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在少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影响

2016-05-14 11:37谢静静刘晓晨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少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庭

谢静静 刘晓晨

摘要:当前,随着少儿教育功能的逐渐完善,少儿的心理健康也逐渐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家庭作为一种重要的微观社会环境,对少儿的心理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功能等都会极大地影响少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家庭要在少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效克服不良影响,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少儿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 少儿 心理健康教育 影响

从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来看,少儿正处于心理发展走向成熟的关键性阶段,这一时期其心理多波动,易于受到来自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社会、学校以及同伴等,而家庭因素在少儿心理健康方面则更显关键,因此在少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家庭成员应积极控制和合理利用家庭因素,对少儿心理健康的形成和发展施加积极影响。

一、家庭对少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影响因素

从家庭在少儿心理发展方面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来看,家庭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大致有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1.家庭结构

从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家庭结构来看,家庭结构一般包括了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关系结构、家庭意识以及家长的性格等方面,在家庭的自然结构方面,完整家庭中的少儿一般能够获得应有的教育和关爱而更显自信、开朗、热爱交际,而在缺父或者少母、离异家庭中的少儿则由于得不到应有的关心、教育而易于产生各种诸如孤僻、胆小、消极情绪较多等不良行为;在家庭关系结构方面,家庭关系的破裂或者冷淡等都会对少儿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少儿很难从这种家庭中获得同龄人应有的家庭温暖;在家庭意识及家长性格方面,在高素质的家庭成员中的少儿由于经常接收到来自家庭其他成员积极的思想、行为等方面的暗示以及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心态更为积极向上,更有修养,而在家庭意识不良环境中的少儿则由于受其不良影响而易于产生各种不良行为,如行为粗鲁、易怒、敏感、、冷漠、暴躁,逐渐形成不良人格。

2.家庭教育功能

家庭教育功能主要是家庭其他成员对少儿进行的各种显性的和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总和。一般来看,家庭教育条件、教育水平、家教态度以及方式方法等都会对少儿的心理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例如高收入家庭一般较为重视对少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低收入家庭等则对少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放任以及不重视,或者在对少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投入的时间以及精力更为有限,其子女也往往易于养成错误的行为品性;在家庭教育方式上,则存在着明显的放任型、民主型以及专制型三种家教态度方式方法。放任型家庭往往过分溺爱孩子,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心理成熟,放任其发展,“养而不教”,这种家庭成长的少儿往往对家长的依赖性更大,易于养成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等行为品性;而专制型家庭则刚好相反,对子女的教育宽严失度,孩子在行为方式上产生问题后,往往采取极端粗暴的压制来解决,轻则咒骂,重则毒打,这种家庭的少儿大多易于胆小、自卑乃至对抗、逆反、多疑,难以相处;而民主型家庭中的家庭其他成员在教育少儿方面方法得当,能够很好地尊重少儿,平时也较多地和少儿进行相互沟通,对子女的错误能够给出恰当的改正和指引,在少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能够发挥较多的积极作用,易于帮助少儿养成正确、健康的心理意识及行为。

二、家庭开展正确的少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

家庭在少儿的心理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家庭理应在少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应有的担当。针对少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家庭教育在开展少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

少儿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受到各方面因素的过程。研究发现,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对少儿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作用,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生物、社会乃至心理三个方面的关系,任何一方关系的破坏都会影响到其他两个方面的破裂,最后导致整个家庭氛围的裂痕,而家庭关系的破裂则会极大地对少儿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家庭在开展少儿心理健康教育之前,首先应积极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少儿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互相尊重、融洽、愉快欢乐,从而给少儿的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榜样,引导少儿养成健康的行为品性。

2.父母应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为子女树立积极榜样

父母行为方式得体与否,直接影响到少儿行为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父母作为少儿的第一任教师,在少儿心理发展的初期影响显著,因此父母应积极主动提高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素养,给子女成长过程中的最好的礼物,就是其父母都有着较高的素养,家庭关系和谐稳定,这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的共识,因为少儿天生就易于察验、观色、听音、读心,他们会向雷达一样感受到父母内心真实的想法等等各种信息,进而潜在地体现到自己的思想及行为中去,而高素质的父母以及他们得体的行为方式,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少儿,让孩子感到被爱、被尊重,也往往更为自信,因此,家长应积极从自身做起,为少儿树立一个更为可靠、出色的成长榜样。

3.掌握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

错误的家庭教育态度和方式方法不仅不会对少儿的心理成长起到积极作用,还会进一步影响少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当前,不少家庭在少儿心理教育方面表现出来的家庭态度偏差和方式方法适当让人担心和心痛,不少家庭在少儿心理教育方面要么不作为,要么乱作为,例如有的家长开始对子女采取放任、溺爱的态度,等孩子在行为方面产生问题后则对其采取极端的态度;有的家长把庇护当爱护,把粗暴当严教等等,这些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都给少儿的心理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更为要紧的是,当前不少家庭在少儿心理教育方面越来越多地表现出“重智轻德”的倾向,即以知识教育来代替对少儿在心理、人格等方面的教育,许多家庭已经变为少儿的“第二课堂”,将知识教育和心理教育、人格教育等对立起来,忽视了对少儿进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今后,少儿家庭教育应积极摈弃功利主义倾向,坚持以心理教育、人格教育等为少儿教育的核心目标,将家庭教育引入正途。

三、总结

总而言之,家庭在少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体现出应有的积极影响,积极以儿童权力观为指导,不断强化作为少儿父母的主体责任,创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积极尊重少儿的合法权益,促进少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这是新时期少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宋亚玲.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教导刊,2011,(01):86-87.

[2]李晓敏.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因素[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40-43.

[3]陈歌.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211-212.

[4]唐洁.少儿的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9,(03):414-416.

猜你喜欢
少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庭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美术教育中少儿绘画情感激发的探索与实践
沈阳市少儿游泳运动员比赛中常见犯规动作的调查与分析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少儿声乐教学的三点建议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