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 投身于灌溉技术变革与创新

2016-04-17 01:13田静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水土资源毛管荒漠化

田静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护并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对我国这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缺乏、水旱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没有水土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的基本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就会动摇。现阶段,我国由于灌溉技术落后,浪费了大量的淡水资源,水土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保护水土资源,加大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北京科发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所所长邱为铎在水土资源危机问题上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与见解。他认为,现阶段我国水土资源危机仅仅是技术性危机,并非资源性危机。他栉风沐雨几十年,一直投身于灌溉技术的变革与创新,他结合中国国情研发成功的中国式滴灌技术,开创了用滴灌灌溉粮食作物的先河,成为缓解我国水土资源危机、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有力武器。

心系农业,呕心科研

滴水灌溉简称滴灌,是世界上最省水的灌溉技术,为改变我国灌溉技术的落后状况,1974年周恩来总理发出了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滴灌技术的指示。当时任职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邱为铎,一直关心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为了响应周总理的指示,他充分利用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丰富的特点,研发成功适合人工移动的滴水毛管,不仅使毛管的用量减少了95%,还大幅度减少了干支管的供水流量,并创造性的利用毛管移动轮灌取代滴灌系统分区轮灌的传统作法,实现了全系统续灌,此举大大提高了滴灌设备的利用率,使滴灌工程的建设成本降低了90%,并在此基础上使滴灌技术的主要质量指标有了明显提高,实验证明,采用此项技术与旱地对比,可使小麦增产300%,玉米增产230%,为表明这是中国创造的技术,特取名“燕山滴灌”,后改称“科发滴灌”。

邱为铎所长历经了几十年的暑去寒来,先后研发成功变压等滴量滴水毛管;创立了移动毛管间距的设计方法;采用四项措施攻克了直接利用黄河水滴灌,并有效防止滴头堵塞的技术难题。

广大的荒漠化地区,土地资源、光热资源和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唯独水资源缺乏,他研发的以科发滴灌为核心形成的灌溉工程投入低、灌概技术用水量低、种植作物需水量低,产值高的“三低一高”开发模式,使荒漠化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使土地荒漠化防治事业从传统的社会公益事业,变成一项经济效益丰厚,生态效益巩固,社会效益突出的朝阳产业,开创了土地荒漠化防治的新纪元。其特点是以少量的资金投入和水资源投入激活相关自然资源,用大幅度提高生物量,来保证和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持续发展的需求,实现了相关资源和谐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比翼齐飞。

科发滴灌技术操作简单,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达15~20年,运行中人力投入的成本仅占产值的1%~2%,灌后无需松土保墒,可节省大量劳力。1985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滴灌会议上,燕山滴灌引起不小的轰动,会后六个发达国家做了大篇幅报道,并收到三十个国家五十多个单位来信,要求引进技术或开展合作。

国际滴灌权威美国夏威夷大学吴义伯教授盛赞中国的滴灌最简单、最经济、最实用,是世界上最好的滴灌。2013年在第十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会上,邱为铎所长撰写的论文“现阶段我国水土资源短缺仅仅是技术性短缺,并非资源性短缺”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在2008年中国首届沙产业高峰论坛会上,论文“缓解水土资源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灌溉技术创新”获优秀论文奖。

技术推广,功在千秋

科发滴灌技术是一项极其宝贵的科技资源,是当今唯一适应大田作物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用创新引领发展的有力武器。但至今许多地方并没有抓住灌溉技术落后这个主要矛盾,正在试图用调整种植结构来缓解水土资源危机,这是回避矛盾因噎废食。如果不改变这种脱离实际的发展思路,这里存在的技术性缺水的局面将越演越烈。

邱为铎所长用事实证明了推广科发滴灌与现今主推的漫灌技术相比,仅需1/5的资金投入和1/10到1/5水资源投入,即可实现一系列重大战略目标。包括:1.变旱地、坡地为水浇地,只要坚持等高种植无需平整土地,即可使旱地、山地水利化。可为国家开发大量优质的土地资源;2.改造自流灌区和井灌区,让地面灌溉技术平稳地退出旱作地区的历史舞台,为缓解水资源危机,作出历史性贡献;3.将荒漠化地区逐步变成高效农牧区,特色农牧区和永不衰败的生物能源基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4.促进农民增收,利用农村不便外出打工的辅助劳力,就地加工滴水毛管和参与田间操作,为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5.利用科发滴灌市场大,投入小,效益高的技术优势,改变灌溉事业的社会公益性质和由此引起的灌溉工程国家管不着,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的被动局面,以灌溉技术创新带动灌溉事业体制机制创新,实行滴灌工程由专业灌溉公司承包并一包到底,实现灌溉事业产业化,灌溉服务社会化,做到水利投资高效化,水土资源利用集约化,为彻底改变我国农田灌溉的发展方式做出历史性贡献等。

作为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邱为铎所长依然不知疲倦的为自己热爱的国家科研事业忙碌着,他最遺憾的就是科发滴灌技术至今未能推广,高度的社会责任驱使他对社会各界提出了发自内心的呼吁,他深深的渴望科发滴灌这项战略意义重大的创新成果能够在广阔的舞台上大显身手。我们相信,他的愿望一定会成真,他的科研成果一定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做出突出的贡献。

专家简介

邱为铎,男,汉族,1932年3月出生,山东沂南县人,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1947年参军,1956年大专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964年起主持研发成功鼠道犁,已被适用地区广泛采用;1975年起主持滴灌技术研究,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八五”“九五”均被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九五”还是重中之重推广项目。先后获得17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1991年主持研究水窖滴灌技术,研发成功全移动式滴灌技术,与山区水窖等微蓄水工程配套,使这些微蓄水工程变成一种可靠的灌溉水源,为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科技支撑;1995年主持黄河水滴灌试验,成功地攻克了直接利用黄河水滴灌并有效防止泥沙堵塞的技术难题,使黄河的灌溉效益提高三倍。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两项、全国优秀星火项目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滴灌新技术推广一等奖,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水电系统先进科技工作者、当代发明家、中华科技英才等称号。

猜你喜欢
水土资源毛管荒漠化
基于CRITIC-TOPSIS的许昌市农业水土资源评价
圆柱式滴头内镶及外包对滴灌毛管水力特性影响的模拟研究
高阶煤煤岩毛管压力曲线新数学模型及关键参数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毛管入口流量估算方法与验证
Φ55mm系列毛管工艺优化研究
宁夏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成功经验与教训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