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几何化结构主义油画艺术形式探究

2016-04-29 08:07高军
美术界 2016年4期
关键词:结构主义油画

[摘要]作为中国当代著名几何化结构主义油画的代表人物,王怀庆的作品将纯粹的传统建筑艺术与几何化结构形式相结合,实现了西方绘画语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话?文章以王怀庆为例,分析我国当代几何化结构主义油画的发展特色。

[关键词]王怀庆;几何化;结构主义;油画

一、师承的几何化造型特征

中国传统艺术非常讲究形式结构。在原始艺术中仰韶文化的彩陶上能够发现,原始人类在处理人物形象时用概括的、抽象化的几何形来表现,如《舞蹈纹彩陶盆》,不仅在盆口绘有成组的几何纹样,盆中最有意思的是主题纹样舞蹈纹,五人一组,手拉手动作一致,人物省略了具体的描绘,只是进行了几何化的抽象概括,圆形代表头部,头部侧面有一条短竖线似乎代表发辫,最外侧的两个人空着的手臂画出两条线,似乎在表示舞蹈连续的动作,整个画面手法简洁、线条酣畅而富有想象力。

从师承关系来讲,王怀庆画面中的几何化结构和简洁的黑白因素是受到他的老师吴冠中的影响。吴冠中早在五六十年代,被江南水乡建筑中独特的白墙黑瓦的构成形式中所蕴含的单纯的艺术美感所打动,将江南建筑中单纯的几何块面结构演变成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吴冠中师承潘天寿与林风眠,其中潘天寿的作品结构感很强,他十分重视画面整体结构的和谐关系,强调直观的视觉感受对观者心灵的震撼。因此他在构图方面显得非常的特别,经常舍弃全景式的构图而选择近景或局部,甚至是特写,引起观者强烈的心理反应。林风眠也是十分注重画面结构的,与潘先生不同的是,他将西方构成观念直接融入水墨画,从而改变了水墨画的传统格局,他的静物画不仅色彩浓烈而且具有强烈的构成意味。

王怀庆是基于这种发现的延伸,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从潘天寿到王怀庆,走出了一条几何化的结构主义艺术发展的道路。如果说几位前辈是几何化结构主义的开拓者,那么,王怀庆则最终完成了这一开拓,他利用构成主义、解构主义方式进行几何化的刨作,将大小不同、长短各一、倾斜角度不同的家具和建筑结构的零件有规律地构建在画面中,他用水墨的效果赋予画面中的几何化构成了内敛含蓄的东方意味。王怀庆将传统的建筑与家具构造的楔卯结构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在传统与西方之间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王怀庆将纯粹的传统建筑艺术与几何化的构成形式相结合,实现了西方绘画语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话。王怀庆的几何化油画作品显示出中国传统艺术的韵味、传达出中国人的精神气质、艺术情调,是由于其受传统的文化艺术环境,以及在后来的学习中所接触到的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使得他的艺术创作既有传统文化的内蕴又具有现代性的艺术形式。

二、抽象的色彩简化与升华

在艺术探索的过程中,王怀庆甚至放弃了缤纷的油画色彩,将颜色简化到只有黑、白两种颜色。重视画面黑白的几何化分布,考虑画面的结构布置,来研究现代审美与传统审美相联系的单纯视觉效果。王怀庆十分擅长运用单纯的色彩来表现赋予画面极强的张力,他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其个人的艺术天性和对中国文化精神的领悟,即使是几何化平面的处理,但是却透露出空间探索的深度。

王怀庆几何化的感性艺术语言体现了理性的艺术原则,运用几何化语言来表达东方的文化内涵,其作品风格凝重浑厚,与艺术家本人低调平静的气质十分相符。但在平静之中,又有着些微的躁动,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几何化的硬度、密度与切割感。王怀庆强调艺术家要有个性的、独特的、自我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态度,在他的作品中鲜明地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探索了表象背后本质的绘画规律,他的艺术作品是其个人生命印记的体现。

