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漫画中多模态隐喻的构建

2016-05-11 01:06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源域亚投行投行

朱 青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经济漫画中多模态隐喻的构建

朱 青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以Charles Forceville多模态隐喻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探讨经济漫画中多模态隐喻的构建,阐释了不同模态之间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互映射,突破了先前概念隐喻研究的局限;并以一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漫画为例进行分析,认为经济漫画中多模态隐喻的构建,使语言符号系统与视觉感官系统相互结合,更加客观准确地解读了漫画这一特殊领域。

隐喻;多模态隐喻;经济漫画

1 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Lakoff和Johnson打破了对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式的传统认识,提出隐喻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1]。这表明,“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思维方式”[2]。隐喻通过语言符号系统来实现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从而实现意义的解读。然而,意义并非只通过语言文字来传递,也可以利用其他的非语言符号系统或模式表达出来。另外,仅仅关注语言表征而忽视其他的符号系统也不利于意义的全面解读与分析。基于此,Charles Forceville 指出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者关注语言符号,却忽视了其他非言语表现形式[3]。既然语言文字仅是众多符号系统中的一种,其他符号、艺术形式同样可以用来构建概念和表达意义[4]。因而,Forceville认为应该将传统的隐喻研究拓展到不同模态并存的多模态研究领域,从此多模态隐喻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开启了多种交际模式并存的语篇研究历程,也建立了隐喻研究新的里程碑[5]1。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以Forceville的多模态理论为框架,分析多模态隐喻中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关系,进一步探索多模态视角下隐喻意义的构建与理解。文中的隐喻范例是一组关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经济漫画。

2 多模态隐喻理论

隐喻不只是一种语言现象或修辞手段,它包含着人们经历、理解一种事物的认知过程。人们常常无意识地在言语、思维和行动上利用隐喻,形成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以此来体验和理解不同的事情。基于此,Lakoff和Johnson开始把概念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来进行研究。

多模态中的“模态”指的是“利用具体的感知过程可阐释的符号系统”[6],也就是把模态和人的五个不同感官通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结合在一起。只运用一种模态的叫作“单模态”;在实际应用当中,人们往往交叉使用多种模态,即“多模态”。有些情境虽然只使用一种模态,但却含有两种或多种符号系统,如文字、图画、声音、手势、表情等,也称作多模态。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以Charles Forceville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致力于将隐喻研究深入到多模态层面,开拓隐喻研究的视野[5]1。作为多模态隐喻的倡导者,Charles Forceville从图像隐喻开始研究,详细阐述和解读了由不同符号模式构成的图像隐喻,并且强调了语言文字与图像语境结合的重要性[5]3。多模态隐喻的构建,将语言文字同其他相关的语境信息结合起来,利用文字、图像、音乐、颜色等其他相关模式的互动,通过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联系,实现了不同符号系统对多模态隐喻的构建,使意义的解读更加全面准确(图1)。

3 多模态隐喻的构建

漫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类,在多模态研究中倍受关注,因而也被广泛采用。漫画既包括语言信息又含有图符意义,这些信息的传递具有强烈的表意性及目的性。在漫画的构成中,文字是依附于图画而存在;文字和图画相互补充,相互说明;同时文字又用来强化图画意义的表达。因此,在漫画的意义解读中图片、语言文字缺一不可,文字的存在既可以使意义得以确定,强化焦点信息,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文的研究范例是一组关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经济漫画。发展中国家占整个亚太地区的主体地位,为加速促进亚太区域的繁荣发展,中国倡议设立亚洲区域新多边开发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主要是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融资困难和资金短缺问题,这有利于推进区域合作、地区发展。

图1 多模态隐喻的运作方式

图2 亚投行即景

经济类漫画中图像占主导地位,文字通常用来辅助说明。第一幅漫画(如图2所示)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三维立体空间图,文字处于整幅图片上方,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背景信息。图像在整幅漫画中处于主导地位,占据中心位置。在对整幅漫画进行解读过程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图片中心位置印有“AIIB”(Asia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标志的一头奶牛,其次便是手持放大镜的一个人。具体来看,以一头奶牛作为源域来映射目标域亚投行,喻意着亚投行将源源不断地提供机遇、财富供大家分享。身穿红色中式上衣的人物形象映射中国这一目标域,寓意中国将敞开怀抱,迎接世界各国参与到亚投行的建设当中,互利共赢。同时围绕在奶牛周围的这些人,代表世界上各个国家。他们有的远道而来,快速跟进,但都一手拿着青草喂养奶牛,一手拿着桶等待牛奶。青草作为源域,映射亚投行初期需要投资这一目标域,即亚投行刚刚步入正轨,需要成员国一起努力,共同投资建设,才能有丰厚的回报。在整幅漫画中,另外一个吸引眼球但看似不和谐的一部分便是手持放大镜的人。此人身穿星条旗衣服,头戴星条旗礼帽,漫画用这一形象映射对亚投行充满敌意的美国这一目标域。他在观察审视亚投行时,手持放大镜,显示出对亚投行的怀疑和吹毛求疵。另外一点不容忽视的便是整幅漫画的背景是地球,用地球来转喻整个世界,隐喻亚投行一方面吸引五大洲的国家纷纷加入,另一方面亚投行的成立将对整个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对这幅漫画的解读即是以人们的认知经验为基础,将其中的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外一个概念域,是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

图3 亚投行“踩踏事件”

