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听障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及因素

2016-05-14 11:37李颖光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听障学生体验教学语文教学

李颖光

摘要:听障学生由于听分析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听力障碍,他们无法像健全孩子那样通过听来获取和发展语言。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后,语文阅读对于他们来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学习效果介绍了听障初中生的语文学习现状。而言语水平、教学模式、视觉媒体是制约听障初中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几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听障学生 语文教学 体验教学

当今的初中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富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虽然听障学生由于自身的条件在获取信息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同样作为青春正盛的少年,他们对于新事物的追求和敏感往往超过成人,甚至超过大多数的同龄人。虽然素质教育的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有的学校仍然延用传统的教育模式,重灌输、轻体验,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听障初中生语文学习现状

通过对本校七至九年级的学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得出了听障初中生语文学习现状的基本情况。本研究主要针对听障初中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平时的学习方式与方法、语文阅读的类型以及语文学习的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参加测试的三个班级的学生基本没有人达到优秀的水平,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达到了“普通”等级,属于“差”和“极差”的也各占了三成多。

1.学习能力普遍较差

听障学生不同于普通学生,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视觉感受。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作为一门语言,学生只有在不断的说与练中才能得到快速的进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听障生由于受到言语水平的限制,他们在学习时只能学习语文的文字,很少用语言沟通交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即使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发声练习,在课下他们还是倾向于用手语进行交流。很多听障生由于难以理解课本中的语言,没有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他们就很难进行自主学习,阅读时间少,阅读量不多,长此以往,他们就很难将整句话连贯起来,这就导致学生难以将语文学以致用,也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

2.学习知识较慢

由于听力受到障碍,听障生的语言发展比较迟缓,无论是对语言的理解还是语言的表达都落后于普通学生。词汇量少、掌握和运用语法结构的能力差的特点使得他们语言表达能力降低。由于语言上的缺陷,他们通过语言能够获取到的信心极少,在语言的理解和生成方面就显得比较呆板,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并且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受自身听力语言的影响,很容易出现认识偏差。

3.学习效果不佳

听障学生在阅读时习惯于逐字阅读或以手语协助,他们普遍读中思考少,并且阅读的速度慢,读后不知其义,不能理解或记忆所读文本的内容。在缺乏学习兴趣、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状态下,大部分学生甚至把语文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知识的积累与内化过程,这就导致他们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

二、制约听障初中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因素

1.受言语水平的制约

对于听障生而言,听力障碍造成他们不能正常地接受信息,不能像正常的学生那样学习语言。手势语作为听障学生的母语,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利用手语进行交流。来到学校后他们大多不用口语交流,而是过多地依赖手语,语言的学习与应用大多是在课堂上完成,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他们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时间非常有限,在课下他们依然习惯于使用手语交流,而且由于书面语、口语、手势语三种语言的用法及语法结构不同,手势语的语序与我们的书面语也有所差异,所以会出现他们写的东西我们看不懂的问题;听障学生的口语受到听力障碍的影响,残余的听力限制使其口语表达的能力自然弱化。像是简单的一句话,用口语表达是“吃饭了”,书面语表达是“我已经吃过饭了”,而手势语的表达就是“饭完了”。由于身边的同学都是利用手语,他们用手语可以无障碍、毫无压力地交谈,这就造成了学习与应用的脱节,使其口语与书面语能力更加弱化。就像我们学英语一样,上课学习的是英语,下课用的却是汉语,无论学习了多少单词、语法,让我们开口去说还是很困难的。这就使得听障生不能将所学的语言学以致用。

2.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

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在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错误倾向:一是普遍强调语言学习的模仿与记忆,而忽视了听障生思维的发展及其主体性的发挥。比如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话语一字不落地重复下来,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缺乏新意,不仅限制了听障生思维的发展,还加大了他们说话的难度,使其难以体验到语言的美妙,从而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二是普遍偏重于语言要素的学习,常常只关注学生对于课堂中的字、词、句的学习,而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及说话指导,使听障生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对说语言失去了兴趣;三是片面强调词与句的学习,忽视了对听障生品德、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听障生虽然记得很多词汇,但是他们却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不得不采取手语来表达。

3.受现代视觉媒体的冲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视觉媒体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听障生即使不用听,仅仅依靠视觉也可以获得许多富有趣味的信息,这更加降低了聋生对于听的要求。但是一体两面,他们通过视觉而获得的信息大多是表面的,而不是实质、深刻的知识,如果他们长期依赖于这种比较轻松的信息获取方式,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越来越差,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仅仅停留在表面,而缺乏深入有效的思考,进而造成学习质量的下降。

4.受读物内容和数量上的限制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现在专门适合于听障生的阅读材料少之又少,单一枯燥的教材已经难以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很多提供给听障生的阅读材料几乎都是普通人阅读的,他们对这些内容难以理解,盲目的阅读、随意的浏览就成为了听障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方式,无效的阅读会极大地打击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阅读能力的减弱无疑会造成听障学生写作水平的降低。他们写叙事文章的水平一般,但是写起抒情、议论等文章就很吃力。对于听障学生来说,由于手势语的手势少,词语的区分层次不足,致使他们在理解以及使用形容词、副词时都非常困难,比如“美丽”这个词,我们可以用靓丽,婀娜多姿,漂亮等等不同的词语表达,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用手势语就只用一个词语概括了,这也是制约听障学生书面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书面语中区分程度大小、感情程度强弱的副词,因为受到手势语表达的限制,教师在跟他们解释、区分时就非常吃力,孩子们自己理解和运用的程度自然也就不尽如人意。

参考文献:

[1]王莉晓.新课改背景下聋校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唐涛利.聋校语文情感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3]孟婕.初中语文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听障学生体验教学语文教学
抓住方法,实施体验教学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专业设置情况
听障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聋人教育中的手语与文字结合模式的研究
优化体验教学,创建高效英语课堂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小学科学课堂中提高听障学生注意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