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农民工收入状况调查研究

2016-04-17 00:02刘明朱文武解元姚婉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制约分析

刘明 朱文武 解元 姚婉

摘 要:本调研通过对建筑农民工的收入情况的调查、分析,引起社会各界对于建筑农民工问题的更多关注。通过选取江苏省某市建筑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实地走訪、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他们的收入情况,并进行分析探究,揭示出制约其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为政府、企业的相关部门在规范建筑农民工的管理、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建筑农民工;制约;收入状况;分析

1 引言

2015年全国两会报告指出,2014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GDP增速创近24年来新低,“新常态”特征也逐渐得到体现。2015年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作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这样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建筑行业无疑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1]。

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的农村民工进入城市,会选择从事建筑行业。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农民工在建筑行业工作仍面临很多利益伤害,比如,建筑工地提供的农民工居住环境差,工作环境潜在危险多,建筑行业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等。

2 调查问卷设计

问卷调查是社会调查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资料,并满足“准中求快,准中求全”的调查统计的基本要求。

社会调查通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选取样本[2],且必须兼备①经济性:调查单位典型——减少工作量,调查登记专业化——节省人力物力;②准确性:随机取样,排除主观因素;③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调整调查方法[3]。

调查对象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对象要具备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特征,且方便收集数据。因此,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我们在学校附近寻找了两个工地进行了问卷样本量为50份的一次预调研,通过预调研找出问卷中存在的表达不连贯、不清晰、不得体的问题,同时为封闭式问题寻找额外的选项以及应答者的一般反应。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次调研问卷共发放40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316份。

3.1 调研对象个人基本情况

参与调查的316名农民工,年龄、性别、工龄、学历等基本信息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数据显示,大部分建筑农民工为男性,在建筑农民工群体中,25岁~45岁的人占了61.3%,其中又以25岁~35岁的壮年居多,他们大多是婚后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且调查显示这部分人群在数量上有明显上升趋势,这说明农民工的主力还是身强体壮的中青年人。从工龄来看,则主要以5~10年的工作经验者居多。大部分农民工自从进城务工后就将此作为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工作5~10年占到42.98%,工作10年以上的占到了37.02%,熟练工人的比重远远高于学徒工的比重。农民工接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只占4.3%,高中、中专占26.3%,初中学历占55.4%,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占14.0%。建筑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特征十分鲜明。

3.2 有关建筑工人的收入情况

3.2.1 不同工种及其收入

根据图2结果得知,建筑工地的工种主要为以下几种:泥工(砌墙工和粉刷工)、起重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测量工、普工以及木工;有以上图标可知,钢筋工的从事人数最多,其次为木工;在各种工种中,木工的固定工资最高,混凝土工为包时段计工资,因此收入未定,测量工在根据具体工作的不同工资存在差异。

一般工资按照工程具体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一个工程先分级承包,再分段做,每个月先给2,000元,年底或者工期结束一起结算。

3.2.2 建筑工人普遍月收入情况

由图3得出,25岁~35岁的青壮年是建筑农民工群体中的主力军,由于他们年轻、体力充沛,而且大多工作时间在5~10年,施工技术较为熟练,因而他们属于较高收入人群。从这个图表我们也可以明显地看出存在于不同年龄段的一个普遍规律:绝大部分的建筑农民工月收入都能达到5,000~6,000元,略低一点的收入在5000元以下,而个别的掌握管理技能、专业技术的技术人员可以达到6,000~7,000元,甚至7000元以上或者更多。

进一步了解发现,建筑工人以四川籍最为常见,安徽籍也占据一定数量,一般为夫妻共同打工,妻子负责在工地上做饭,部分家庭年收入可达20万元。

3.2.3 江苏省某市建筑农民工收入上涨比例

图4数据显示,在2002-2004年,农民工月均工资由659元上升到780元,增长18.4%。而在2007年初,农民工月均工资达到1305元,比2004年增加了625元,增长80.1%。到2012年,农民工月均工资达到2,654元,比2007年增长了1,349元,增长了103%;到了2015年初,农民工月均工资为2,864元,比2007年增加了1,559元,增长119.5%,可见2004年以来,农民工工资增长速度加快,在2010年左右增长最为迅速,近年来增长减缓,并达到历史最高点。

