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等教育权利的角度谈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

2016-04-27 13:25王复慧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

王复慧

本文对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现状进行讨论,说明目前存在的教育不公问题的表现形式,并从平等教育的角度,对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本文认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遭遇社会对流动人口的非平等性认知,只有这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才能够真正享受到平等的教育。

引言

我国对流动人口尚无明确的定义,通过大量研究不难发现,以教育、社会福利为研究出发点,以流动人口为研究目标的社会研究中,将流动人口定义为: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不一致,长期远离户籍所在地或者家庭所在地,在外以打工等方式生活的城市人口。我国流动人口总数近3亿,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5,随着流动人口增多,儿童教育问题越来越显著,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现状

1.义务教育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城市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早在10年前就提上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日程,经过近10年的发展,在城市打工的外来人口以及农民工群体,其子女教育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解决。首先,城市打工者提供居住地的租房证明以及警方开具的暂住证可以与户口有同等效力,成为子女入学的凭证;其次,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教育经费得到了大量的调整。目前,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基本上能够接受到与城市定居人口子女同等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一线城市以及大多数省会城市的流动人口,其子女在小学、初中阶段的教育不平等现象已经不太常见了。

2. 受教育环境不良

虽然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义务教育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解决,但是并不能说明教育不公平现象完全消失。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仍然存在着幼儿园教育、初级教育、校外教育等多种不平等现象,而这些现象集中表现为受教育环境不良。从幼儿教育来看,城市固定居住人口子女接受幼儿教育,可选性非常广泛,经过省市教育部门审批的私人幼儿园以及公立幼儿园都是比较好的教育机构,而对于流动人口来说,由于受户籍、收入、个人时间的限制,只能选择小型的、长托式的私人幼儿教育机构,这些幼儿园办学条件较差, 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在小学教育中,由于受到城市教育的分层化影响,大多数流动人口子女因为学前教育的“基础不好”,在小学阶段受分层限制,与城市人口子女所拥有的班主任不一样,任课教师水平不一样,更有些孩子受学区划分影响,无法进入理想的小学;而初中和高中教育则进一步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得大多数流动人口子女在高中学习以及高考方面都受到限制。

3.教育资源享用不平等

教育平等包括几个基本的方面,即人格尊严平等、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平等等。前面三个平等标准,已经在目前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表现出来不平等,比如受教育过程中机会平等, 即就学条件如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课程设置、教学条件、师资质量等基本相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很难达到,这是因为,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与城市固定人口子女所享受的教育资源并不平等。即便在同样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当中,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也会因为自身所处的较为特殊的群体地位受到教师以及同伴的不公正待遇,例如,教师因为学生家庭教育薄弱,比较少与学生家长沟通,仅进行基础的文化课教育,而不重视学生心理教育;在校外学习方面,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因受父母经济条件限制,受家长陪同条件限制,享受的教育资源更少。

二、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方面的立法

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范围内, 城市义务教育资源是国有资源, 而不是地区资源。既然是国有资源, 从法理上讲, 应该是“国民共享”。同时“应确保我们的教育体制, 为全体人民服务, 而不是面向精英教育, 建立一种包容而不排斥他人的教育体制”。因此, 在任何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和城市子女的受教育权是平等的, 这一点毋庸置疑。目前,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受到户籍限制,例如小学择校受学区限制,流动人口的子女不得不“被分层”的情况,应该由更加明确的教育立法加以保障,彻底解除由于户籍造成的教育不公。

2.加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软环境的建设

教育软环境的发展关系到城市流动人口子女能够真正享受到何种质量的教育,这是追求教育平等和公平的标准之一。教育软环境指的是一切与教育相关的,可以为教育提供辅助性帮助的条件、资源以及施教者的教育心理。建议城市教育部门以及相关文化部门,对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提供更多的学习环境,专门举办一些教育活动,弥补他们日常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中的不足。

3.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争取更多教育资金

为了缓解公办学校的压力, 充分挖掘多种教育资源, 必须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社会团体与个人的积极性, 来共同投资办学,这是彻底解决教育不平等的基础。除了公立学校想办法筹集更多教育资金之外,城市政府还应该鼓励并支持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多种办学形式, 允许他们以跟踪办学等方式, 依法开办招收流动人口子女的学校。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流动子女受教育问题虽然得到了基本的解决,但是,骄傲与不平等等现象仍然存在,城市社会的主流群体以及教育机构、政府部门是解决教育不平等问题的中流砥柱,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相信随着一系列立法、政策的实施,城市流动子女所享受到的教育会更加公平,这也是我国下一代成长之必须。

【作者单位:靖远县乌兰小学 甘肃】

猜你喜欢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漫画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