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育在于促进灵魂的转向

2016-04-16 23:56詹志明政和县第三中学福建政和3536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泉州校长心理健康

詹志明(政和县第三中学,福建政和353600)



好教育在于促进灵魂的转向

詹志明
(政和县第三中学,福建政和353600)

依托在泉州跟岗学习所见所闻以及感悟,结合个人管理学校的实践经验,从校园文化、个体教育与校长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不同文化交流与碰撞四个方面阐述管理和教育理念,反思当前的教育得出好的教育在于促进灵魂的转向。

培训;感悟;校园文化;个体差异;心理健康

按福建省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工程第四期中学(初中)骨干校长培训班培训计划安排,笔者有幸作为南平组学员前往泉州跟岗学习。在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期间,笔者着重关注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文化背景下学校发展的差异性,期望能从中寻找学校发展的共同点及各自特色,进而获得更为深广、更有创新意识的办学理念。学习期间,笔者严格按照省教育学院跟岗学习的要求,参加了跟岗学校行政工作会议、小组交流讨论,深入学校听讲座、看活动、进课堂,通过实地参观和查看资料等方式,收获了生动而深刻的治校经验。

一、以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激发师生的自信心

一所校园须有自己的文化和特色。有文化的校园能带给师生自豪感和自信力,能够激发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热情,泉州一中校园历史和文化带给笔者这样的感悟。泉州一中的前身可追溯到明朝成化二年的罗伦状元在此开坛讲学,延续至今已有五百四十余年。1942年在一峰书院旧址上创办“晋江县立初中学”,1952年学校正式定名为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学校先后被评为省一级达标学校,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初到泉州一中,映入眼帘的是一峰书院的牌坊,以及位列牌坊右侧的梅石书院旧址上的梅花石,《重建晋江县梅石书院碑记》和《重修晋江县一峰书院碑记》两块石碑赫然悦目。两棵四百多年的古榕树,虽经斗转星移,岁月流逝却依然挺立。五百余年的文化历史,薪火相传,书香不绝,文脉延绵。悠久厚重的人文积淀,成为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笔者深深地感受到,校园文化是建立在传承基础上的发展,要背靠传统,才能书写出异彩纷呈的锦绣篇章。

参观泉州一中校史馆和校友馆时,赖东升校长介绍了泉州一中的办学历程。五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历任校长和他们办学思想历历在目。学校在不同时期造就了一批批英才:从两院院士到商界精英,从领导干部到知名学者,从留洋博士到技术型人才层出不穷,彰显个性培养、多元发展的理念。笔者认为,一所学校的人才辈出,与雄厚的师资力量,不断涌现的教坛精英,不断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力量分不开,更与“以人为本,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分不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得到完美的传承和发展,更应该落实在学子的风采和青春韵律的完美展现上。如此,一所校园的特色文化才真正发挥了作用,三十余年改革开放的成果才真正惠及了莘莘学子,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有效、有力地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笔者漫步在泉州一中美丽的校园中,穿梭于走道和教室,走廊文化、班级文化,校园富有个性的布置,展示着学生成长的足迹。闪闪的亮点、优秀作品、推荐文选等等,无不令人感受到教育者的信心和学生的自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切合实际的校本课程,不但培养出了一批批富有个性的英才,也让教师在活动中自身的素质得到升华,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这座校园用自己独特的文化诠释了一句话: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教育之于全体师生就是要给予信心,给予向上的力量。

二、关注个体差异,发挥个体潜能

教育离不开实践,实践从始于不同的个体。赖东升校长围绕泉州一中基于个性发展的办学实践探索,做了题为《让每个生命绽放光彩》的讲座。从三位学习成绩不好,却对美术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说起,他们没能进入理想的大学殿堂,但最后却成为工艺美术届享誉盛名的大师,指出当前功利性教育的弊病。即一味希望学生全面发展,使得个性特长不被重视,自身特点无处张扬,学生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学生不自信,自卑,进而自我放纵的始作俑者正是残缺教育的本身。所以说,要让每一个人的生命绽放光彩,就是要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应当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1]

泉州一中近年来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同,已检验了其良好的办学成效。赖校长强调,学校重视个性的充分发展,承认个体差异,注重发挥个体潜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他带领的泉州一中团队提炼出了“以人为本、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并从理论到实践,做了很好的诠释。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需要不断发展教师的个性,需要促进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发现教育教学的问题,并不断探究和解决;同时需要不断增强队伍的活力,引领学生个性成长。学校加强教学改革,丰富课程体系,为学生多元选择创造条件,培育学科教学特色,在贯彻良好的教育理念中实现教学相长。

