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旅游业发展的阻碍因素及新思路探析

2016-05-06 04:07李敏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城市形象旅游业

李敏(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濮阳旅游业发展的阻碍因素及新思路探析

李敏
(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濮阳素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称,又是“中国杂技之乡”,是河南省的东北“出海口”,区位条件优越,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丰富。濮阳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龙文化,将旅游经济作为该市第三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二五”规划以来,濮阳市政府部门在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深入开发濮阳龙文化内涵,发挥本市特色优势,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通过对濮阳市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濮阳市实际情况,提出濮阳市旅游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及具体对策。

关键词:旅游业;区域旅游;城市形象

旅游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强势,它能带动周围商业圈的发展,提高当地就业率,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域,理所当然地将旅游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的大热也让广大中小城市意识到发展旅游是壮大本市经济实力,宣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一个重大机遇。同周边区域和城市相比,濮阳自然景观竞争力不强,但濮阳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从而形成比较优势和差异优势,同时还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油田工业旅游潜力,具有非常大的开发潜力。

一、濮阳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濮阳市总面积为4188平方公里,人口388万,辖区范围包括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和华龙区5县1区,设有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和1个濮阳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濮阳市的旅游业从基本没有到构建合理,从零星分布到市场化运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在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荣誉称号后,旅游业被确定为濮阳市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的发展为濮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旅游业收入和接待人数呈逐年递增态势,具体如表1所示。

表1濮阳市旅游接待人数与收入表

二、濮阳市旅游业发展的阻碍因素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相关性相当强,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要牵涉到很多行业和部门,需要这些部门和行业的紧密配合和相互协作。但由于该市相关行业发展相对落后,抑制了旅游业整体效益作用的发挥。

(一)产品特色不鲜明

濮阳现有的旅游产品大多比较单一、陈旧,吸引力不足,而且产品结构不够科学,虽然仍以文化性的观光旅游为主,却处于低层次的阶段;旅游产品多为观光类,参与性低,容易降低游客的兴趣;产品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旅游精品和拳头产品不足,没有看头和玩头。极度缺乏特色旅游项目和高品位、组合型的系列旅游产品,这就使得旅游资源产业的价值大大贬值。

(二)营销宣传不到位

营销宣传是一个城市传播自己、塑造自身形象的必不可少的方法,在旅游营销宣传方面濮阳的力度不是太到位,具有真正市场规范的旅游产业广告还没有形成,专项的宣传促销经费还没有建立。濮阳市旅游企业形式比较单一,基本还是传统的旅游开发企业,旅游企业不成规模,没有大的旅游企业集团,不注重与国际接轨和网络营销。外界的认可和接纳是旅游业能够得到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宣传推广和营销执行渠道,这就严重影响了濮阳市旅游资源知名度的提高。

(三)旅游管理机制不活

濮阳市的旅游企业,基本都是政府主管的事业单位,有些政府主管部门对旅游企业管理过死,经营机制僵化、呆板,使得它们不能灵活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确定不了它们的市场主体地位,这是不容忽视的制约濮阳市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四)产业集群程度较低

从旅游产业集群区域来看,濮阳市旅游产业发展人文资源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但旅游产业资源不汇集,相关行业和部门发展相对滞后,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集聚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濮阳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各旅游景点零散分布在各个县区内,相距较远,旅游路线过长,不能组成完整旅游路线。旅游业配套产业,如酒店、通信、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的构建不完善,规模效应受到限制。

(五)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濮阳导游人员逾1000人,旅游从业人员已逾8000人。但导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整体水平还没有达到国家标准,特别是旅游旺季更难以满足需求。大部分的导游从业人员学历较低,在相当程度上拉低了濮阳整体旅游质量;缺乏旅游专业人才的弊端,降低了整体旅游服务水平,影响了濮阳城市形象的塑造。

(六)旅游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旅游业是一个“二高”的产业,高消耗、高产出是其固有的特点,为保持它的快速有效发展并发挥巨大的效益,必须时刻保持与观众需要的高度一致,在每个发展阶段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政府要担当领头者的作用,承担责任,投入引导性资金,用来吸引社会和个人资本投资旅游业。但濮阳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还没有如期设立,吸引和引导大量的社会投资就变得很困难;资金投入少,资源开发落后,成为该市旅游业发展创新的绊脚石,很多旅游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总之,教师需要将互联网运用在高中德育管理中,指导家长开展针对学生的德育实践,突破时空界线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增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提高高中生的道德修养,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在互联网的环境条件下,搭建家庭与学校之间全程、全员及全方位育人的立交桥,使交流更为畅通高效,使家庭与学校的关系更加和谐,是促进家校共创与教育健康发展的新颖平台。

三、濮阳市旅游业发展的思路

濮阳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了濮阳市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为此,必须牢牢把握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机遇,建立旅游综合协调机制,采用市场化管理体制,做好融资和人才管理,加快濮阳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

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就是要政府站在旅游业改革的最前沿,从各方面加强旅游体系构建,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大对旅游行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贯彻实施力度,不断健全旅游质量监督机构的建设,努力提高濮阳市旅游行业、旅游设施以及从业人员的服务标准,完善地方旅游行业标准体系。以旅游企业信誉等级评估、违规记录公示制度和重大信息公告为建设重点,实施区域旅游发展等级评定一体化战略,加强部门和区域联合执法,将其列入各级旅游部门年检考核内容,规范旅游行业行为,提升旅游行业服务水平。

