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数学课堂“生活热”的冷思考

2016-05-07 18:01徐春山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冷思考情境创设数学课堂

徐春山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课程改革促进了数学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要冷静地审视“生活热”的现象,情境创设要能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要处理好情境与复习铺垫的关系,要有足够的“数学味” ,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课堂 情境创设 冷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048

新课程理念赋予数学许多新的内涵,比如,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新教材中喜闻乐见的主题图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课改之初,教学情境曾经凡课必创、轰轰烈烈,十多年后,我们有必要冷静地审视“生活热”现象:数学教学是不是必须创设生活情境?怎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得法的?

一、情境创设不能一贴了之

【案例1】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整十数”

师(学生列出算式12×10,并说出先算12×1=12,再在12后面添一个0等于120):还有不同的算法吗?看看图中的10盒菜椒是怎样摆放的,想想还可以怎样算。

生1:先算5盒有多少个, 再算10盒一共有多少个。12×5=60(个),60×2=120(个)。

生2:先算2盒有多少个, 再算10盒一共有多少个。12×2=24(个),24×5=120(个)。

生3:先算9盒有多少个, 再加1盒的个数 。12×9=108(个),108+12=120(个)。

……

教材呈现的主题图中,菜椒分两堆摆放,第一堆5盒,第二堆已经放好4盒,还有1盒正准备放上去。我备课时深刻理解了教材中主题图对算法的提示,课上注意引导学生利用主题图探索计算“12×10”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教材上的主题图都是专家经过仔细推敲、精心选择的典型生活情境。然而,由于认识的误解和操作的偏差,“主题图”使用误区颇多,主要存在着“ 一贴了事”“随意更换”“本末倒置”“机械使用”,甚至“弃置不用”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深入理解“主题图”的意义,挖掘主题图中蕴藏的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教师把握教学目标,有效实施教学过程的前提。教师还要把准呈现“主题图”的时机,可以动态演示“主题图”的知识场景,充分运用“主题图”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还可以适度增删或者灵活改编教材中“主题图”的内容,使主旨更突出。不能把“创设情境”仅仅当做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其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

二、情境创设不是万能钥匙

【案例2】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

(播放全国每年约有0.02%的土地被沙漠侵吞的画面,要求学生谈谈感受。学生被画面和信息震撼了,纷纷表示要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师:在茫茫的沙漠上应该种植什么样的树呢?

生1:种植容易在沙漠中成活的树。

师:哪些树在沙漠中最容易成活呢?

生2:不知道。

师:是的,刚开始时人们是不知道的,科学家要想知道哪些树在沙漠中最容易成活,有什么办法?

生3:可以先做实验。

(教师出示:“绿峰农场在沙漠中进行种树实验,情况如下:白杨,成活18棵;胡杨,成活22棵;长穗柳,成活46棵;……”此时,学生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深深植根于“哪种树最适合在沙漠生长”这一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这样,在整个“百分数意义”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探究出了“百分数”的意义,从用“百分数”解决了如此的“生态难题”中深刻领会到“百分数”的价值所在。)

“数学问题生活化”这一理念已被教师接受。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者改变了教材上学校篮球队投篮练习的情境,重新进行创设,无疑是精彩的。但是,有些课堂上的情境设置却是牵强附会,片面追求数学教学生活化,不是从“购物”开始,就是以“逛商场”结束,以致学生离开了生活情境就无法想问题。比如计算教学,有的课纯粹为了引出算式而进行一番不着边际的“看图说话”,从情境引出算式已经花去了不少时间,影响了教学的进程。

课程标准强调“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指出学生的现实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其他学科现实。所以,创设情境时,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 也可以来源于数学本身, 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计算教学中的绝大多数新知是由原有知识迁移、变化、综合而成,教学时既可以由情境引入,也可以采用过去常用的复习铺垫的方式引入。例如,学习退位减法、有余数的除法等完全可以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改动一个数后直接引出,这样可以让学生发挥知识迁移的优势,进行大胆尝试,暴露计算中的错误。这样,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从而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关系。课程改革进入所谓“后课改时代”的今天,教师有必要处理好情境创设与复习铺垫的关系。

三、情境创设必须味道十足

【案例3】有位教师执教六年级下册“利息的计算”时,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过年了,你最喜欢什么?”教师的意思是通过这一问题来引出压岁钱,然后引导学生要把压岁钱存入银行,可以得到利息,从而展开教学。教师的用心是显而易见的,他想让课的引入更精彩一些,可由于问题很大,学生就偏偏不往这点上钻,尽说些喜欢看动画片、放鞭炮、买衣服之类的事,急得教师满头大汗,最后不得不自己说:“同学们,过年时有没有收到压岁钱呀?”这时,时间已过去了五六分钟。

这位教师没能很好地处理情境中的生活信息与数学信息的关系,过分注重“生活原型”,提出的问题没有什么价值,一不留神就在非数学内容的生活信息上兜了圈子,耽误了教学时间。还有一些教师对主题图使用不当,精彩的主题图让学生的发言也“过分精彩”,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若问学生从情境图中发现了什么,那么学生绝不会放过图中的一草一木,也就容易脱离数学课堂。

情境创设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探究的能力服务的,因此内容和形式要根据年级不同而异。低年级可以多创设表现活泼、内容生动、形式丰富的情境,如编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等;高年级则要多创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内在的、隐性的美去吸引学生。教材上的情境图,教师要精心预设导语,尽可能抓住有用信息,排斥无关信息的干扰,及时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

总之,情境的创设应该“够味”,应该有足够的“数学味”,也就是具有数学思维的含量。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根”,情境的创设应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冷思考情境创设数学课堂
关于共享经济热的冷思考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科普热中冷思考
“代实习”火爆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