再来看另外一个例子,此漫画原载于新加坡联合早报,其标题为亚投行“踩踏事件”(图3)。如图3所示,整幅漫画非常形象生动,俨然就是现实生活中踩踏事件的写照。整幅漫画由文字和图画两部分组成,其中漫画中的文字起到了消除歧义的作用,使整幅漫画的意义得以确定。漫画中一个写有亚投行的方向指示牌告诉人们这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踩踏事件”。整幅漫画中,一个狼狈不堪、被踩在地上的人占据了图画中的大部分空间,最为吸引眼球。从他的穿着上可以看出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人形象,这里以一个身穿星条旗的衣服、戴星条旗帽子的人物形象作为源域,来映射美国。他的手里还紧紧握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STOP”,从他的面部表情上可以看出此时非常的痛苦、狰狞。从远处奔向亚投行的一批人扬起了地上的尘土,直奔亚投行而去,完全没有顾及手拿“STOP”指示牌的美国人,其中不乏有手提“盟友”公文包的响应者。这里的一大群参与者作为源域,指代的是作为目标域的一大批加入亚投行的国家;而与美国有盟友关系的国家是目标域,则借由手拿盟友公文包的人这个源域来呈现。整体来看以踩踏事件作为源域,映射现实生活中美国在这段时间内失去其作为全球经济体系担保者的角色,许多国家纷纷加入亚投行,其中不乏美国传统意义上的盟国。从中可以看出,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体系的绝对霸主,视亚投行为潜在的一个威胁,劝说其主要盟友和自己保持一条战线,不要加入亚投行,但却未能说服其盟国,也反映了亚投行的建立乃是大势所趋,是符合大多数国家利益的。

图4 亚投行盛宴

第三个例子来自于《南方周末》的一幅漫画(图4)。整幅漫画中,图画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呈凸显状态,仅有一个以蜡烛形象展示的四个英文字母“AIIB”确定了整幅漫画的含义与基调,对漫画意义的解读与剖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整幅漫画由左、中、右三部分构成。漫画中,插有“AIIB”的蛋糕处于图片中心位置,把人们的视线聚焦与此。其中以蛋糕作为源域,来映射现实中的目标域亚投行。同时可以看出映射亚投行的蛋糕非常大,共有三层,说明亚投行的前景颇丰,能够做大做强,给各个成员国带来丰厚的利益。手端蛋糕的这个人穿着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用来映射中国,说明中国作为亚投行的发起国,欢迎世界各国参与其中,共同投资建设,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图画左边呈现的景象是一大群人围坐在一起等着享用蛋糕,用来映射参与到亚投行建设的各个国家这一目标域。图画右边是整幅漫画中最戏剧性的一部分。其中身穿星条旗衣服的人映射美国这一超级大国,而他旁边拉着的一个人是典型的安倍漫画形象,仅身着短裤,上面画着日本的国旗,用来映射日本。亚洲经济的发展潜力以及中国自身的经济实力,使得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世界各国纷纷加入亚投行,尤其是“G8”成员国中,除美国和日本外都加入了亚投行。从图中美国人的表情可以看出,美国感到有些“众叛亲离”,对此非常愤怒,并对亚投行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而日本的表情则不同寻常、异常纠结,在跟着美国走的同时,眼睛还朝着后面三层的大蛋糕看,表现出依依不舍,同时把指头放进嘴里含着,透露出也想分享亚投行这一大蛋糕的想法。另外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图画中所体现的方位隐喻。图画中美国的形象明显比周围其他国家高大、突出,借此高大的形象用来映射美国是世界强国,是全球经济体系霸主这一目标域。另外一个突出的人物形象是身穿马褂的中国,用来映射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国际地位,以及作为亚投行发起国、倡导者,处于整个亚投行事件中心位置的形象。

4 结 语

作为概念隐喻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开始关注多种符号并存的多模态研究领域。多模态隐喻研究把多种模态如图像、文字、声音、手势等与相关的认知经验相结合,突破了先前隐喻研究的局限,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使意义的解读更加客观、准确、有力。本文运用多模态隐喻,结合经济漫画的特点及其相应的社会语境对一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漫画进行了意义解读,并进行了多模态隐喻分析。在多模态意义的构建中,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引导着人们对意义的解读,进而影响到漫画效果的实现。当然,这仅是对经济漫画中多模态意义构建进行的尝试性分析,对其他语言符号系统中多模态意义构建的解读还有待学界进一步研究。

[1]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153

[2]Lakoff.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Metaphor and Thought[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210

[3]Forceville C.Multimodal metaphor in Ten Dutch TV Commercials[J].The Public Journal of Semiotics,2007:15-34

[4]Forceville C.Pictori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M].London/New York:Routledge,1996:71

[5]赵秀凤.概念隐喻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研究:兼评Forceville & Urios-Aparisi《多模态隐喻》[J].外语研究,2011(1):1-10

[6]Forceville,C.Non-verbal and multimodal metaphor in a cognitivist framework:Agendaas for research[C]//Forceville,E Urios-Aparisi.Multimodal Metaphor.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2009:19-42

[7]张辉,展伟伟.广告语篇中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的动态构建[J].外语研究,2011(1):16-23

(责任编辑:胡永近)

10.3969/j.issn.1673-2006.2016.06.017

2016-01-29

朱青(1992-),女,河南长葛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英语教学。

H030

A

1673-2006(2016)06-0063-04

猜你喜欢
源域亚投行投行
第十五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基于参数字典的多源域自适应学习算法
第十三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可迁移测度准则下的协变量偏移修正多源集成方法
多赢共赢的好事情——“亚投行”探析
关于亚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