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纺织类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2016-04-17 06:06殷允杰王潮霞陈坤林
纺织服装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纺织研究生研究

殷允杰,王潮霞,陈坤林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中美纺织类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殷允杰,王潮霞,陈坤林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通过对比研究,中美纺织类高校研究生培养在招生和培养模式、课题重点研究方向和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我国纺织类研究生教育要深化多方协作,共同培养纺织人才,重视跨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展,制定积极的政策吸引国际优质纺织类研究生生源,完善纺织类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推动我国纺织高校的发展和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提高。

中美;纺织类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目前,纺织行业中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的开发、实力和应用领域具有主导地位。我国纺织业在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等方面在全球竞争中表现出明显不足。解决我国纺织行业存在的问题,需要从纺织高等教育入手,加强纺织类研究生人才的培养。纺织高校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与该国的纺织技术发展相一致的。纺织类高校特别是美国纺织类高校是纺织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是全球纺织业发展的桥头堡。由于纺织发展环境和政策的不同,使得中美纺织类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特点。

一、 中美纺织类高校发展特点及研究生培养模式

我国纺织工业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要想保持纺织大国的地位并从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需要培养充足的高级纺织人才。纺织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对象包括纺织纤维和纺织品加工中所使用的机械、化学方法以及纺织产品设计。我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纺织高校有5所,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和硕士授权的纺织高校。国内关于纺织科学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在纤维科学和高分子化学的基础上,形成了纺织材料学;在力学和机械学等基础上,形成了纤维材料机械工艺学;在化学和纤维科学等基础上,形成了纤维材料化学工艺学。在这几个主要学科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基础科学及技术与纺织实践相互交叉,形成了一些新的学科分支和研究方向。如在纺织技术和生产中结合数学中的数理统计、运筹学和优化理论,达到“数据精” “工艺优” “耗能低”的目标。虽然各高校的研究方向有很多交叉,但很多课题研究仍表现出各自的特色之处[1]。

以美国为首的北美纺织高校曾是全球知名纺织高校最集中的地区。受美国前一阶段“去工业化”政策的影响,美国的发展重心由传统制造业转移到金融投资等领域,导致纺织工业发展受阻。与此同时,美国纺织高校也受政策影响而急剧衰退,具体表现在师资配备减少、基础投资转移等,一些美国传统纺织高校的纺织院系陆续停招或并入其他院系。如佐治亚理工学院的高分子、纺织与纤维工程系并入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纺织服装系并入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系[2]。近年来,受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影响,美国高校的纺织院系止住了颓废趋势并开始反弹。

美国纺织研究机构包含四个层次的组织单元:一是纺织高校组成的国家纺织中心;二是联邦政府与美国棉花公司等纺织企业合作设立的国家实验室等;三是纺织工业技术的转移机构;四是纺织工业界。在美国纺织类高校处于低谷时,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受州政府支持,其纺织学院发展迅速,硬件设施居全球纺织院系首位。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纺织学院设有两个系:纺织、服装、技术与管理系以及纺织工程、化学和自然科学系,该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在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学院设有高分子科学和纤维、纺织技术和管理两个博士学位点。硕士学位点有纺织化学、纺织、纺织品。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纺织学院的专业设置既保持了传统的本科生专业教育,又开创了医疗卫生、航天等领域的新型纺织材料方面的教育,还大力发展了纺织自动化、可持续发展环境纺织、纺织与能源等交叉学科。

二、 中美纺织类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比较

1. 招生和培养模式

我国纺织类硕士研究生包括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有普通招考、保送研究生两种招生方式,学制为2.5~3年。纺织类博士研究生招生一般包括普通招考、硕博连读、本科直博三种形式,学制为4~5年。

与国内相比,美国纺织高校的研究生招生形式灵活多样。在美国各纺织高校,其研究生申请和录取不需要统一考试,而是提供大学成绩单、简历、推荐信等材料,外国学生还需要提供语言证明文件,其中大学成绩单是美国纺织类研究生录取的硬性指标,成绩单中的GPA(Grade Point Average,平均成绩点数)往往影响其所申请纺织类大学的等级。

在美国纺织高校,美国学生只要具有本科学士学位就可申请博士研究生,而中国学生要想在美国申请读博,要从硕士阶段申请。相比于国内研究生的录取规则,美国博士研究生的录取对于申请人的专业背景要求较高,而具有丰富的纺织专业研究背景或项目经验的申请人会有较强竞争力。美国纺织类博士学位的学制一般为5年,采用的是学分制,并最终要看博士论文能否通过答辩。由于我国把纺织类硕士层次当成重要的人才层次培养阶段,对于纺织类硕士生有更高要求,所以纺织类硕士学位攻读年限较美国长。另外美国纺织高校的课程设置较为灵活,学生可自主选择每个学期的课程数目,毕业时间也取决于学生的选课数目。

2. 课题重点研究方向

在课题研究方面,美国纺织高校研究领域并没有明显的特殊性。但结合中美两国纺织工业发展特点及产业分布特性,能够在纺织类研究生课题研究方面看出中美纺织高校研究的差异性。美国的高性能特种纤维研究一直处于全球前列,原因就在于其军事、航空、汽车等领域的公司与纺织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如佐治亚理工学院的材料工程系(原聚合材料、纺织与纤维工程系)在高性能纤维研发上全球领先;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纺织科学研究充分与生物医学和能源相结合,在生物医学纺织品研究和纤维基电池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其他研究方向还包括纤维素纳米晶体平台的产生与研究、光催化系统的合成与表征、生物气凝胶的生产与研究等。

