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前测预学,为概念教学做好预热

2016-05-07 17:36李晓岚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概念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李晓岚

[摘 要]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前在课前进行学情测试,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所了解,从而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顺利体验,经历感知、理解和应用三个重要阶段,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关键词]概念教学 前测预学 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041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建构学生认知体系的关键所在。预则立,不预则废。前测预学能为概念教学做有效的预热,能快速启动学生的思维,使之跟上概念教学的节奏。

一、前测概念基础,找准起点

在概念教学之前教师务必进行预学前测,从学生的基础入手,找到概念教学的起点。

例如,“认识11~20各数”这一课的基本概念:认识和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为此,我在课前给班级中的38个学生设计了几道习题。测试结果如下:

从前测结果看,学生对数序掌握得很好,但有一部分学生对计数单位中的“一”和“十”理解不透彻。基于这一结果,我在教学时先出示一根小棒,让学生明确这是一个1,接着出示2根小棒,学生明确这是2个1,此时我让学生拿出10根小棒,1个1个地数,学生分别数出3个一,4个一,5个一,6个一……10个一,并确认一共数了10个一。接着,我带领学生数出10根小棒,并将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引导学生理解“一捆小棒可以看做一个整体,就是1个十”。经过这样的辨析和引导,学生认识到,一和十都是计数常用的单位。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借助这两个常用计数单位认识11~20。

教师通过前测,让学生梳理了概念的基础知识为学生接下来继续学习11~20的组成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前测概念外延,激活经验

概念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要让学生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基于此,教师在前测时就要掌握学生的情况。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弄清学生对“圆”掌握的情况,我设计了两个问题。测试结果如下:

显然,学生对圆没有确切的认知,画圆时也只是凭感觉随手画出。因此,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所学图形中最特殊的一个图形。学生认为,圆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都不一样,因为它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接着让学生找到物体当中的圆,让学生判断球是否是圆。学生很快认识到球不是圆,因为它不是一个平面图形,而是立体图形,但是可以将球从中间切开,切面就是一个圆形。由此,引导学生进入概念学习:“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圆到底有什么特点。”

教师根据前测结果,从学生对图形的已有认知入手进行预学,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建构了圆这个图形概念的外延,使学生对概念的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前测概念本质,实现迁移

概念教学的核心,是通过知识之间的本质关联,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建构新的概念。

例如,学生对除法和分数已经非常熟悉,但对比的本质到底有什么认知基础呢?为此,我在前测时设计了几道练习题。测试结果如下:

显然,一部分学生对除法和比的关联没有认知,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比的本质无法理解。由此,教学时,我先出示“2÷3=( )”,让学生明确这是除法算式,在计算得出分数■后提问:“中间的横线代表什么?”学生认为,这是比,我由此引出课题:你对比了解多少?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由此提出: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用来表示什么?……据此展开概念教学。

以上环节,教师通过前测和预学,让学生将除法和分数进行关联,学生不但体会到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又感受到比的特殊性,从而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总之,前测预学能为概念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发挥学生自主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责编 童 夏)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