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指导 妙训练 见真效

2016-04-27 20:58孙希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白骨精语感课文

孙希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以说,几乎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教学中读书的训练,尤其是有声的朗读训练,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语文实践和培养语感。在常规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这些训练看似形式多样,但就其实效来说,学生的语感训练和体验并未能收到预期效果,有时读来读去多是流于形式。因此,我们不得不对小学语文朗读的训练产生一些思考,为什么读了那么多,形式也多样,就是效果不明显呢?我想朗读的训练目标一定要明确,层次一定要清楚,这样才会收到训练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课堂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由“知”入手,明确目标

实践证明,不管什么教学活动,只有明确目的,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指导学生朗读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朗读这个字、这个词、这句话或这段话,学生才能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

朗读训练最基础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认字、识文,对于每个字、每句话都要认清楚,这样才能把文章读通顺、读流利,了解一篇文章基本的意思和思想,进而加深理解、发展思维和实践体验。平时,老师们也总是让学生读书,可课堂上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读书,有的随便读读,有的读了没有收获,所谓“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不从认知这个基础入手,学生朗读的习惯和水平自然就会产生较大的差异。

二、师“范”引路,点拨启发

朗读训练是老师和学生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示范朗读,能融情于声,声情并茂地将书上的语言展现在学生面前,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不但要读出文字美,还要读出语言美,更重要的是体现艺术美和感情美。

教师的范读与听录音的效果大大不同,老师可根据教材的差异和学生的实际,在范读时给学生以不同的提示和暗示。当范读到要求学生掌握的或容易出错的字词时,可稍微停顿一下,或读重一点,就会达到引起学生注意,强化记忆的目的。

三、因“材”施教,训练语感

朗读作为阅读的一项基本功,就要求教师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求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多练读,尝试自己去咀嚼、品味。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就语感来说,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具体的篇目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情感、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特别像《泉城》《烟台的海》等这类文字优美、情感浓郁、意境深远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散文、诗歌、说明文、寓言、童话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来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笔调活泼、感情真挚、语言精妙的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就必须采取抑扬的语调、鲜明的节奏,雄壮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受祖国的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四、向“性”而读,事半功倍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具有情意性、形象性、韵律性等特点,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如果能善于向“性”而读,就可以取得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

1.找准情意点,奠定朗读基调

每篇文章都反映作者的一种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需找准文章中作者的情意点进行训练。这样节约时间,又指导到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在教学《我给江主席献花》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听录音,然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个表达作者感受的词,学生一下子就找出了“激动”一词,这样文章的情意点便找了出来。此时,老师告诉学生文中的景物都蕴含着作者的这份“激动”之情,再让学生读,学生都能准确地把握住文章的基调,读出兴奋之声,欣喜之情。

2.品析形象点,读得有声有色

教材中课文的语言大多是准确、鲜明、生动的,在进行朗读指导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和个别用词特别形象的地方进行训练,不仅能让学生知晓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还能在朗读中据以传情达意。例如:《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与白骨精的第三次较量:“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儿女。孙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这段话中,许多词都用得非常形象、准确。“不甘心”“又变成”“假装”表明了白骨精的阴险狡诈、诡计多端,而“藏”“迎”“笑”“抡起”“一棒”等词则让我们看到了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坚定。只要学生抓住了这些重点字、词练习朗读,那整个句子就能读得有声有色了。

(三)3.佳作中的许多语言具有整齐匀称、有序动人的韵律,如果我们在朗读时注意声调的高低强弱和语句的轻重缓急等,必定能给人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音韵之美。学生一旦在吟诵品味中抓住了这些韵律点,就能由此及彼地读好全文。例如《泉城》一文中的开头:“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这一段话语音停顿基本一致,排列整齐有序,读起来朗朗上口。指导时,让学生细细品味,慢慢吟诵,让学生根据语句的内在旋律读出抑扬、悦耳的节奏美。并以此类推,由段及文,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如果抓住了文章的特性,找准了文章的出发点、着力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朗读,就能牵一“点”而动全“篇”,由课内“指导”延伸至课外“自练”。

【作者单位:昆山市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白骨精语感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