另一方面,近几年建筑农民工的收入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迅速提升,2010年以来,农民工的收入增长得更是快速,就木工而言,大工工资由2010年的200元/天,到了2014年的450元/天,工资翻了一翻还要多。虽然大部分农民工技能水平可能达不到很高的程度,但是近几年他们的收入也是逐年递增,在我们所问卷的农民工中,大部分工人对自己现层次的收入还是比较满意的,他们对未来收入水平也是比较乐观。

3.2.4 影响建筑工人收入的因素

由图5可知,建筑行业中工龄是影响工人收入的主要因素,随着工龄的增加,他们的技术更加娴熟,经验更加丰富,所以工龄长的工人往往比较受欢迎,这使得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待遇。除了工龄,工种和年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收入,而学历和性别对收入的影响很小。据了解,江苏省某市建筑农民工学历普遍较低,大部分都是初中学历,从而可能会造成农民工维权意识不够强烈,所以,国家在加强法律建设的同时,也应该提高农民工的整体文化水平,让农民工增强法律意识,使自己的权利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

3.2.5 建筑工人收入满意度调查

由图6可知,在调查人群中,68.5%的人群表示对收入水平满意或者比较满意,但仍有14.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满意,迫切希望提高自己的工资。农民工对收入满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收入较前几年有很大提高,另一方面多数外来农民工深感在江苏省某市工作不光城市条件好,收入比务农高,还能接触新生事物,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子女教育和全面发展,这些因素都是外来农民工选择在江苏省某市安居乐业的动力所在。调查同时显示,对城市生活已适应或比较适应的外来农民工已占74.7%。

3.3 建筑工人工作环境

3.3.1 建筑工人工作情况

由图7可知,一周的工作时间不固定,一般为有工程即开工,没有工程则休息,较为随意,但必须提前工期一天完成工作等待验收,每天具体时间视天气而定,部分工种下大雨停工。

对于每周工作天数,从图7可以看出,一般以每周工作6天以上的居多,达到89%,因为工人没有带薪休假等福利,干一天活拿一天钱,所以大部分农民工都选择尽可能的多工作。

从每天工作的时长来看,有88.8%都超过了8个小时,虽然调查中发现工作时间视天气而变化,相对灵活,但是为了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大部分的工人还是5点起床,晚上还要加班,所以一天的工作时间也相对较多。

此外,根据调查,建筑工人每天工作时长8~10小时达到66.8%,8个小时及以下为11.2%,11~12小时为19.2%,12小时以上有2.8%。

3.3.2 建筑工人休息情况

由图8可知,大部分建筑工人均反映假期时间较为随意,属于有工就做没有固定假期。因此工人休假时间即可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又受到工程的影响。

而对于国家法定节假日,大部分农民工表示没有,有工做的话就一直不会休息。

3.2.3 农民工对收入的关注点

由图9可知,农民工对于收入更为关注。他们首先关心的是收入的绝对数量,其次关心的是发放情况和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的工资相比情况。收入数量和发放情况直接决定了农民工对收入的满意程度,与同时期其他地区工资的相比情况决定了农民工的流向。

3.4 數据处理

由Excel输出的多元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3.4.1 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根据表1结果可知,得到建筑农民工月收入与其工龄、受教育程度和日工作时长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4]:

?=2673.7725 + 225.5434 x1 + 440.9468x2 -42.2347x3

各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为:

β1=225.5434表示,在建筑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和日工作时长不变的条件下,农民工工龄每增加一年,农民工月收入平均增加225.5434元。

β2=440.9468表示,在建筑农民工工龄和日工作时长不变的条件下,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每上升一个层次,农民工月收入平均增加440.9486元。

β3=-42.2347表示,在建筑农民工工龄和受教育程度不变的条件下,农民工日工作时长每增加一小时,农民工月收入平均减少42.2347元。

多重判定系数以及调整的多重判定系数

根据表中的输出结果可知:多重判定系数(R Square)R2=0.6514 =65.14% 。其实际意义是:在建筑农民工月收入取值的差值中,能被其工龄、受教育程度和日工作时长所解释的比例为65.14% 。

