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志”与“扶智”要有机结合

2016-04-17 02:35刘桂华
奋斗 2016年2期
关键词:扶志志气扶智

刘桂华



“扶志”与“扶智”要有机结合

刘桂华

有位企业家到西部地区考察,到了一户穷困农民家。企业家虽然看到过不少的困难户,但没有见过这么穷的人,吃饭连双筷子都没有。他便想帮助这户人家。企业家在这家房前屋后转了一圈,看到这家屋后有一大片竹林,心想有这么好的竹子,都不用它做筷子,实在是太懒了,帮助这样的人有意义吗?企业家一点什么东西也没留就走了。这件事向我们揭示了这样的现象:一是有些贫困户得了一种病——懒,甘愿做扶不起来的阿斗;二是温水煮青蛙效应,安于现状,对当前的生活习以为然;三是对生活盲目,看不到希望,目标方向不明确。

近些年来,我们各地各部门均采取了不同措施,不断加大扶贫的力度,一大批贫困户用自己的双手摘掉了贫困帽子,走上致富之路,但也有些贫困户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有的本来可以自己办的事情却不办,等着政府和社会的救济和赞助;有的缺乏过紧日子的思想,领到扶贫款不用于发展生产,而是用来吃喝玩乐;还有的甚至宁可整天搓麻将,坐享清福,也不愿意动手干点事情;更有甚者,送去肥料,不施都卖了,送去良种不种都吃了,什么也不做,天天跑民政,以能领到救济为荣,甚至在村里炫耀。一些多年一直被帮助的贫困户,如今仍然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问其原因,他们并不是因年老体弱,天灾人祸,不能致富,而是因为他们不思进取、主观努力不够等内因所致。很多贫困户之所以贫困,物资缺乏是一方面,但更多是没有志气,没有奋斗目标,他们缺乏志气和信心,缺少勤劳务实的精神。扶志,就是把贫困农民自己脱贫的志气“扶”起来,把内因激活起来,脱贫的腰杆才会硬起来,脱贫的办法才会多起来。

当然,扶“志”也要扶“智”,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志”如航帆,“智”如劲风,无劲风则帆不扬。贫困群众脱贫,无论发展新型规范种植、养殖产业,还是自主创业或从事其它经营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从业素质,但从实际看,贫困农民存在着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主动性不强等问题,普遍存在着如果没有“智”支撑,仅有致富的信心,无视经济规律和市场预测,盲目发展,仓促跟进,极有可能走入旧账未清,新账已至的境地,再度返贫或加重贫困的被动局面。事实一再证明,农民的智力水平决定了富裕程度。延寿县青川粮库退休党员干部王春江住在街北屯,他看到一些青年农民文化技术知识缺乏,看到一些农民因家庭贫困而致富无门,2007年他决定利用空闲房子和宽敞的院落建一个文化大院。他利用200平方米的砖房,300平方米院落建文化大院,投资2万元购买3000册图书、电视、音响、光盘等文化器材。他的文化大院只服务不收费。目的是扶志并扶智。近10年间,他先后扶持30多户贫困户脱贫。本屯贫困户王振柳孩子上中学没钱,王春江拿钱供她念书,从中学到大学毕业,花销3万多元。2013年她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改变了家庭贫困面貌。兴隆村九队农民王宝君是个贫困户,村里扶持他养羊,由于不懂科学,仔羊的成活率低,收入不多,他经常到王春江的文化大院学习养羊技术,逐步掌握了羊的生活规律,逐渐羊得病少了,繁殖的成活率高了,羊群迅速壮大,现在成了屯里最富的户。为了更多的人科学致富,王春江利用冬闲时机,自费去尚志和哈市请专家办培训班,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去年有100多户采用新技术,把垄沟种玉米垄台种大豆,一亩顶一亩半,增收200多万元。

由此可见,从某种程度上看,扶志与扶智比什么都重要,即使政府出再多的物资扶贫,倘若缺乏对“志”与“智”的扶持,返贫的几率就会很高,只有扶志与扶智的有机结合,才是长远的稳定扶贫,才会找到脱贫的精准之道。

猜你喜欢
扶志志气扶智
3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走进遂宁“扶智”
天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打好扶贫“组合拳” 以扶志促脱贫
巴西侨商叶兴平:宽厚养大气,淡泊养志气
人小志气大
鱼渔并授,扶志更扶智
扶贫扶智 点亮希望——平凉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扶贫·扶志·扶智
欲望与志气
欲望与志气
涵养“三气”扶贫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