(二)创建参与性旅游

1.城市休闲娱乐

努力营造旅游城市的氛围,提高旅游城市的服务质量,加强城市休闲设施的建设,打造一批休闲广场、休闲街区、休闲公园,丰富城市夜间旅游活动;要加强城区濮水河和马颊河两大水系的生态景观营造。

濮阳要紧随回归自然和乡村旅游的旅游发展趋势,依托该市特有的乡村红色革命旧址和杂技艺术,大力发展乡村度假游。发展乡村旅游是濮阳旅游惠民的重要举措,旅游乡村度假突破的重点是依托单拐、东北庄、西辛庄、南乐西邵、范县陈庄乡等特色乡村,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名村名镇、打造一批乡村自驾营地、培育一批特色休闲农业园、开发一批乡村旅游线路、申报一批省级或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园区。

3.湿地生态游

濮阳黄河滩区是泄洪区,鉴于这个特殊作用,濮阳以往一直忽视对黄河沿岸自然景观的旅游开发。以黄河为资源及景观依托,以湿地生态和滨水休闲为核心特色,重点突破黄河沿岸生态休闲度假带的建设,集中打造濮阳县渠村、范县毛楼、李桥、台前县影塘、张庄黄河水利风景区等五个景观节点。

(三)打造“二珠”文化旅游

龙文化和杂技文化是濮阳市的特色文化和“金名片”,是两颗璀璨夺目的文化旅游明珠,也是濮阳旅游未来主打的文化旅游产品。

1.重点打造龙文化

蚌塑龙形图案和龙虎北斗图的发现对于中国考古学和天文学具有特殊的意义,使濮阳具有了“中华第一龙”的美誉。濮阳市要着力开发龙文化,组成良好的配套旅游产品,在城市建设中深深镶嵌进龙文化,打造华夏文明魅力之都。

2.弘扬杂技文化

“中国杂技之乡”的南故里就是对濮阳市华龙区岳村乡东北庄村最有力的赞许。濮阳要发展杂技文化就要展示东北庄土生土长的杂技文化,突出东北庄“源头杂技”和“原生态杂技”的独特品牌,与濮阳市团体杂技形成错位发展。建造“中国杂技之乡”一体化管理体制、市场营销体制、资源整合与产品创新体制等,共同做大做强“中国杂技之乡”品牌。

(四)进行创新式宣传

一直以来,濮阳旅游的宣传营销是传统的纸质媒体营销和电视媒体营销,宣传营销方式落后且宣传力度不大,对外的影响有限。通过创新式网络媒体营销,着力打造立体式宣传营销模式:一是完善濮阳旅游网站的功能,增加旅游产品交易中心、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网上旅游产品交易中心和游客交流论坛等频道,实时更新濮阳旅游动态;二是积极寻求和各大门户网站的旅游频道合作,对濮阳精品景区进行推广并增加濮阳旅游网的链接;三是与各大旅游预订平台合作,将濮阳的景区门票、酒店预订等纳入到预订平台,拓宽濮阳旅游的销售渠道。

(五)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旅游业未来发展规划的实现必须要优化旅游人才体制管理机制,一是设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并将基地建设与市场缺口融合,培训市场专业型旅游从业人员,形成“基地+市场”的人力资源培育新型模式;二是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方法,大力推进岗位培训。指导企业旅游开展人才规划,使旅游人才培养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六)加强资金支持

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十二五”规划以后濮阳新建和修葺了一批旅游景点。项目的建设不能缺少资金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是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的良策。第一,政府加大对旅游产业链的投资力度,出台更多面向小企业的贷款优惠政策。第二,市、县财政要设置旅游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积极争取更多的旅游资金投入。三是吸引民间资金,增加民间资本对旅游业建设的积极性,鼓励社会资金通过合理合法形式参与旅游开发和建设。对新建的旅游设施、旅游景点、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加大优惠力度。对市场经营能力较强的大型旅游企业通过鼓励其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

旅游业作为“无烟工业”,是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竞争日趋激烈的旅游业态势,要求我们必须把握机遇,勇于挑战,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切实可行的旅游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苗长虹,陈德广,李学鑫,等.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河南省为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梁丹丹.河南区域旅游经济竞争力比较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2).

[3]张亲培,孙悦.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个案研究[J].经济纵横,2010(9).

[4]杨晓光.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以河南省濮阳市为例[D].天津:天津大学,2011.

[5]黄蔚艳.现代旅游服务导向与策略[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刘怀山)

An Analysis of the Obstacles and New Idea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uyang's Tourism Industry

LI Min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nyang 455000,China)

Abstract:Puyang known as "Zhuanxu left all", "Emperor Shun hometown," said another, "the Chinese acrobat⁃ics village", is northeast of Henan Province to the sea, excellent loc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of heavy, rich tour⁃ism resources. Puyang rely on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unique dragon culture, the tourism economy as a leader and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of the city's tertiary industry development. Since the five-year plan, Puy⁃ang municipal government departments do a good job of tourism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further develop Puy⁃ang dragon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 city to play,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been made.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Puyang city of a systematic analysis to identify major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uyang city, and the specific measures proposed under the direction of Puyang City, through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ourism.

Key words:Tourism; regional tourism; city image

作者简介:李敏(1979-),女,河南安阳人,安阳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收稿日期:2015-11-16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28(2016)01-0068-03

猜你喜欢
城市形象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城市形象动漫宣传片的开发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大理旅游城市形象传播分析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
城市形象研究路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