调整的多重判定系数(Asjusted R Square)Rα2 =0.6287=62.87% 。其实际意义表示:再用样本量和模型中自变量的个数调整后,在建筑农民工月收入的变差中,能被其工龄、受教育程度和日工作时长所解释的比例为62.87% 。

3.4.2 估计标准误差

根据输出结果可知,Se=964.5455。其含义是:根据所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用建筑农民工的工龄、受教育程度和日工作时长来预测其月收入时,平均预测误差为964.5455元。

3.4.3 显著性检验

线性关系的检验

第一步:提出假设。H0:β1=β2=β3=0 H1:β1,β2,β3至少有一个不等于0

第二步:检验统计量F。由表1中数据直接可得,F=28.6533

第三步:做出统计决策。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根据方差分析表中Significance F=1.33E-10<α,拒绝原假设。

F检验表明:建筑农民工月收入与其工龄、受教育程度和日工作时长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但这并不意味着建筑农民工月收入与其工龄、受教育程度和日工作时长每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都显著,需要对各回归系数分别进行t检验。

3.4.4 回归系数的检验和推断

第一步:提出假设。对任意参数βi(i=1,2,3),有 H0:βi=0 H1:βi≠0

第二步:检验统计量t。由表1中数据直接可得,t1=8.2124, t2=1.8226,t3=-0.5433

第三步:做出统计决策。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根据自由度=n-k-1=47查t分布表得tα/2=t0.025=2.009。这里只有β1经过了检验,也就说明只有建筑农民工工龄的影响是显著的,而其他两个自变量均不显著。

3.4.5 置信区间

说明,表2为β的95%的置信区间,其含义为:在建筑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和日工作时长不变的条件下,农民工工龄每增加一年(受教育程度每上升一个层次,农民工日工作时长增加一小时),农民工月收入的增加额。

4 结论

由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以及模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江苏省某市建筑农民工的平均工资在每月5000元左右,虽然整体水平比较高,但是行业内部收入差距依然比较大,农民工的收入受到工龄、工种、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规律表现为:在工龄达到5年以前,工龄越高,收入越高,在工龄达到5年以后,收入相对稳定,不再受到工龄的影响;工种的技术含量越高,收入越高,木工居第一位,混凝土工其次,技术含量最低的小工(或者称为普工)日平均收入最低;相对而言,受教育水平越高,掌握高技术工种的可能性越高,收入越高。

(2)虽然对于近年来收入波动情况,有73.53%的受访者表示工资有不同程度上涨,而68.3%的受访者对自己的收入也表示了不同程度的满意。但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工资上涨大多是技术性较强的工种或者管理人员。例如木工,大工的工资2010年为200元/天,2014年为450元/天,工資翻了一翻,但是小工收入仍不理想。

(3)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外来农民工专业技术缺乏。根据江苏省某市统计局数据,46.7%的外来农民工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群体中有71.3%属于短期职业培训,接受长期职业培训的只占10.3%,另有一部分是通过自学专业知识和个人拜师学艺的方式来提高职业技能。调查对象中拥有初、中级专业证书的占34.4%,高级证书的只占1.1%。由于在江苏省某市农民工的技能普遍较低,导致农民工的工作层次较低,有87.7%的农民工只能从事普通熟练操作工种,从事技术工作的只占7.5%,从事管理工作的只占4.8%。

(4)总之,建筑行业向绿色建筑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专业人员,对建筑农民工的专业培训,以便让他们有更优质的工作、生活环境,更好的社会福利和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5年上半年居民收入情况[DB/OL],2015.7

[2] 徐义强.问卷调查设计中的基本理念与原则,新西部[J],2011(04):19+13.

[3] 王丹,王洋洋.建筑工人劳动和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05): 18-20.

[4] 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94-195.

猜你喜欢
制约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紧迫性与制约因素的认识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健康卡推进受多方制约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