教育者面对每一个个体,引导其发展,绝非“纸上谈兵”,要付诸实践才能产生效应。赖校长说,教育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学生的潜能、长处,而不是盯着学生的不足、缺点。赖校长的观念是很多学校和校长所缺失的。“要把写作当成校长的习惯,把学习作为新的开始,善于阅读、实践和思考。有自己的思想,而且要有高位的思考。”赖校长如是谈自身的学习。笔者感悟到,校长应当多关注自身素质,多阅读,善于学习,善于多方征求意见,听取不同建议,在畅所欲言中产生思想碰撞,消除隔阂,形成共识,形成凝聚力,这才有利于教育理念的贯彻。只有校长虚怀若谷,主动包容,正确对待不同意见,不断促使自己思考、修正,最终将臻于至善。[2]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魅力在于“润物细无声”

参加省心理健康教研员研修公开课及评课活动,参观泉州一中心理咨询中心,这是笔者第一次近距离的感受到心理健康课程对现代中学生产生的功效。尤其是张芸芸老师《架沟通之桥怀感恩之心》公开课令人感触颇深。教师与学生约定上课规则,暖声游戏,让学生分组活动并说出看法;教师进行冲突调查:调查学生一个月内是否与父母发生冲突及冲突的缘由,并通过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分清其中的积极和消极的因素;通过让学生体验与父母换角色方式,从而感悟出父母的用心,并将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在便签上,用于全班交流。整节课教师并没有在如何感恩父母、理解父母问题上进行说教,而是通过学生活动、思考、观看视频、交流,让学生去寻找、去生成。通过角色的互换,亲身体验,在反思中得到升华,最终达到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的目的,体现了一种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

研修课评课与交流中,笔者见识了一种不拘泥于课堂的教育方式——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阶段重点和当前热点的校本课程。心理健康的课程中,教授学生如何应对困难,应对消极情感的技巧与策略,包含提高自信、协商、做决定、解决问题和放松,激发学生的乐观精神,教会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获得更优秀的学习成绩。

以心理健康为主的校本课程,强化学生的行为文化,注重对师生的人生规划,形成系列化、适合学生不同阶段成长的德育目标,也形成了独具学校个性的校本课程体系。反思之余,打破了笔者一直以来轻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真正的领会了心理健康教育对一所学校、对师生人生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不同文化交流和碰撞的真谛在于殊途同归

跟岗期间,我们还有幸得到骨干校长班同学、泉州现代中学校长涂剑的邀请,参观了泉州现代中学。泉州现代中学是一所私立的完中校,有着较强的师资队伍,优秀的管理理念和良好的教育质量。而与现代中学中加班加拿大籍校长约翰·霍尔顿的交流,最令笔者印象深刻,我们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互相交流了教育的真谛。霍尔顿先生认为校长这个职业因为担负了培养一个国家的未来的重任,所以有压力,但却是很有回报的工作,所以也有动力。他说到,金钱不是唯一能驱动人前进的东西,很多时候受尊重、得到认可、被赞扬、有归属感也会驱动人的进步,这与我们当前以物质为驱动的功利性教育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教育被套上金钱的枷锁,知识界充斥着铜臭味时,文化也就失去了它的真谛,社会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信仰。的确,教育要能够包容,包容不同的思想、不同行为方式,包容学生的不足和错误,在错误中反思经验教训,从而促进自身的成长。他还指出,一个好的校长,要帮助教师业务升华,体验成就感,同时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让教师真正体会职业带来的快乐和成长。

现在的教育和学校应当进行深刻反思:我们很少向学生展示生活的多姿多彩,而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完全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各种各样的知识挤压教给他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否应该冷静下来,认真去想想,这些用于考试的内容,能让学生们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吗?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多次对自己发问:“今天我做了什么,我做的是否能真正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我做的和我所想的真的一致吗?如果等到孩子们长大了,我们今天做的还有多少能留在他们心里?”通过这次的交流,笔者重新认识了教育的目的,它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传递给孩子们思想、精神和文化上的智慧,即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思想的条理。教育应当是充满人性和温情的,是发扬人的价值、尊严和人性的光辉。真正的教育或好的教育在于促进灵魂的转向。[3]

跟岗学习一周,感慨万端。笔者更充分地感悟到学习、阅读、写作、修为、素养对校长个人自身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警醒自己要敏而好学,努力成为一名善于遵循和运用教育规律,富有创新理念的优秀校长,为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服务,努力创设一种好的文化和环境,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1]赖东升.以人为本以心育德[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1).

[2]郑勇.扬好名校长之“名”[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2).

[3]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庄连平,王立中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泉州校长心理健康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心理健康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论校长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