三、书法构图中的感悟与应用

王怀庆以古典家具结构为灵感的作品,有着与中国书法相通的几何化的结构。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世界上非常独特的,在黑与白、点与线的自由变化中来实现艺术家的精神和思想境界的艺术表现形式。他的很多作品从碑文中借鉴,画风凝重,且借鉴了书法的条幅式结构,在其作品中就有很多竖幅构图的大胆尝试。在作品《大开大合》的画面当中许多不同厚重的黑色墨块,并不是整齐的行和列排列的感觉,而是相对错落的分布着,带有明显“秦诏版”的印记,散乱的外表下,却蕴含着内在的艺术张力和韵律。

他在作品中不断强化几何化造型,王怀庆的艺术作品不是简单地对建筑和家具结构的模仿,其对艺术主题的表达蕴含了对于作品的深入思考。王怀庆与建筑相关的作品中,画面运用单纯简洁的几何形就把江南建筑中的低沉压抑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中大面积的深沉的黑色色块中隐约透出的白色光线被方框所包围,给人以强烈的压抑的感觉。王怀庆作品中简洁而富有变化的几何结构透出浓烈的精神性,木质建筑的梁架结构以及明式家具的楔卯结构中坚硬、曲折而依然直立的形式,是中国人不卑不亢、不屈不挠的方正精神力量的最好的体现,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审美要求。他作品中的几何化形式构成、强烈对比的黑白色彩蕴含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他运用几何语言摆脱掉房屋和家具的使用功能以及装饰意味,抽离出其中蕴含的结构形式的绘画元素,对物象进行形式上的结构表现,不同于自然再现的方式。画面的形式感变得更加强烈,带给欣赏者更为直接和更为愉悦的艺术感染力。

四、几何化语言在具体作品中的运用

在作品《三味书屋》中的线、面、几何形和黑白两色构成,画面具有很强烈的艺术效果,仔细观察所有的线条、几何形都不一样。有的相交、有的重合、有的平行,将三维的立体空间进行几何化的平面处理,线条与几何块面的倾斜角度形成了既有张力又相互平衡的视觉效果。房梁的八股部分形成不规则的三角形,利用黄金分割点强调画面的视觉感,几何化语言的应用发挥了图形的张力,彰显出画家的深思熟虑和审美情趣。

在对传统建筑的题材关注之后,王怀庆开始将画面主体转向明式家具,古老家具中的铆接结构给了艺术家很大的启发。画家将家具的铆接结构全部拆开重组,结构成为王怀庆作品的主要表达因素。作品《是桌是椅是窗》利用黑色的线条和许多不同的几何形的组合拼合出明式家具那种靠背椅的形式,在画面中还出现了散落的圆形结构。画面中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形成强烈的几何块面的比较,与古代的窗框不谋而合,对画面的三维空间进行了压缩,“椅子间相重合的部分隐约可见,画面右下角的椅腿由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凹凸形按不同方向组合而成,既能够有效区分画面的前后关系,同时又能够形成几何形的背景感觉。”右边的明椅椅背呈现出不规则弧形,与旁边其他物体的横线、竖线形成强烈对比,椅凳的大面积黑色成功地将前后空间拉开,并起到视觉平衡的作用,在重叠交错的空间中呈现出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王怀庆选择几何化的艺术语言表现出的结构化、图像化的明代家具与中国传统建筑、传统家具中的特殊结构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蕴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结语

王怀庆油画中体现的几何化结构主义特征是一种根植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个人意志选择,其油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特征正是我国油画产业发展国际化、多元化的典型代表。中国的几何化语言的发展在形式最初就具有了本民族的独有文化特征,画家们尝试通过传统的国画、书法技法等艺术形式利用几何化语言组织画面,还结合了中国本土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

[高军,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山美术馆]

猜你喜欢
结构主义油画
秋落柿子红(油画)
钟红岩油画作品选登
结构主义语言学视野下的电影“赋比兴”问题综议
油画去哪了
《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的结构主义解读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关于影片《赎罪》的艺术批评
意义理论对外语学习的启示
关于舞台空间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关系的思考
油画《惊涛拍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