我国纺织高校在各自的研究方向上表现出一定特点和历史延续性。目前,苏州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的纺织类专业以丝绸为特色,天津工业大学以产业用纺织品为特色,北京服装学院以化纤研究和服装设计为特色;而东华大学凭借地理和科研条件优势,成为国内科研方向较齐全的纺织高校;青岛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和中原工学院的纺织学科建设分别建立在山东、湖北和河南地区的棉纺织工业基础上,江南大学和南通大学的纺织学科发展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自古以来纺织业的繁荣息息相关。

3. 校企合作模式

中美纺织类高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有明显不同之处。从全球纺织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研究生教育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中美两国在纺织类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各自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其中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被公认为是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的最有效途径。

美国纺织类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一般分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政府或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主导,多所纺织类高校和大型纺织类企业联合参与的合作,合作方各尽其职,共同解决重大纺织类问题。另一种是纺织工业界委托纺织高校开发某产品或加工工艺,双方通过共同产品中试和生产完成实验室技术的转移。在这两种形式中,纺织类研究生是参与的最主要研发力量,很多纺织类研究生的学费或生活费直接来源于上述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劳务费。

我国纺织类研究生教育重视校企合作模式,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纺织工程专业硕士的设定。为了促进这种校企合作模式的进行,我国纺织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双导师遴选、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学位论文的选题及申请都注重与企业和市场的关联。每个专业硕士研究生配备两名导师,校内导师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工程实践经验,而企业导师由企业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担任,重点承担专业实践环节的指导。在课程设置方面,理论课与企业的工程背景相融合,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有针对性的课程培养优秀的纺织专业人才。在学术论文选题阶段,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指导学生选题,校内导师提供理论可行的方案,企业导师给予将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建议,以自身的实践经验解决学生在各阶段研究中所产生的问题[3]。

三、 思考与启示

近年来,我国纺织类研究生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方面仍有许多有待改进之处。

1. 深化多方协作,共同培养纺织人才

为了培养复合型纺织人才,需要纺织高校、纺织企业、政府等各界的深化合作。技术创新实践对于纺织学科的研究生培养至关重要,所以纺织高校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开设实用可行的创新实践培养课程,将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和创造力视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研究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有更多的选择。国内纺织企业对高素质纺织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于纺织类企业来说,积极参与纺织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

2. 加强跨学科纺织类研究生培养

借鉴美国纺织高校在纺织交叉领域的发展,我国纺织高校需要完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专业领域的合作机制,加强跨学科研究项目与研究生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学科间的交叉,以推动前沿领域的科技进步,增强我国纺织产品的全球竞争力,实现全方面复合型纺织类研究生的培养。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学校和企业提供 “绿色直通车”,加大对新兴纺织学科交叉前沿研究项目的预算投资,制定科研税收减免政策。

3. 吸引国际优质纺织类研究生生源

一直以来美国都被认为是对求学者和研究者最具吸引力的地方,纺织学科也是如此,即使近阶段美国纺织高校发展受阻,但其纺织高校对全球纺织类研究生的吸引力并没有明显下降。我国纺织类研究生教育要改变以前单一的“走出去”政策,大胆地吸引国际纺织类研究生。要加强国际纺织类研究生奖学金与政策上的支持,加大对外宣传,提高中国纺织高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纺织类高校有必要加强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合作,帮助国际纺织类研究生及学者更方便地进入中国。在政策上,政府需要继续改进签证程序、奖学金政策及就业机会。此外,还要保持与留学归国研究生的沟通联系,鼓励国际纺织类研究生为我国纺织行业在全球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做出更大的贡献。

4. 完善纺织类研究生质量评估体系

要积极引导纺织类高校参与国家研究生培养政策的制定,重点在纺织类研究生招生政策、录取程序、教育年限、教育模式、毕业要求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将中国纺织类研究生教育融入全球纺织类研究生教育体系。政府要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在掌握纺织行业相关研究信息的基础上,加快纺织类研究生评估工作,对纺织类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与职责做出客观完善的评价。积极开展类似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形式的合作模式,校企联合创新,共同吸引和培养纺织类研究生。

四、 结语

为了加快我国纺织类研究生培养的发展,要加强高校和产业的合作,既要研究纺织创新技术,也要研究纺织革新技术,形成一条快速、高效的国际纺织类研究生培养途径。通过深化多方协作,共同培养纺织人才,加强跨学科纺织类研究生教育,完善我国纺织类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系,以此推动我国纺织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1] 李研. 基于文献的东华大学纺织学科科研竞争力研究[D]. 上海:东华大学,2014:10-15.

[2] 廖晓玲,陈十一. 《研究生教育:美国竞争力与创新力的支柱》解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3 (4): 61-66.

[3] 孙明贵,赵晓康. 纺织服装工程科技人才现状与培养模式的改革[J]. 中国工程科学,2010 (9): 39-45.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课题(C-2015Y0201-09);江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江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5044)

殷允杰(1983—),男,江苏徐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智能纺织化学技术。E-mail:yinyunjie@jiangnan.edu.cn

G643.0

A

2095-3860(2016)05-0427-04

猜你喜欢
纺织研究生研究
澳洋纺织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3年招收20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