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大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2016-04-26 15:10张媛高飞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张媛 高飞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机制中突显弊端,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着眼于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探讨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重点分析和讨论了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电工电子技术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1.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53203,“应用技术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2.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TN0-4;TM1-4;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34-01

《电工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打好基础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着眼于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特点,围绕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改革。

一、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培养学生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岗位适应性,具有技术创新和开发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的总称[1]。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由实践来推动理论知识学习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成为具备个人能力、团队能力、行为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工程师。

二、电子信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传统的理论教学在基础课阶段,教材有什么内容,老师讲什么内容,上课教什么内容,考试考什么内容[2]。整个教学过程较重视书本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之间的结合。因此,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传统的实践教学在基础课阶段,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只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主动思考,阻碍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理论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模式的优化——“教师引导、学生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紧密的结合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讲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自我学习,使课堂成为共同探索知识的场所。

专业基础课程概念多,每节课知识点多,信息量大,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式教学?第一,讲好绪论,让学生知道本课程在专业体系中的重要性;了解本课程主要内容、学习目标以及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第二,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勤动脑,勤看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增设讨论课,在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内容结束后开设讨论课。这个过程既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让理论知识与实践建立了更好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

1.任务式教学

在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特点可采用任务式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内容增设做任务的环节,每个任务就是一个与实践相结合的小项目。项目的内容可以前后交融,也可以多门课程相互交叉。可以融合模拟、数字电路的知识,还可以包含一些课堂上未讲授的内容,提出一些实际应用的电子系统设计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动脑动手,学生学会查阅参考书籍、上网搜集资料,实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目标。

2.分组式教学

分组式教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在掌握到相关内容后再交叉分组,在新的小组里又进行相互学习,最后回到最初分组,再把各自学到的内容进行相互交流,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以实现知识的传授和共享。如:以9人为一个组,3人为一个小组的分组教学的示例。首先,将9名学生分成A、B、C共3个小组,每组3名学生,从A、B、C各组中抽出一名学生重新组成3个小组,按小组给出三个题目,新成立的小组里的学生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再让抽出的学生重新回到A、B、C三组中,回到组里的三名学生各自都带有一个题目及相关解答,通过三名学生间的相互学习,最终实现每个同学对三个题目都能完全掌握。

(三)教学过程的优化——分层次、分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层次、分阶段实施。分层次的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度下,按学生实际能力布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分组施教的一种方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又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分阶段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整个教学安排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就应进行知识的总结。目的是使学生逐渐了解、巩固加深所学知识,最终掌握知识。

四、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一)合理优化实验内容,加强自主设计和综合性实验

合理调整实验内容,做到验证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并存,逐步提高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重。验证性实验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自主设计和综合性实验则加强了学生系统观念的培养和系统设计方法的训练,是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

(二)优化实验室管理模式,实现开放实验

坚持开放实验的思想。开放实验不是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室也不能理解为实验室24小时开门。开放实验是指:开放实验室资源、开放实验内容、开放实验指导教师、开放实验考核、开放实验师资力量建设。开发实验不仅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平台,同时也对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提供了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的平台,充分理解和执行开放实验的思想,必将对构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起到关键作用。

五、结语

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教学改革中,课程内容和授课模式的改革无疑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尤其是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与课程平台的建设对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要不断探索教改新思路,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好的衔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建中.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2013,1:101-102.

[2]魏小英.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启示——赴德国研修培训报告[J].陕西教育·高教,2013(10):75 -78.

作者简介:

张媛(1981—),女,汉族,重庆人,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学、电工电子实验。

猜你喜欢
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在高职专业基础课中的改革与实践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浅析《电工电子技术》教学
中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