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实在些,再实在些!

2016-05-07 14:05刘科慧
文理导航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语文课

刘科慧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堂上出现了许多越来越花哨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然而这样的语文课却失去了它的本真。面对这些问题,很多语文教育者呼吁把语文教得"实在"些,还语文本真的面目,把语文课上的更有"语文味"。作为我们一线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作出理性的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语文课;实在;听;读;说;写

前不久,学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我有幸作为评委参加了此次活动。其中的一堂《看浪花》令我记忆颇深。它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选学课文,是一首极富童趣的儿童诗。老师在课始播放了海浪拍击海岸的声音,然后让学生猜猜可能会是谁发出的声音,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紧紧地吸引住了,老师顺势抓住这一机会,马上导入到了课文的教学,在进行了极其简单的生字词教学后,教师就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为什么想让海水变淡水、怎样到海里去探险、采到金疙瘩可以干什么……学生对这些问题表现出了相当浓厚的兴趣,课堂表现非常积极,思维也很活跃,什么淡水资源缺乏,我们要节约用水等等讲得头头是道,场面气氛十分热闹,再加上教师配上了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更是让课堂动静结合、高潮迭起。

如果这堂课放在新课改实施初期,相信很多老师都会认为这是一堂好课,可摆在新课程实验已实施多年的今天,我们学会了冷静的反思:这样的课堂学生真正得到了多少?教师的教学究竟要让学生获得些什么?在还没有完全读通课文的前提下,就一味追求课堂形式上的热闹,肆无忌怠地鼓励学生去“探询”、“研究”,天马行空的让学生发表"独特体验",过分依赖现代多媒体技术 ;只顾营造外表"虚美",完全忘记了语文课堂的"本真"。这样的课堂真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吗?

教学现状透视

A.“听着音乐来读书!”

为了给课堂教学创设一种更煽情的氛围,“配乐欣赏、配乐朗读”一度成为流行。不管文本是否需要音乐的陪衬,也不管所选的音乐是否符合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更不管这样的音乐是否真的有益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们都信手拈来。在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让我们跟着音乐来读这段话。”“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边听边读边想象。”……的确,在许多时候,音乐是一种能较快调动情绪的手段,如果能在教学中恰倒好处地运用,当然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并不是每一堂课、每一篇课文都需要或者可以用这样的手段,有时,让学生静静地读,静静地想会更实在,更有效。在很多时候教师只是用它来点缀自己的课堂而已。

观点碰撞:语文课堂中听音乐应适时、适地,不要为听而听。

B、“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田忌赛马》教学片断:(引用)

课始,教师让学生读课文题目,说说自己对故事结果的推想——田忌、齐威王赛马谁会赢?学生读完课文题目纷纷发言:“肯定是齐威王赢,因为齐威王是国王,田忌是他手下的大将。齐威王的马一定比田忌的强。”“也可能是田忌赢。因为田忌征战沙场的武将,对于马他会比齐威王懂的多”。“即使是田忌的马强,他也不敢赢齐威王,因为古时候谁也不敢超过国王。现在仍然有这种现象,听我爸爸说他们单位有位同事跟领导打麻将总是给领导点炮。”“当然是田忌赢,如果是齐威王赢,那故事就落入俗套了,没有必要写”……学生继续议论纷纷,老师说到:“到底谁会赢呢?请到书中看个究竟吧?”

观点碰撞:乍一看这案例,我们可能对对这位教师大加赞扬,认为他拓宽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更主要的是调动了学生情感参与,让学生有了各抒己见的机会,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但细细想想,如果同学事先已预习了课文,胜负的结果及整个过程在文中叙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必要花费这么多时间去推想故事的结果吗?这样做答案只能是——学生故意配合老师的“设疑导入”,并且配合的天衣无缝,这种自作娇情、故作姿态、故弄玄虚要不得。

观点碰撞:语文课堂应该留给学生参与课堂、各抒己见的空间,但不是为说而说。

C.“大声朗读,边读边思考!”

“读”作为语文教学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一直以来都被广大教师所重视,课堂上指名读、集体读、小组读、男女对读等等方式也被广泛运用着。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就是读的重要性。但在很多时候,一些教师的读是毫无目的,有时就是为了让课堂有读书的声音,一次又一次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读,虽然读的形式可能不同,但读的层次却没有丝毫提高。另外,一般我们容易把课堂上的读理解为朗读,其实在很多时候,尤其是中高年级,真正利于思考的不是朗读,而是默读。因为只有在静静地默读中才能静静地思考、分析,才能得出更多、更深的理解。

观点碰撞:语文课堂需要有声的读,也需要无声的读,但不是为读而读。

D.“请课后把这些生字写在本子上。”

我们不难发现,在许多公开课上老师把课堂的时间差不多都花在了读、说上,而写常常会因为放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以时间不够的理由被无情地逐出课堂,其实无论是写字的指导,还是写完感受后的交流,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特别是在低年级,教师对生字的范写,对学生写字的及时纠正及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可能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字不够漂亮而不敢在黑板上板书,有的教师觉得用课件展示书写过程更为新潮,也有的教师因为课堂时间不够充裕而舍弃了对书写的指导,但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教师对“写字教学”不够重视,有时即使在教学中设计了这个环节,也只是匆匆忙忙就结束了。当然,这个现象只是在公开课上相对比较明显。

观点碰撞:语文课堂需要规范、充裕的写字指导,而不是为写而写。

现实思考剖析

有人问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道:“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多么精妙的对话啊!把语文课教得实在一些,就是要像雕塑家那样把不是语文或者不具备“语文味”的东西清除出我们的语文课堂,让语文回归本质,让语文教学富有浓郁的“语文味”,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能够把文本的语言、知识、情感等内化为语文能力,积淀为语文素养,融入到自我生命之中。语文改革正是因为有了困惑而走得艰难,也正因为困惑才取得了更多的突破和更高的飞跃。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语文课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语文课上做游戏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放开那本语文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