯州区,加快推进境外产业园区建设。以“外内外”的加工贸易方式和“内外内”的企业合作模式为牵动,以乌苏里斯克、中俄(滨海边疆区)现代农业经济合作区和俄罗斯龙跃林业经贸合作区等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为重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提高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积极培育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跨境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条完整、上下游衔接、境内外互动的跨境产业布局。

三是依托装备工业“走出去”促进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由东南亚、中亚、中东等地区稳步向南美、南非等新兴市场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延伸拓展,推动我省有合作基础、有载体、有产品、有一定国外市场份额、有比较竞争力的能源装备、交通运输装备、智能装备、军用装备“走出去”。借助“一带一路”机遇,加强与沿线国家合作,加快我省核电、轨道交通、航空、燃气轮机等有竞争优势的装备工业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引导哈电集团、哈飞公司、哈一机公司、齐轨道交通公司等企业通过工程总承包等方式,以工程带设备、工程带服务,以整机带零件,扩大并提高“走出去”的规模和水平。

五、坚持共享发展,着力打造公平公正发展环境

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不断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依法行政,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入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简政放权的有关要求,着力解决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管得过死和重审批、轻监管等问题,落实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要求,划定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权责边界,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政策储备和出台方式改革,最大限度地做到市场化、普惠制;推进政策资金争取方式改革,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推进现有扶持政策兑现方式改革,加强对现有扶持资金的集中使用。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惩处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努力建设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的规定和做法,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重大项目推行项目业主(法人)招标严格依法进行,公开、公平、公正选择投资者。发挥企业投诉中心作用,公开通报典型案件,对公职人员插手工程、干扰企业发展等现象依法严厉查办。

三是建设“幸福龙江”,更多更好惠及民生。按照建设“幸福龙江”总体部署,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精深加工业,通过实体经济的发展来增加税收和就业,辐射和带动全省28个贫困县5年内整体脱贫。强化政府引导,发挥市场机制,着力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解决突出问题。依托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工业发展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足、更高质量的生产、生活用品。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以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形成公共服务发展新机制。开展“互联网+”公共服务行动计划,推进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增强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创新服务方式,推行网上办理、代办服务、上门服务等方式,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

(作者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猜你喜欢
装备发展
好装备这样造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防晒装备折起来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