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使用语文课后习题,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16-05-14 12:41陈月玲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

陈月玲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课后思考题与前面的课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具有一些一般练习题所不具有的价值取向。利用课后思考题优化课堂教学,有利于语言文字训练,克服只顾疏通课文情节不顾及语言训练的提高,只注意内容是否正确不重视语言形式的回答;有助于教师备课时,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课堂提问的问题的覆盖面、广度和深度。砍掉繁琐的分析,砍掉多余的讲解,砍掉可提可不提的问题,砍掉一些无效的教学环节,节约每一分钟时间,让学生多练,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关键词:借题促读 借题促写 借题促思 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程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精读课文后均有思考练习题。这些课后思考练习题是教材编者精心设计的课程资源,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它是教材编者针对篇章节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基础,提高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教师备课时的“指南针”。因此,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后思考练习题的教学,利用课后思考练习题,优化语文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训练学生多种能力。

一、借题促读,理解文本内容

课后思考练习题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就得带着问题读书,寻找答案,就得思考。这时的读书,不再是有口无心了,这样仔细读课文,动脑思考,把课后的问题弄明白了,课文的思想内容也就理解了。

(一)借题理清思路

课后思考练习题是编者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按一定的顺序编排在教材中,体现出训练的阶梯性。它是课文内容和脉络的重要线索。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从课后思考练习题切入,认真读课文,能有效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如《梅花魂》课后问题一:“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母的思念之情”;《鲸》课后题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新型玻璃》“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落花生》课后题一:“分角色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开国大典》课后题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狼牙山五壮士》课后题二:“默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填空。接受任务→( )→( )→( )→跳下悬崖”。《穷人》课后题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北京的春节》课后题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为人民服务》课后题一:“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凡卡》课后题一:“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思考题,通过读书,独立思考,整体感悟,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和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循序渐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借题体验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收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后思考练习题有一些提纲挈领性质的问题和感悟性的问题,把这些问题融入课堂中,不留痕迹地带领学生主动走进文本,引发学生讨论,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去体验文本,感悟文本。

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抓住课后题二:“课文结尾为什么说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深究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语句品读,理解了内容,体会到这是一位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从而感受到父亲的恪守诺言、有责任感和那父爱的伟大力量。

本课课后题的这句话,是文本解读的中心,抓住它整合教学思路,教学中循着这根主线,把握了教材的重难点,引领学生感悟文本,掌握课文内容。从而发挥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培养和展现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借题积累拓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以借助课后题,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通过拓展,进一步升华学生情感,积极培育学生创新能力。

例如《新型玻璃》课后题三:“请你试着做一回小发明家,把你想发明的玻璃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出来”;选做题:“课后找一些商品说明书读一读,看看它们是怎样介绍商品及其使用方法的”。借助这二题思考题,在课堂上组织召开“新型玻璃展销会”,欢迎学生展销自己发明的新型玻璃,重点讲明它的特点和用途。在召开展销会时,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使说与听互动,讲与评结合,从而促使学生把认识事物、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语文学习的大环境之中,课内外、学校内外、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二、借题促写,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现在大家都认识到培养学生说写能力的重要性,,而且认识到必须早起步。为此,大家采取了不少措施,例如开设活动课,口语交际课等。但是,充分利用课后题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会更加方便。

(一)借题进行描述性表达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朗读、复述课文内容或分角色表演课本剧等,并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写,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

如《走遍天下书未侣》课后题二:“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秋思》课后题三:“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鲸》课后小练笔:“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草船借箭》课后题二:“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伯牙绝弦》课后题三:“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回答这类问题,引导学生或用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或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与写。这样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进行说的实践,写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在体验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

(二)借题进行概括性表达训练

在教学实践中,训练学生说写能力时既要重视描述性的表达训练,也要重视言语交际中最常用的概括性表达训练。小学语文课后思考练习题,许多恰恰是要求概括地、综合地回答的。这为训练学生的概括性表达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如《落花生》课后题二:“抄写第十自然段,再说说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题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抓住这类问题,要求学生要概括地回答。这样的训练,促使学生在对这类问题的回答,有了一个重新学习、重新组织语言、重新加工信息的过程,有一个思维的过程。这样要求学生综合性、概括性地回答问题,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

(三)借题进行拓展性表达训练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小学语文课后有的思考题有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

如《穷人》课后小练笔:“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穷人》。写后和同学交流”;《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课后选做题:“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借助这类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来练写,学生进行着角色的转变,在书写课文的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心底的情愫,感情抒发更加淋漓尽致,从而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创生,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三、借题促思,发展学生智能

思维能力的发展是衡量学生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思维和语言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什么样的语言训练都包含着思维训练的因素。通过回答课后思考练习题进行的语言训练,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一)借题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小学语文课后的好多问题都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设计的。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除了借助于语言分析,还要借助逻辑分析,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深刻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如《钓鱼的启示》课后题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将相和》课后题三:“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如,渑池会上,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由于小学生长于想象思维,往往回答得很具体。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找到课文中相关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推理,学生回答出:“因为这条鲜鱼是‘我钓了很长时间才钓到的,而且鲈鱼又大又漂亮,并且没有人看到‘我钓到鲈鱼”以及说出“父亲想让‘我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一原因。别看这个回答字数不多,但有一定难度,是学生通过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逻辑思维的结果。这样的说理训练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借题进行抽象性思维训练

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要形式并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程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后的问题,把学生引导到灵活、熟练的掌握各种思维过程中去。从而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智力。

如《钓鱼的启示》课后有这样一系列问题:“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得意→( )→( )→( )。进而要求: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请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并结合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接着,再要求:课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你由此想到了什么?写下来和大家交流。”这样要求一次比一次难,这个训练“三部曲”实质上是抽象思维训练。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得到提高,智力得到了发展。 (三)借题进行周密性思维训练

小学语文课文有些课后问题的回答要全面考虑,只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才能回答得全面,这对训练学生思维的周密性有很大帮助。

如《狼牙山五壮士》课后题四:“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力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将相关部分的段落细细比较,从而全面地回答。在课堂上,利用这类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能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语文课后思考练习题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过程。合理借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脑筋的习惯;合理借肋,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训练学生多种能力。语文教师借助课后思考练习题,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这样,语文教学实践才会生动活泼,培养的学生才会富有生机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于永正.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2]赵景瑞,宋柏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路.1999.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
写作教学不应被“边缘化”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生活化的几点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
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开展综合性活动
探究农村中学语文素养的提升方法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